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一、甘藍//西瓜/棉花

(一)種植模式

一般200釐米一帶,種5行甘藍、1行西瓜,3行棉花(圖1-1)。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圖1-1 甘藍//西瓜/棉花一年三熟種植模式

表1-1 甘藍//西瓜/棉花一年三熟茬口安排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二)主要栽培技術

甘藍:選用早熟品種。1月中下旬育苗。3月中旬定植,每帶起3個小埂,每埂底寬66.7釐米,蓋地膜後再種植甘藍,第一個埂靠內栽1行甘藍,後兩埂每埂栽2行甘藍,每帶5行甘藍,株距40釐米,每667米2密度4500棵。按照早春甘藍高產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量3000千克。

西瓜:選用早中熟品種,3月下旬在陽畦內育苗,4月下旬定植在第一埂預留行內,株距40釐米,每667米2種植830棵,按西瓜高產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量2500千克。

棉花:選用後發性強的夏棉品種,5月底在每埂之間播種1行棉花,株距20釐米,每667米2密度5000株,按夏棉高產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皮棉50千克。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二、西瓜//甘藍/秋白菜

(一)種植模式

一般167釐米一帶,種植1行西瓜、1行甘藍、3行早熟大白菜(圖1-2)。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圖1-2 西瓜//甘藍/秋白菜一年三熟種植模式

表1-2 西瓜//甘藍/秋白菜一年三熟茬口安排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二)主要栽培技術

西瓜:選用早中熟品種。3月底,選擇冷尾暖頭的天氣,浸種不催芽直播,株距43釐米,每667米2種植900株,按照朝陽洞地膜西瓜高產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量2500千克。

甘藍:選用早熟品種。元月中下旬育苗,3月中旬在西瓜播種前在帶的南端定植1行,株距33.3釐米,每667米2密度1200棵,按照早春甘藍高產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量450~500千克。

秋白菜:選用耐熱早熟抗病的優良品種。在7月下旬(立秋前後15天)西瓜拉秧後施肥整地,播種,每帶播種3行,行距為50釐米,每667米2 2300株。定植後輕施1次提苗肥,包心前期和中期各追肥1次,小水勤澆,一促到底,及時防治蟲害,9月底至10月上旬正值蔬菜淡季,根據市場行情收穫上市,每667米2產大白菜2500千克。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三、西瓜(或冬瓜)/玉米//芸豆

(一)種植模式

一般180釐米一帶,種植1行西瓜(或冬瓜)、3行玉米、2行芸豆(圖1-3)。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圖1-3 西瓜(或冬瓜)/玉米//芸豆一年三熟種植模式

表1-3 西瓜(或冬瓜)/玉米//芸豆一年三熟茬口安排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二)主要栽培技術

西瓜:參照模式“小麥/西瓜/棉花”。

冬瓜:選用露地優良品種。3月下旬直播(或3月上旬營養缽育苗,4月初定植),株距66釐米,每667米2密度600棵,按照冬瓜高產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量4000~4600千克。

玉米:選用大穗豎葉型高產品種,在5月上中旬點播,行距33釐米,株距20釐米,每667米2密度3700株,按照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管理,每667米2產玉米400千克。玉米收穫後,莖稈不收,作為芸豆架。

芸豆:選用耐熱品種。於早霜前100天左右在玉米行一側點播2行芸豆,穴距20釐米,每穴3粒,每667米2密度3700穴。播種時要保證墒情,同時防止雨澇。蹲苗後及時澆水追肥,防止高溫危害,爭取在短時期內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延長結莢期,增加產量,一般每667米2產量1500千克。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四、甘藍/棉花//矮生豆

(一)種植模式

一般120釐米一帶,起50釐米寬的壟,壟下種植2行甘藍,壟上種植1行棉花,2行矮生豆(圖1-4)。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圖3-4 甘藍/棉花//矮生豆一年三熟種植模式

表1-4 甘藍/棉花//矮生豆一年三熟茬口安排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二)主要栽培技術

甘藍:參照模式“甘藍//西瓜/棉花”。

棉花:選用夏棉或雜交棉品種,4月下旬在壟中間直播1行春棉,常規棉株距25釐米,每667米2種植密度2200株;雜交棉花株距35釐米,每667米2密度1500株,適時播種,力爭一播全苗。採用春棉高產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皮棉80千克以上。

矮生豆:選用高產優良品種,與棉花同時播種,在壟兩邊各種1行,株距20釐米。每667米2密度5500株,按照矮生豆高產栽培技術,每667米2產量1500千克。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五、甘藍/茄子/蘿蔔

