杜甫五言律詩的特點是立意集中,便於表現出言外之意和味外之旨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五律的特點是立意集中,在煉句煉字上比其他的體裁要求更高,便於表現出言外之意和味外之旨。長處在適宜於寫景和造境,短處在不適宜敘述過程。而杜甫往往通過組詩的形式,在抒情中帶出事件和過程的脈絡。如《喜達行在所三首》其一扣住自己逃出長安到達行在的途中,絕望和希望交織的矛盾:

西憶岐陽信,無人遂卻回。眼穿當落日,心死著寒灰。
霧樹行相引,蓮峰望忽開。所親驚老瘦,辛苦賊中來。

杜甫五言律詩的特點是立意集中,便於表現出言外之意和味外之旨

在長安以西,荒山中不見人煙,詩人只能望落日而去,靠霧中的樹林指引,看見華山蓮峰才看到前路。而“所親驚老瘦”五字已將陷賊和逃難的一路辛苦概括無餘。其二以長安的悽愁和行在的氣象作兩層對比,復以慶幸生還和喜極而泣再作兩層呼應:

愁思胡笳夕,淒涼漢苑春。生還今日事,間道暫時人。
司隸章初睹,南陽氣已新。喜心翻倒極,嗚咽淚沾巾。

杜甫五言律詩的特點是立意集中,便於表現出言外之意和味外之旨

僥倖生還之事今日才知,可見昨日還不知是人是鬼,兩句對仗補足了逃亡途中生死未ト的倉皇驚險。喜極而反悲是隻有親身經歷顛沛的人才有的反應。其三以死去和歸來、太白雪和武功天的對比,確認眼前得以列於朝班的現實:

死去憑誰報,歸來始自憐。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靜千官裡,心蘇七校前。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興年。

杜甫五言律詩的特點是立意集中,便於表現出言外之意和味外之旨

脫險之後再度反思,長安的情景仍在眼前。置身於肅靜的百官和校尉行列之前,才使原先已如死灰的心真正復甦三首詩都運用五律長於對比的結構,按照感情發展的邏輯,在淋漓盡致地抒發喜達行在的心情之時,也顯示了事情的始末。至於議論時事,也是立意單一的五律較難承擔的,而杜甫直接寫時事的佳作亦有例可數。如《收京》三首從明皇奔蜀寫到西京收復,概括了兩代禪讓的複雜背景。

杜甫五言律詩的特點是立意集中,便於表現出言外之意和味外之旨

其一:

仙仗離丹極,妖星照玉除。須為下殿走,不可好樓居。
暫屈汾陽駕,聊飛燕將書。依然七廟略,更與萬方初。

寫安史亂起,叛賊攻入長安,玄宗逃離宮禁,出走蜀中。待破賊捷報飛來,天子又將回駕,依然萬物重光。

杜甫五言律詩的特點是立意集中,便於表現出言外之意和味外之旨

其二:

生意甘衰白,天涯正寂寥。忽聞哀痛詔,又下聖明朝。
羽翼懷商老,文思憶帝堯。叨逢罪己日,沾灑望青霄。

詩人聽到收京消息時,還在鄜州探家。三四句由肅宗還京下制之傳聞倒溯天寶十五載八月玄宗在蜀下詔罪己之事,概括了西京一年之內失而復得的經過,同時借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和帝堯禪讓虞舜的故事帶出玄宗已傳位肅宗的事實。

杜甫五言律詩的特點是立意集中,便於表現出言外之意和味外之旨

其三:

汗馬收宮闕,春城鏟賊壕。賞應歌杕杜,歸及薦櫻桃。
雜虜橫戈數,功臣甲第高。萬方頻送喜,無乃聖躬勞。

預想西京收復後將剷平戰壕,期待春薦櫻桃之時便可平定鄴城的安慶緒。但在歡慶之時又憂慮回紇橫戈跋扈,諸將邀功競起大宅。正當萬方報喜之時,恐怕聖上的焦慮剛剛開始。這三首詩與《洗兵馬》一樣,表現了詩人見微知著的遠見,但自有律詩含蓄不露的特色。《警急》《王命》《征夫》《西山三首》都是為吐蕃陷松州而作,只是角度不同。

杜甫五言律詩的特點是立意集中,便於表現出言外之意和味外之旨

杜甫在梓州、閬州期間,吐蕃攻陷隴右,進逼京師。高適當時領西川節度,在蜀練兵,準備進攻吐蕃南境以牽制其東犯。《警急》從讚美高適的才名和妙略的角度期望其出師成功,同時為“青海今誰得?西戎實飽飛”的形勢深感憂慮。《王命》從“漢北豺狼滿”的危急形勢說起,以“血埋諸將甲,骨斷使臣鞍”的對句反映出朝廷對吐蕃無論和戰都不能奏效的無奈,盼望朝廷起用郭子儀、嚴武等功臣以救巴西之警。《征夫》則感嘆蜀中已化為戰場:

十室幾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衢惟見哭,城市不聞歌。

漂梗無安地,銜枚有荷戈。官軍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杜甫五言律詩的特點是立意集中,便於表現出言外之意和味外之旨

展現了蜀中十室九空,有險莫守,道路城市只聞哭聲,人人變成荷戟征夫的現實。《西山》三首則從松、維等州處於控扼吐蕃要衝的地勢,唐軍防戍的不力以及軍需供應疲敝等方面,寫出形勢的堪憂。這些律詩較少用典,語言與新題樂府一樣直白,只是更加精簡而已。《有感五首》分別抓住一個重點切入,議論天寶以來將帥辜負朝廷,幽薊餘孽未滅,河北藩鎮反覆,朝廷不能“儉節用”,節度使權位過重等一系列問題。

杜甫五言律詩的特點是立意集中,便於表現出言外之意和味外之旨

如其二:

幽薊餘蛇豕,乾坤尚虎狼。諸侯春不貢,使者日相望。
慎勿吞青海,無勞問越裳。大君先息戰,歸馬華山陽。

指出安史餘孽未滅,天下尚多虎狼。河北諸鎮凡是拜節度使及封爵等,朝廷還要派使者到封地去授予,而這些藩鎮從來就不向朝廷進貢,就更不要說去討伐吞滅青海的吐蕃和屢屢犯邊的南詔了。然而君王對他們卻先自放馬歸山,哪裡敢發兵征討呢?

杜甫五言律詩的特點是立意集中,便於表現出言外之意和味外之旨

其三:

洛下舟車入,天中貢賦均。日聞紅粟腐,寒待翠華春。
莫取金湯固,長令宇宙新。不過行儉德,盜賊本王臣。

杜甫五言律詩的特點是立意集中,便於表現出言外之意和味外之旨

詩人說因為天下的賦稅都用車船進貢到洛陽,每天都聽說有粟米堆積腐爛,以致去冬有遷都洛陽的議論。別以為有地利之便,天下就能固若金湯,關鍵在於使宇內氣象更新。倘若不能厲行節儉之德,那麼王臣也要變成盜賊。最後兩句一針見血地指出天下動亂盜賊叢生的根本原因是統治者的驕奢淫逸。楊倫說:

“先程元振勸帝遷都洛陽,郭子儀附章論奏,有曰:明明天子,躬儉節用,則黎元自理,寇盜自息,太平之功旬日可冀”正是此詩的背景。可見這些詩都是針對時事有感而發。五首詩聯繫起來,以議論帶敘述,綜合了杜甫對當前諸將反覆作亂原因的深入思考。這組詩創五律寫時事之新格,直接啟發了李商隱的《有感》和《重有感》。

我是“人生若只如初見111”,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