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安靈南陽紫山

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在逝世週年之際,棲身安靈南陽紫山。

紫山位於南陽北郊,物華秀麗,名勝古蹟頗多。據明《嘉靖南陽府志》載:“紫山,有漢末龐士元隱居處,遺蹟有鳳雛臺。”今留有了鳳雛臺遺址。明太祖朱元璋將其二十二子朱檉封為唐王,冊封地就在南陽。朱檉死後安葬於紫山之陽,後歷代朱王包括靖王、憲王、莊王、成王、敬王、順王、端王、裕王以及一些公主等十多座陵墓均在紫山。寫皇帝的二月河先生安葬於此,與皇家扯上關係,似有冥冥定數,其憑寬仁厚德的風範,定能調停明清宿怨。

12月4日,遵從他生前的遺願“不要驚動太多人,不給社會各界添麻煩”,僅親朋好友前去陵園送別。先生的墓碑是用純黑色的花崗岩製作成的,石碑上還有一個二月河老師的半身頭像雕塑,雕像中的他面帶睿智,氣質高貴,一直眺望著遠方,似面帶微笑,如坐在書案前篤定祥和。生前好友長江文藝出版社社長周百義專門撰寫碑文,以表達對二月河老師的思念之情。碑文內容如下:

二月河者,凌解放也。黃河二月,冰凌崩解,狀若奔馬,嘶聲如雷,先生慕其浩大之氣,遂為筆名。從此,人知二月河而不知凌解放矣。

先生少時,踢天弄井,字若春蚓秋蛇,師斥為不舞之鶴。豈知三十載後,先生一鳴驚人,撰著帝王系列皇皇一十三卷,寫清室百年沉浮,繪三朝萬千氣象。小說上陳宮廷大計,下敘江湖草莽;情節鋪設,夭矯跌宕;人物塑造,呼之欲出;氛圍烘托,濃淡相宜。書甫問世,問津者少,殆不知先生何許人也。然達官顯貴,市井平民,開卷率把手難捨;海峽內外,炎黃子孫,展讀均讚口不絕。於是口耳相傳,不脛而走,上下好評如潮。僉贊曰:紅樓遺韻,三國餘墨,神州百年難遇之佳構;大家氣象,文史相彰,庚續傳統小說之文脈。

人知先生風光無限,不知先生撰述之苦辛。青年從軍,砥礪十餘載,地底掏煤,坑道挖土,艱險不減其志,睏乏更增體魄。借燭光而向學,得須臾便讀書。三更燈火,五更不眠,情繫落霞瑰瑋,筆寫盛世風雲。老繭磨斷禿筆,黑髮漸染白霜。投書無門,退稿遑論盈尺,筆耕不輟,明珠終遇慧眼。康熙英姿,三百年後再現;雍正伸眉,一洗奪嫡惡諡;乾隆風流,六十年文章錦繡。

書生報國,兼濟天下,為人生一快。先生晚年,大會堂議政,灼見一出驚四座;中樞垂詢,直言不諱顯風骨。年年三月,年年京都論國是;屆屆代表,屆屆熒屏說民瘼。心繫蒼生,屢屢捐資扶弱勢;意在舊典,解囊助刊話紅樓。人說先生富豪,先生卻賃居公屋;人說先生名動寰球,先生卻獨戀豫西一隅。

天不假時日,先生歿年方七十有三。人曰先生歸山憾早,吾以為,先生焚膏繼晷,著述議政,有生一日可當千萬祀,又何必較以歲月短長?先生蓍述六百萬言,人因書壽,會當日月經天。先生駕鶴之時,上自國家要人,下到普通讀者,靈前致祭,心香縷縷,備極哀榮之至。白河有幸,迎才俊而歸宛,臥龍不孤,得知音以相侶。

吾系先生大作責任編輯,三十載交往,得益實多。去歲十二月十五日,先生逝世之時,正是吾當年出生之日。天意乎,宿緣乎!今蒙先生賢妻趙菊榮相托,特撰此文,以志永思。

二月河安靈南陽紫山

二月河安靈南陽紫山

二月河安靈南陽紫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