(一)種植模式

一般95釐米一帶,起65釐米寬的壟,壟下種植2行甘藍,輪作2行蘿蔔,壟上種植1行茄子(圖3-27)。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圖1- 5甘藍/茄子/蘿蔔一年三熟種植模式

表1-5甘藍/茄子/蘿蔔一年三熟茬口安排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二)主要栽培技術

甘藍:參照模式“甘藍//西瓜/棉花”。

茄子:選用早熟高產品種。2月上旬溫室育苗,4月下旬定植在溝底,穴距40釐米,雙株定植,每667米2密度3500株,按照茄子高產栽培技術管理,每667米2產量2500千克。

蘿蔔:選用高產優質品種。8月中旬在茄子行間種植2行蘿蔔,株距23釐米,每667米2密度6100株,按照蘿蔔高產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量3500千克。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六、春馬鈴薯/棉花

(一)種植模式

一般120釐米一帶,種植2行馬鈴薯、1行棉花(圖1-6)。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圖1- 6春馬鈴薯/棉花一年二熟種植模式

表1-6 春馬鈴薯/棉花一年二熟茬口安排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二)主要栽培技術

春馬鈴薯:選用適宜春播的脫毒優良品種薯塊作種薯,在1月下旬把種薯置於溫暖黑暗的條件下,持續7~10天促芽萌發,維持溫度15~18℃、空氣相對溼度60%~70%,待芽萌發後給予充分的光照,維持12~15℃的溫度和70%~80%的相對溼度,經15~20天綠化處理後,可形成長0.5~1.5釐米的綠色粗壯苗,同時也促進了根的形成及匍匐莖的分化,播種後比早催芽的早出土15~20天。

馬鈴薯不宜套作,也不宜與其他茄科蔬菜輪作,在播種前應施足基肥,2月下旬至3月初,及時整地起壟播種,一般壟面寬80釐米。溝寬40釐米,在壟面兩側各播1行馬鈴薯,株距20~25釐米,每667米2栽植4000~4500株,播後隨即覆蓋地膜,出苗後應及時破膜壓孔,前期管理重點是促進發棵和壯棵粗根,防止莖葉徒長,及時中耕除草,逐漸加厚培土層,結薯期的管理重點是控制地上部生長,延長結薯盛期,縮短結薯後期,促進塊莖迅速膨大。顯蕾期應摘除花蕾並灌一次大水,進行7~10天蹲苗,促生長中心間塊莖轉變。蹲苗結束後進入塊莖膨大盛期,為需肥水臨界期,需要加大澆水量,經常保持地面溼潤,可於始花、盛花、終花和謝花期連續澆水3~4次,結合澆水追肥2~3次,以磷肥為主,配合氮肥,一般每次每667米2可追氮磷鉀複合肥10~20千克,結薯後期注意排澇和防止葉片早衰,一般每隔10天左右噴1次複合葉面肥增產效益較好,可連噴2~3次。

馬鈴薯在植株大部分葉由綠轉黃,達到枯萎,塊莖停止膨大的生理成熟期採收,也可根據需要在商品成熟期採收。收穫要在高溫雨季前選晴天進行,採收時避免薯塊損傷和日光暴曬,以免感病,影響貯運。一般每667米2產量2000~4000千克。

棉花:選用適宜寬行種植的雜交棉品種,3月下旬營養缽育苗,4月下旬定植,每個壟溝內定植1行,棉花行距120釐米,株距20釐米,每667米2栽植2500株左右,按照雜交棉高產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皮棉150千克以上。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七、春馬鈴薯/玉米—秋馬鈴薯

(一)種植模式

春馬鈴薯套玉米一般120釐米一帶,種植2行馬鈴薯、1行玉米,玉米收穫後種植秋馬鈴薯應按80釐米一帶,種植2行秋馬鈴薯(圖1-7)。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圖1-7春馬鈴薯、玉米、秋馬鈴薯一年三熟種植模式

表1-7 春馬鈴薯、玉米、秋馬鈴薯一年三熟茬口安排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二)主要栽培技術

春馬鈴薯:參照春馬鈴薯/棉花中春馬鈴薯栽培,一般每667米2產量2000~4000千克。

玉米:選用大穗早熟品種或鮮食玉米品種,4月20日左右在帶溝內播種1行,株距應縮小到18釐米,每667米2種植3000多株,按照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管理,在8月中旬收穫。一般每667米2產量400千克左右。

