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學院創作組 井士劍《飛渡瀘定橋》創作談

《飛渡瀘定橋》創作談

中國美術學院創作組 井士劍《飛渡瀘定橋》創作談


再塑歷史

——飛渡瀘定橋創作談

中國美術學院創作組 井士劍

為了積極貫徹落實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為紀念紅軍長征八十週年進行美術創作,中國美術學院許江院長親自領導與組織的指導下,以繪畫藝術學院楊參軍院長為主導的創作團隊完成了油畫《飛渡瀘定橋》的創作。

我作為創作團隊前期歷史調研、思想學習、素材收集、創作草稿等工作的主要人員,率領任志忠、周曉松、郭健濂等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劉志成、胡水梁等人進行了大量的考據和研究。通過這樣一個創作梯隊的構成,旨在培養青年一代對當代歷史畫創作的思想品格和創作能力,培養如何面對歷史,如何傳承優秀歷史畫創作主題性與藝術技法相結合的經典,更重要的是探討歷史與歷史性的創作問題,如何在確立主題思想的基礎上,注重歷史畫在新時代的再現與表達,從而在傳承優秀歷史畫的基礎上,拓展歷史畫在當代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意義。

在《飛渡瀘定橋》這幅畫的創作過程中,我們力圖在特定的時間以不同的空間來詮釋長征期間紅軍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紅軍在1935年5月29日凌晨勇奪瀘定橋,全軍順利通過大渡河,使國民黨軍隊大渡河防線徹底崩潰。我們詳細分析了歷史上有關這個主題在不同時期的創作。吸取經典的創作要素,在認真研究了諸多藝術前輩的創作經驗的同時,也提出了不同視角和新命題,最後選擇了二幅具有代表性的構圖。一幅是從勇士們的背影來展示“飛奪”的視覺效果,構圖和以往的作品相比較,更具有一種創新的視覺角度和藝術形式。另一幅,是以“正視”的視覺效果來表現紅軍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聽取了眾多藝術前輩的指導意見之後,我們最終定稿選擇了“正視”的藝術構圖,它是弘揚了紅軍長征的艱難與浴血奮戰的史詩般的歷史畫面。震撼激烈的戰鬥場面,代表性的歷史場景,在藝術表現上注入了歷史性的時空概念,突出了當代歷史畫的強有力的表現手法和寫意精神。

表述與描述的方式形成了歷史繪畫獨特的藝術創作線索與根源, 透過歷史畫所包含的政治與宗教、人物與事件、場景與場所等表象特徵,以歷史性的視角研究歷史畫創作的時代精神與藝術作品本身的歷史性的雙重問題,意義深遠。歷史以時間、地點、事件等因素具體發生,並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影響綿延。

中國的歷史畫創作形成了以“紅色經典“為現象的創作方式與方法。它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藝術真實寫照與藝術語言形式。

歷史畫以其獨特的社會性與社會意義的創作理念揭示與還原了歷史與真實的基本問題。歷史果真可以還原嗎?這種還原存在著或缺與擠塞。史料與場域是還原的最初媒介,也是揭示事件的最主要要素。藝術形式語言多樣性仍是這種還原的依託。

在今天這個圖像與媒體的時代,以情節、主題、寫實表現的歷史畫創作受到了巨大的挑戰,歷史性成為歷史畫創作的主要特徵。首先,歷史畫作為研究人類社會歷史進程重要轉折的主要視覺表現與凝眸,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指明其“歷史”一詞為“調查”、“探索”之義。《大英百科全書》(1880年版)中“歷史”一詞在使用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含義:第一種指的是構成人類往事的事件和行動;第二種指的是對此種往事的記述以及研究模式。前者是實際發生的事情,後者是對發生的事件進行的研究和描述。

關於歷史的描述,科林伍德在《歷史的觀念》一書中指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是歷史學家心靈中重演過去的思想”。歷史畫是藝術家將這種思想得以視見,歷史畫既不僅僅是歷史事件重現,也不僅僅是寫實與表現手法的形式,而是將歷史的精神與意義釋明。這種釋明其核心的指明是歷史的記憶,用視覺之光點燃真實的決定性意義的歷史時刻。

形成思想的凝思與感召。釋明的條件表徵具有限定與自證和自明,體現在空間和時間的凝固與綿延。這個“歷史事件”決定了自身性質,它和證明自身有特定的證據,證實並在時間中驗證,並形成自身的相約與限定。這種釋明在歷史的變化中未被改變且釋出光亮。人物在這裡成為主語,作為發生者與“事件”之後的它者,同是這個“在場”的意義追問與解答的思想者。赫爾德林認為歷史本身就是一種生命進程,人類生命的時間就是歷史的時間,也就是“歷史性”。探究個體和群體生命社會的體驗,涵蓋和伴隨著時間性與空間性生命存在。而體驗的時間性在社會與歷史的世界中就體現為人的“歷史性”。因而“歷史性”成為歷史與歷史畫重要詞語與觀念。歷史畫形成由這生命、時間、空間構成,又由生命的存在者來完成。海德格爾以存在論闡述了“歷史性”通過“此在”來註釋歷史。此時的歷史事件是此在生存的時間性體現,由此歷史由事件的發生存在者轉化為歷史性的此時存在者,演繹為活化的時代尺度,形成與構建。而歷史性也就成為了此在存在論的基本建構。與此同時,生命作為這個此在存在論的註釋者,構成了這個釋明的整體性,並在歷史性中不斷深化與釋明。

回顧建國以來的歷史畫創作歷程,基本經歷了從紅色革命經典時期向現實主義轉變的創作現象,同時湧現出倡導民族精神的歷史畫創作經典作品。今天所面對的歷史畫創作如何再現歷史,如何呈現歷史性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歷史畫《飛渡瀘定橋》創作草圖與小稿試圖對創作主題的歷史與歷史性予以新的視角。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創作都反映了這個重要的歷史題材,藝術表現手法從紅色革命經典到八十年代的日常性再現,延續到九十年代的以現實主義創作為典型的創作高峰。從場景到情節和人物肖像的精神刻畫形成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歷史圖像。還原於歷史與歷史性。以“此時”為時間與空間進行描述創作,創作手法以寫實與表現相結合的創作手法,加深對創作主題的理解與表現,重點對人物肖像性格的刻畫塑造和道具真實性的考證。在藝術表現手法和風格上以現實主義為主要創作精神,象徵性為藝術表現理想,寫意性表現為創作情懷,提出了對歷史畫課題研究的時代註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