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學習困難,該不該轉專業?

學習困難 該不該轉專業?

很多大一新生初次進入大學學了一段時間後,看見別人學的很輕鬆,而自己卻學的卻無比艱難,於是就會問自己;我是不是不適合這個專業?我要不要轉專業?的確,中國絕大多數高三學子在填報志願的時候總是一無所知的,往往是:父母選啥,就選啥;哪個熱門,就選啥;還有同學則是完全被迫,根本沒選擇的權利。於是乎,進入大學校園遇到挫折後,就產生自我懷疑,而懷疑又沒得到合理解決,時間便在無限的自我否定中流逝,往往就出現了:期末科科掛,導員找談話。大學畢業之後發現一陣空虛,後悔渾渾噩噩混了4年。於是,又陷入自我否定,重蹈覆轍,這一生大抵也就這樣結束了。

在我看來,大學學習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不要去相信社會上那些所謂的“學的很愉快,很輕鬆”,這些都是假象,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在他們輕鬆的背後又經歷了多少苦難,我們總是崇尚英雄,卻不崇尚苦難。因為報道運動員領獎牌的事蹟總比報道他們訓練時多得多;看見新聞發言人在發言臺上鎮定自若地發言,展現大國風範,總比看見背後的發言稿要多得多。所以,學習從來就不是因為享受而來學習的。其實苦難才是學習的代名詞。學習的過程就像是在攀登,一步一步往上爬。所以面對苦難,我們完全沒必要焦慮,因為苦難是學習的代名詞啊。你是否還記得,高三那年,你奮力拼搏的樣子,每天早起背筆記,晚上熬夜刷題,每天念念不忘你的53,甚至吃飯排隊時,都在看記在手上的重要知識點和單詞,但是你從未覺得累,因為你已經習慣了累,因為你知道,如果高三都不累,那我學習還有什麼意義?是的,沒有意義。沒有苦難的學習不叫學習,那叫娛樂。高中尚且如此,更何況那無數學子心中的聖地,大學呢?大學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專業化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就像釘釘子一樣,想要釘的越深,就會遇到更大的阻礙,也就必須用更大的力氣,然而,一塊爛木頭再怎麼用力都只能那樣一釘見底。所以,我們也應該感到慶幸,你能遇到,感受到困難,感受不到困難只會是那些無所作為的人,因為他們從來都沒有擁有過學習。或許你有時候可能也會覺得自己技不如人。對此感到頹廢。其實,孩子,技不如人很正常,只有承認自己與別人的差異,自己才能迎來進步。烏龜知道自己跑不過兔子,所以選擇勤奮;曇花知道生命短暫,所以選擇綻放;而你知道自己迷茫,所以選擇和我在此相遇。所以,無論面對什麼苦難,我們都不要怕,要微笑著面對它。因為苦難才是學習的代名詞啊。

有的同學看了上面可能還是覺得很疑惑,那我到底該怎麼做?別急,放平心態仔仔細細看看下面。

首先,你得要去學,不管主動被動,你都必須去學,強迫自己學。因為專業往往是:不得不去學~喜歡學~因為你花了精力,所以你不得不更加努力學習,去熱愛它。於是,它自然的就成為了你生命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實在覺得過於枯燥無聊,你可以先去發掘對它的興趣,。比如說:你討厭編程,你就可以去網上找些有趣的例子來看,給愛的人,發一個愛心代碼,你甚至可以豪言壯語:古有笛卡爾建系娶公主,今有張三畫心要告白;如果你討厭法律,你可以去看看羅翔老師講的張三故事集。當然了,例子很多要自己發掘。

其次,想要學的更深入,可以多看看網課,MOOC、網易公開課、b站上面都有很多優秀的老師,你可以找自己喜歡的風格。同一個課程你甚至可以去看看幾個老師的課,有助於加強你對知識更深的理解,這裡我建議你去看看那些好大學的講師,比如清華北大這些。

最後,建議還在大一大二的同學們一定要去挖掘自己的興趣愛好,覺得自己喜歡什麼,就去認真嘗試一下,因為你們現在還年輕,餘暇時間也很多,學習完專業課後完全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去嘗試。只有凡是多試,才會有所收穫。多學學一些實踐技能,技多不壓身嘛,為自己以後多增加一份選擇的權利。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與君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