秋馬鈴薯:選用早熟、豐產、抗退化、休眠期短而且易打破休眠的品種。秋馬鈴薯播種要儘可能選擇小整薯快播種,播後不易爛種;大薯塊應進行縱向切塊,為打破休眠必須應用激素處理種薯,一般整塊薯種用2~10毫克/千克赤黴素溶液浸1小時,薯塊用0.5毫克/千克赤黴素溶液浸10~20分鐘,撈出晾乾後催芽,常用溼沙土積層催芽,維持30℃以下溫度,保持透氣和溼潤,經6~8天,芽長可達3釐米左右。此時把薯塊從沙土中起出,在散射光下進行1~2天綠化鍛鍊後即可播種,秋馬鈴薯在河南的適宜播期在立秋前後,8月玉米搶時收穫後隨即整地,播種提前催芽的種薯。秋薯植株小,結薯早,宜密植,密度要比春馬鈴薯增加1/3,一般80釐米一帶,40~50釐米起壟,在壟上種植2行,株距21~24釐米,每667米2種植7000~8000株。播種時採取淺播起大壟的方式,最後培成三角形的大壟。

秋馬鈴薯生長季日照短,氣候冷涼適合薯塊的生長,也不易發生徒長,管理上要抓住時機,肥水齊攻,一促到底,爭取早發早結薯,整個生長期結合澆水追肥3~4次,以速效性氮、磷、鉀複合肥料為主,後期並注意進行葉面噴肥工作。秋馬鈴薯生長前期要及早中耕培土,以利降低地溫,並可及時排澇,有利於促進塊莖肥大,保護塊莖防寒。在不受凍害的情況下,秋馬鈴薯應儘可能適期晚收,以促進塊莖養分積累,莖葉枯死後,選晴天上午收穫,收後在田間晾曬幾小時,即可運入室內晾曬數天,堆好準備貯藏。一般每667米2產量1000~1500千克。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八、春馬鈴薯/西瓜—秋馬鈴薯(或花椰菜或甘藍或西芹)

(一)種植模式

春馬鈴薯按100釐米一帶起壟,每壟種2行,第一壟第一行作預留行栽植西瓜,以後每隔三行馬鈴薯栽植一行西瓜(圖1-8)。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圖1-8 春馬鈴薯、西瓜、秋馬鈴薯(或花椰菜或甘藍或西芹)一年三熟種植模式

表1-8春馬鈴薯、西瓜、秋馬鈴薯(或花椰菜或甘藍或西芹)一年三熟茬口安排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二)主要栽培技術

春馬鈴薯:參照春馬鈴薯/棉花模式中春馬鈴薯栽培,因行距縮小,株距可適當變大,一般每667米2產量1500~3000千克。

西瓜:選用晚熟高產品種或無籽西瓜品種,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育苗,4月底至5月初移栽,株距40釐米,每667米2種植830株,按照西瓜高產栽培技術管理,7月中下旬收穫,每667米2產量可達2500~3000千克。

秋馬鈴薯:參照春馬鈴薯/玉米—秋馬鈴薯模式中秋馬鈴薯栽培,一般每667米2產量1000~1500千克。

花椰菜:選用抗熱早熟品種,於7月上旬遮陰育苗,每667米2用種量50~75克,需苗床面積70~100米2,8月上旬5~6片葉時定植。西瓜拉秧後及時耕地並施足底肥,定植密度一般按行株距40釐米×40釐米進行,每667米2定植4100多株,定植後注意澆水降溫,雨後排澇,在蓮座期適當蹲苗,結球期應保持土壤溼潤。在初花現蕾時和結球期適當追肥2次,後期葉面噴施複合型營養劑1~2次。結球后期可進行束葉,以保護花球,增加其品質,其措施是把植株中心的幾片葉子上端束紮起來,或把中部1~2葉折裂蓋於花球上。在花球充分長大時或市場價格好時分批採收,採收時,每個花球帶2~3片葉,避免運輸過程中碰傷或汙染花球,一般每667米2產量1500千克以上。

甘藍:選用抗寒、結球緊實、耐貯、生長期長的中晚熟秋甘藍優良品種,7月下旬在地勢高燥、排灌良好的地塊育苗,每667米2用種量75~100克。播種後苗床可採用秸稈覆蓋遮陰,以防高溫和雨水沖刷,9月上旬當幼苗長至3~4片葉時及時移栽定植。一般行距60釐米,株距45釐米,每667米2栽植2400多株,定植宜選在陰天或晴天傍晚進行,起苗時儘量多帶土少傷根,適當淺栽,栽後隨即澆好緩苗水,定植後氣溫尚高,不利植株生長,隨氣溫下降,植株生長加快,要求肥水供應充足;但蓮座後期應適當蹲苗,促進葉球分化;結球期需肥水量大,以速效氮肥為主,適當配合磷鉀肥,保持地面經常溼潤,以利葉球充實。在收穫前10天根據市場行情收穫,一般每667米2產量5000~7000千克。

