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價比的一線城市——上海

近日,統計局對外公佈了我國最新GDP數據,2020年一季度初步核算共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相較於上年同期,增速為-6.8%。

雖然此前大眾已經做好了一季度GDP出現負增長的心理準備,可大都預計在-3%——-5%之間,因此當一季度GDP數據正式公佈以後,數據愛好者對上述數據略感意外的同時,也為統計局客觀真實地公開態度表示認可。

高性價比的一線城市——上海

圖片來源:統計局官網

分不同產業來看,住宿和餐飲業增速下浮最為明顯,達到了-35.3%;其他行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製造業下浮程度也達到了-10%以上。

另外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金融業表現突出,分別增長了13.2%和6.0%,成為第一、二、三產業中僅存的兩個增長行業

今天這篇文章,筆者將主要談論房地產行業以及具體城市表現,2020年一季度房地產業增幅為-6.1%,低於平均增幅程度,並沒有大家之前預測的那樣嚴重。

高性價比的一線城市——上海

疫情下的房地產行業

成總是我身邊還活躍在地產圈中為數不多的朋友,今年已經是他從事房地產行業的第17個年頭,也是我們相識的第12年,過去16年中他先後供職於4家房地產企業,2020年差點就開始他的第5家地產企業工作經歷,但是因為疫情影響,新項目無限期推遲動工,無奈他只能北上上海,不惑之年遠離愛人和孩子,開始異地打拼。

成總原先的企業總部設在福建,他愛人就是福建人,這也是他留在這家企業6年多的最大原因之一。

然而兩年前企業將總部搬到了上海,但福建依舊是重點佈局的區域,因此成總順理成章地留在了福建發展。

然而過去兩年來,集團在福建本土的項目越來越少,上海以及其他三四線城市的項目增多,成總面臨要麼待在福建(但是無新建項目)要麼北上上海的抉擇。

為了能留在福建,成總有了動一動的念頭,雖然對方是家小企業,但是計劃開盤的項目體量夠大,留在福建原單位面臨無房可售,換個新公司既能留在福建又能增加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然而一場疫情改變了成總的決定,新項目無限期推遲,好在成總還並未向公司提辭呈,隨著地產業開始復工,成總為了保證家人的生活質量不受影響,決定赴上海總部運營新項目。

高性價比的一線城市——上海

疫情下的超級城市上海

受疫情影響,全國2月份住宅推地面積僅有2261萬平米,相較於1月下降了19%;相對應的住宅成交面積僅有1492萬平米,相較於1月下降了33%。

不僅成交土地面積下降,土地出讓金也出現下降,根據CREIS中指數據顯示,2月樣本城市住宅出讓金總額為2016億元,環比減少13%。

從城市分化角度來看:2月份二線城市土地出讓金環比下降42%,同比下降22%;三線城市不僅土地出讓金環比下降32%,就連成交面積環比和同比均出現了下降。

然而疫情下的一線城市則區別於二三線城市數據全線飄紅,無論是土地推出面積、成交面積、出讓金總額以及樓面均價出現環比和同比增長現象。

這也向大家說明越是在疫情蔓延的特殊時期,越是在市場走向不明朗的時期,越能看出投資商的重點、城市自身的分化與差距。

這其中以上海市的表現最為突出。

高性價比的一線城市——上海

數據源自:CREIS中指數據

2020年2月20日,佔地32萬平米,總開發體量180萬平米的徐匯濱江地塊以310.5億元的價格成交,這一成交價格也刷新了內地土拍的新高。僅僅是2月份,上海市單月土地出讓金達到460億元,環比增長近9成。

進入3月,根據易居研究院數據顯示,上海市土地供應量增長值140萬平方米,環比增長142%。整個一季度上海市土地成交面積達到64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土地出讓金達到690億元,同比增長80%。

然而通過上海土地交易市場公告顯示,上海市還將於4月下旬推出涉及浦東新區、靜安區、寶山區和嘉定區在內的優質地塊50宗。

同時4月10日上海市對外公佈,制訂的《上海市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即將正式發佈,共從四個方面、20條具體措施穩定經濟發展,其中包括優化土地交易、減輕房企入市成本、有效服務房企開竣工等在內的多重利好政策。

而從上海市一季度成交土地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地價定價高,溢價率低,說明城市自身以及投資方信心十足

高性價比的一線城市——上海

上海城市的高性價比

已經來上海一個多月的成總,下班後經常和同事泡在星巴克裡交流行業近況,考慮到未來是接愛人和孩子來上海,還是工作幾年再返回福建,成總悄悄地在心裡算了一筆賬。

如果單就以上海與廈門、福州來比,那麼上海房價的確較高,然而如果將上海同其他一線城市來比,再綜合教育、醫療、商業、收入分析發現,上海是一座高性價比的城市。

房價方面以3月份新房價格為例:同處一線城市的深圳新房均價達到了71790元/平米;北京新房價格也達到了7萬元左右,然而上海市3月新房均價只有5萬多/㎡

同樣的優勢還表現在租房市場,北京租房成本全國最高,達到了98.86元/月/㎡;深圳的租房成本也在不斷攀升,2020年已經達到了82.25元/月/㎡;然而上海市每月每平米租金約77元,相較於北京、深圳友好一些

雖然新房價格低、租房成本低,但是上海市的月收入並不低,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海市以人均月收入10231元位列全國第二位,對比深圳的9443元每月優勢明顯。

如果上海市新房房價和租金的表現還不能讓你信服其在一線城市中的超高性價比,我們再從交通運輸、商業、醫療、高等教育等方面來綜合對比。

高性價比的一線城市——上海

截止到2019年底,上海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數705公里,位列全國第一位(北京680公里、深圳304公里);

機場吞吐量方面,上海浦東國際機場(7615.35)和上海虹橋國際機場(4563.79)分別位列全國第2和第8位(北京10001.36、深圳5293.19);

商業方面:上海市僅2019年新集聚商業零售品牌首店986家,其中全球首店、全國首店、華東首店、全市首店佔比分別為2%、22%、13%和63%,位列全國首位。

如果以衡量地區商業與消費活躍程度的星巴克門店數量來看,上海以741家店位居全國首位,甚至高於北京、深圳以及廣州的門店總和(北京325家、深圳173家、廣州170家);以年輕人流行風向標的優衣庫門店數量來衡量,上海依舊以79家位列全國首位(北京66家、深圳37家、廣州31家)。

高性價比的一線城市——上海

醫療方面:截止到2019年底上海市醫院數量387所,衛生技術人員數21.33萬人,三甲醫院數量位居全國第二位,因此次疫情意外走紅張文宏醫生,其所就職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位居全國感染科醫院第一名。

教育方面:截止到2019年底上海市共有普通小學698所,在校學生數量82.63萬人;普通中等學校929所,在校學生數量69.70萬人;普通高等學校64所,在校學生數量52.63萬人,且一本上線率達到29.5%(廣東地區一本上線率只有12.9%)。

因此從一座城市的硬件條件(GDP全國第一、新房價格低於其他一線城市、租房成本低於其他一線城市、平均收入全國第二)和生活便捷度(地鐵運營里程全國第一、醫療教育資源充足、升學率高、商業發展領先)來綜合評比,上海在一線城市中無疑具備超高的性價比,這也是上海吸引包括成總在內的優秀人才的最大內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