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的忠臣良將之潘美

被誤讀的忠臣良將之潘美

鄭少秋版楊業

看過小說或者電視劇《楊家將》的人,一定對大奸臣潘仁美恨得咬牙切齒,潘仁美其實就是歷史上的潘美,他並非奸佞之臣,而是一名戰功赫赫的忠臣良將,只是在楊業之死的問題上背上了千古罵名,那麼真實的歷史上楊業之死到底和潘美有關係嗎?

讓我們回到那場戰役中,細細的看,宋太宗雍熙三年即986年,遼國出兵十萬大舉進攻被北宋,宋太宗派東中西三路大軍出兵迎戰,其中西路軍主將為忠武軍節度使潘美,副將為行營都部署楊業,宋軍出發後,一路進軍順利,西路軍攻佔雁門關後,奪取遼國朔州雲州等四個州,不久之後,東路軍在岐溝關之戰打敗,潘美和楊業奉命掩護班師回朝,並將攻佔的四州百姓前往內地。

遼國蕭太后是個女中豪傑,親率大軍閃電奪回寰州後,趕緊向西路軍撲來,楊業建議避開敵軍鋒芒,確保遷移百姓的任務,監軍王冼主張與敵軍大戰,並譏諷楊業臨陣脫逃,潘美考慮再三最終下令楊業率軍迎戰,臨近出發前讓潘美在陳家谷接應,因為楊業是步兵與遼國騎兵在野外作戰,因寡不敵眾,連連敗退,只好率軍轉戰陳家谷,王冼行至半路聽說楊業敗退,嚇得趕忙撤退,楊業在陳家谷沒有看到一兵一卒,只好背水一戰,身受重傷,部下幾乎全軍覆沒,楊業最終被俘虜,絕世三天而死。

被誤讀的忠臣良將之潘美

劇照潘仁美


陳家谷之戰,楊業長子楊延玉也戰死沙場,楊業妻子折氏即戲曲小說裡面的佘太君,為楊業父子喊冤,控訴潘美置於楊業險境而不顧,潘美最終削三等,降為檢校太保,監軍王冼劉文裕被撤職充軍。

這就樣陳家谷之戰成就一個名垂千古的忠誠義士楊業,有留下了一名千古罵名的佞臣潘美。

那麼害死楊業的罪魁禍首真是潘美嗎?根據宋史記載答案是否定的,作戰前力主出站的是王冼,作戰時臨陣脫逃也是王冼,潘美基本上是支持楊業的,那為什麼還要出戰呢?不得不說一下監軍,他是皇帝安插在軍中的親信,可以直接和皇帝對彙報,包括一些軍情,他的意思就代表了皇帝的旨意,所以潘美雖說是主將,但是不得不考慮一下王冼的勢力,從戰後的處罰,也能看出主要責任不在潘美,可以說潘美雖說有過失,但是並不是影視上說的那樣,借刀殺人,嫉賢妒能之輩,相反,歷史上的潘美,還是一名為北宋有大功的武將,在宋史列傳上他的排名是十七,而楊業是三十一位,早年潘美參與了陳橋兵變,很受宋太祖趙匡胤器重,我們知道宋太宗時期有一場杯酒釋兵權,只有潘美的兵權沒有收回,可見宋太宗對他很信任,在攻打南漢打敗漢軍,消滅南唐等統一北宋的重要戰役中發揮大功。

宋朝是一個重武輕文的朝代,潘美是武將,他是主帥,所以當了背鍋俠,楊業死後,不就被任幷州通判加官同平章事,數月後去世終年六十七,諡號武惠,宋真宗追封鄭王,陪宋太宗附廟。

總體上來潘美是一個功大於過,和楊業都是個忠良之臣。

被誤讀的忠臣良將之潘美

劇照趙匡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