西芹:選用進口優良品種,在6月中下旬選擇排灌方便的地塊陽畦育苗,每667米2用種量為70~100克,需育苗床70米2。播種前要浸種催芽,可用冷水浸泡4小時,然後放到布袋中,放在冷涼處進行催芽,每天用冷水沖洗1次,在種子露白後再播種。播後要防雨遮陰,出苗後可在早晚噴水降溫,保持床面溼潤,促進幼苗出齊。苗期要注意去掉弱苗、病苗和雜草,一般苗齡60~70天,苗子長到6~7片真葉時可定植。

定植前應施足底肥,耕耙均勻,做成平畦,按行距25釐米、株距25釐米定植,每667米2栽植10000株左右。定植後要小水勤澆,保持溼潤,定植後1個月左右,西芹開始進入生長旺盛期。生長速度加快,葉片數迅速增加,此時要追施2~3次速效性氮肥和磷肥。外葉長到一定程度,開始進入心葉發育、肥大充實期,此期要特別注意澆水,保持水分供應充足,要注意追施氮肥和鉀肥,以促進心葉生長和植株肥大,提高西芹的商品價值和產量。植株高度達到70釐米以上、單株重達到1千克以上,根據市場行情可收穫上市,一般每667米2產量7500~10000千克。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九、春蔥—玉米/菜豆

(一)種植模式

該模式冬春季為大蔥,夏秋季為玉米間作菜豆。春蔥可以彌補大蔥供應淡季,並能為玉米、菜豆生產提供較好的茬口基礎,是全年生產效益較高的種植模式之一(圖1-9)。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圖1-9 春蔥、玉米、菜豆一年三熟種植模式

表1-9 春蔥、玉米、菜豆一年三熟茬口安排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二)主要栽培技術

春蔥:選用抗病、抗倒伏的高產優良品種,7月下旬在育苗床上育苗,苗床要選用地勢平坦、無坷垃、底肥充足、上實下虛的壤土。播好種子後耙平床面,然後灌水。播後7~8天,苗出齊後再澆一小水,8月下旬和9月下旬各追肥澆水1次,並注意防治苗期病蟲害。10月上中旬秋作物騰茬後將蔥苗移栽大田,每667米2施優質農家肥4米2以上,碳酸氫銨100千克,過磷酸鈣100千克,硫酸鉀10千克,作基肥一次性溝施,按40釐米等行距開溝定植,一般株距3.5釐米,每667米2定植5萬株左右。定植後注意保墒緩苗,並防寒安全越冬。翌春返青後加強管理,一般2月下旬澆水追肥1次,4月春蔥生長為旺盛期,此時,不等地皮見幹就要澆水,一般採取1次清水澆1次帶肥小水的肥水管理方法。若後期感染霜黴病和灰黴病,應及時用藥防治,一般每667米2產量可達2500~4000千克。

玉米:選用豐產潛力大的豎葉大穗壯稈型品種,在春蔥收穫後及時整地播種,採用寬窄行播種的方式,窄行33釐米,寬行100釐米,每帶133釐米種2行玉米,株距28釐米,每667米2種植3500多株,按照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管理,成熟後先收穗留莖稈,一般每667米2產量500~600千克。

菜豆:選用高產抗病性強的搭架菜豆品種,當玉米長到6片葉時在玉米寬行內播種2行菜豆,穴距同玉米株距,每穴2~3粒,菜豆播種後切忌澆“矇頭水”,以防爛籽,苗期一般不澆水也不施肥,進行挖水蹲苗,甩蔓後以玉米稈為支架進行生產,注意防治蚜蟲、紅蜘蛛等害蟲,一般每667米2產菜豆2000千克以上。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十、小拱棚西瓜//冬瓜—大白菜

(一)種植模式

一般160釐米一帶,種植1行西瓜,隔3棵西瓜定植1棵冬瓜;西瓜收穫後冬瓜收穫上市,9月冬瓜拉秧整地每70釐米定植一行秋大白菜(圖1-10)。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圖1-10小拱棚西瓜//冬瓜-大白菜一年三熟種植模式

(二)主要栽培技術

西瓜:春季小拱棚覆蓋栽培。2月下旬溫室播種,地熱線加溫育苗,苗齡35天左右,4月上旬定植,覆蓋地膜,加蓋小拱棚(小拱棚竹竿間距1米左右)。6月中旬上市。作畦時畦寬1.6米左右,栽植一行西瓜,株距50釐米左右,每667米2栽600多株,按照早春西瓜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量2500千克左右。

表1-10小拱棚西瓜//冬瓜-大白菜一年三熟茬口安排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冬瓜:冬瓜選用小個品種,與西瓜同一時期播種,同一時期定植。定植時每隔3棵西瓜定植1棵冬瓜,株距1.5米,每667米2栽280棵左右。7月底8月上旬當冬瓜果皮上茸毛消失,果皮暗綠或白粉佈滿,應及時收穫,按照小冬瓜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量4000千克左右。

大白菜:選用高產抗病耐貯藏的秋冬品種。採用育苗移栽,於8月上中旬播種育苗,9月上旬於冬瓜收穫後整地起壟移栽定植。行距70釐米,株距45釐米,每667米2栽2100株左右。於11月中下旬上凍前收穫,按照秋大白菜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量4000~5000千克。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十一、小拱棚甜瓜/玉米—大白菜

(一)種植模式

一般130釐米一帶,種植2行甜瓜、2行玉米,9月玉米收穫後整地每70釐米起壟定植一行秋大白菜(圖1-11)。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圖1-11 小拱棚甜瓜/玉米-大白菜一年三熟種植模式

表1-11 小拱棚甜瓜/玉米-大白菜一年三熟茬口安排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二)主要栽培技術

甜瓜:2月下旬至3月上旬溫室育苗,4月上旬定植。一般栽培模式為1.3米一帶,種植2行甜瓜,甜瓜寬窄行種植,寬行85釐米,窄行45釐米,株距55釐米,每667米2栽1800株左右。栽後覆蓋120釐米寬的地膜,搭小拱棚。6月中旬上市,按照薄皮甜瓜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量3000千克。

玉米:普通玉米選用大穗型優良品種,於5月上中旬點播於甜瓜行間。玉米寬窄行種植,甜瓜窄行變玉米寬行,甜瓜寬行變玉米窄行。寬行80釐米,窄行50釐米。株距22.8~25.6釐米,每667米2留苗4000~4500株。9月上旬收穫,按照玉米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量650~750千克。如果種植甜玉米或糯玉米成熟更早,對種植大白菜更有利。

大白菜:選用高產抗病耐貯藏的秋冬品種。採用育苗移栽,於8月上中旬播種育苗,9月上旬玉米收穫後整地起壟移栽定植。行距70釐米,株距45釐米,每667米2栽2100株左右。於11月中下旬上凍前收穫,按照秋大白菜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量4000~5000千克。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十二、小拱棚西瓜/花生

(一)種植模式

一般160釐米一帶,種植1行西瓜、4行花生(圖1-12)。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圖1-12小拱棚西瓜/花生一年二熟種植模式

表1-12 小拱棚西瓜/花生一年二熟茬口安排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二)主要栽培技術

西瓜:春季小拱棚覆蓋栽培。2月下旬溫室播種,地熱線加溫育苗,苗齡35天左右,4月上旬定植,覆蓋地膜,加蓋小拱棚(小拱棚竹竿間距1米左右)。6月中旬上市。作畦時畦寬1.6米左右,栽植一行西瓜,株距50釐米左右,每667米2栽600多株,按照早春西瓜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量2500千克。

花生:5月上旬在西瓜地內套種花生,每帶套種4行花生,行距40釐米,穴距17~18釐米,每667米2 9000多穴,每穴2粒,按花生栽培技術管理,每667米2產量350千克以上。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十三、小拱棚西瓜/三櫻椒

(一)種植模式

一般180釐米一帶,種植1行西瓜、4行三櫻椒(圖3-35)。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圖1-13小拱棚西瓜/三櫻椒一年二熟種植模式

表1-13小拱棚西瓜/三櫻椒一年二熟茬口安排

農作物立體間套種植模式與技術,早春茬立體間套種植模式

(二)主要栽培技術

西瓜:春季小拱棚覆蓋栽培。2月底溫室播種,地熱線加溫育苗,苗齡35天左右,4月上旬定植,覆蓋地膜,加蓋小拱棚(小拱棚竹竿間距1米左右)。1.8米一帶,種植一行西瓜,株距45釐米,每667米2栽800餘株,按照早春西瓜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量2500千克左右。

三櫻椒:2月底3月初溫室育苗,4月下旬移栽,地膜覆蓋栽培,苗齡60天左右。種植模式是:每隔一棵西瓜栽一棵三櫻椒,三櫻椒的行距為45釐米,株距為20釐米,行向與西瓜行向垂直,每667米2栽7400株左右,按照春三櫻椒栽培技術管理,一般每667米2產幹椒350千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