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與圍棋

金庸先生的小說,在華人中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金庸身上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寫武俠小說卻不懂武術;家財萬貫卻自甘平淡恬靜的生活。金庸可算是一個超級棋迷,圍棋是他一生最大的愛好。人們常常從他的武俠小說中看到圍棋,圍棋不僅是他的興趣所在,更是他精神和情感的寄託。在一方小小的棋枰中,金庸體味著東方文化的神奇與玄妙,滋生出無數的激情和靈感。

金庸先生與圍棋

金庸,本名查良鏞, 1924年出生於浙江海寧一個書香世家。父親查樞清,母親是著名詩人徐志摩的堂妹。海寧查家,名人輩出。海寧人傑地靈,歷史上出現過不少風雲人物,清代野史關於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迷,也與海寧有關,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就取材於這一傳說。抗日戰爭期間,金庸入湘西居住,後考入重慶的國立中央政治大學外文系就讀。抗戰後,入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學習國際法。先後在杭州《東南日報》任國際電訊翻譯,在上海《大公報》當記者。1948年《大公報》(香港版)復刊,金庸被調往香港《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並在《新晚報》創刊時受聘編輯該報副刊《下午茶座》專欄,同時撰寫影評。

1959年,金庸創辦《明報》,經過艱苦經營,半年間便收支平衡。金庸的武俠小說及對中國事態的報道和分析,使《明報》確立了在讀者中的地位。幾經周折,《明報》發展成香港最大的報紙之一。

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副刊《下午茶座》上連載,未及一半已產生轟動效應。從1957年至1959年在香港《商報》上連載其第三部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奠定了其新派武俠小說領袖的地位。

金庸和吳清源

金庸曾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職務,1992年金庸將經營30多年的《明報》交與他人經營,自己任董事長。

金庸年輕時愛好體育,曾是學校排球隊隊員,後來又迷上了圍棋,從此圍棋便和書籍成為金庸生活中兩個最大的愛好。 金庸從三十年代初涉及黑白世界,至今已近60載,是香港棋界公認的“棋痴”。初到香港,金庸常常用筆名發表一些卓有見地的棋評。金庸的棋藝在香港棋壇也堪稱一流。有段時間,他在香港《新晚報》舊館的五樓上,與香港《文匯報》主筆聶紺弩殺得天昏地暗、廢寢忘食。兩人還訂下“君子協定”,誰輸了誰就得請客吃臘板鴨。有時,他們沉迷棋局,下到興頭上,會將第二天報紙上的評論文章也擱到一旁,先過足棋癮再說。眾所周知,金庸與另一位新武俠小說大家——梁羽生一度因見解不同而互不往來。但後來過了20多年,兩人私下以棋會友,圍棋成為他們捐棄前嫌的見證和媒介。令人慨嘆世事如棋,殊難定論。一時間傳為美談。

金庸不僅喜歡對弈,還是一位圍棋的“收藏迷”,迄今已收藏各種棋子、棋具數十種。一生不喜歡鋪張的金庸曾花數百萬港幣買下一個棋盤;還有一次,他花了萬元美金購買了一件棋具,那是用千年老樹的原塊木頭製成的。一有空暇,他就潛入自己的收藏天地,一邊欣賞,一邊研究。廣拜名師、棋藝精進的金庸對於圍棋十分執著,為了不斷提高棋藝,常常向職業棋手請教,廣交棋友。金庸與國內和日本的許多圍棋高手,如武宮正樹、林海峰、大竹英雄等都有往來。同時,也曾拜陳祖德和羅建文為師。

他在香港購下太平山頂的花園式華屋後,不輕易接待客人,但為棋藝精益求精,這個慣例打破了。其中,臺灣的著名棋手沈君山曾在此小住。這在別人是休閒,在金庸是便於請教。在金庸宅裡停留時間最長的客人是陳祖德。70年代初,聲名如日中天的圍棋國手陳祖德突患胃癌,金庸即邀其到家休養,直到陳祖德走出癌症的陰影。其間,陳祖德與金庸有空便擺開棋局,其樂融融。為了提高棋藝,金庸甚至不計較年齡的差異,拜小自己20歲的聶衛平為師。

1983年聶衛平正在廣州進行“新體育杯”的衛冕戰,金庸託人轉告聶衛平,要在從化拜聶為師。當時,聶衛平以為金庸不過是想學學棋,於是就趕到從化。一見面,哪知金庸真的就要像他在小說裡描寫的那樣行大禮、三叩九拜,舉行拜師儀式。當時聶衛平才二十多歲,而金庸已經成名二十餘年,比他大一倍有餘。聶衛平自然不敢受此大禮,但在先生的堅持之下,他不得不從。磕頭的拜師禮雖然在旁人勸阻之下未能實現,但先生還是行了三鞠躬的大禮。於是金庸先生就成了聶的弟子中年齡最大的一個。以後金庸一見到聶衛平就以“師父”相稱,兩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金庸先生與圍棋

1984年“新體育杯”的決賽就是在香港金庸的家中進行的,那年是錢宇平獲得了挑戰權,向聶衛平挑戰。金庸知道聶衛平愛吃螃蟹,專門在家裡請他吃了頓螃蟹。那頓飯從下午5點一直吃到晚上10點半,聶衛平一共吃了十三隻,金庸一直在旁邊陪著。因為兩個菲律賓傭人對聶衛平稍有怠慢之意,第二天金庸的太太就把她們“炒”了。 在眾多的圍棋老師中,金庸與聶衛平交往甚密。兩人在各自的天地裡,都是頂尖人物,彼此惺惺相惜。聶衛平曾在中視體育頻道中大談金庸的武俠小說,讚譽有加。而金庸一有空便不忘找師父討教。去年4月27日 ,在春暖花開、鶯飛草長的季節,金大俠與聶衛平就在杭州紋枰論道欄目中,共敘舊好。

作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的院長,金庸到杭州是例行教務之事。而聶衛平得知金庸駕到,也專程趕到了杭州。在浙大金庸的辦公室,兩人一見面就敘起了“舊情”。聶衛平回憶起了一年前,兩人在麗江與林海峰結盟,共同對抗臺灣棋手沈君山的情景。而金庸則當眾揭了聶衛平愛吃螃蟹的老底。他笑稱,當時棋聖來到他家作客,一口氣吃掉13只肥蟹,“足有6、7斤重”。

說話間,有人攤開了棋盤棋子,要兩人當眾廝殺一番。於是,被譽為武俠小說“一代宗師”的金庸很老實地依次在天元和星位上放下五顆黑子。聶衛平快速“掛角”,大俠則以“尖頂”應對。在棋盤前,金庸顯得有點兒拘謹,不像在學子面前那樣談笑風生,倒是老聶不時地稱讚對手“下得好”。

因為都有要務在身,這場對抗不得不暫告一個段落。聶衛平建議擇時再戰,並點評此局,稱金庸:“下得好,直到現在白棋的劣勢尚未化解。”分手之前,兩人相約不久後同去貴州參加“炎黃杯”名人邀請賽,此項賽事是由金庸、聶衛平、臺北的沈君山、旅日棋手林海峰等人聯合發起的。本屆比賽定於8月在黃果樹瀑布風景區舉行。“在黃果樹瀑布底下的亭子裡下棋會更有味道。”聶衛平說。

而後來從貴陽傳來消息: 金庸提前致函“炎黃杯”圍棋名人邀請賽組委會,他因身體原因不能來貴州參賽。據瞭解,金庸最近身體不適,醫囑禁止遠行,所以不得不放棄赴黔。一時間,眾多“金迷”頗感失望。

金庸酷好圍棋,棋力究竟有多高?這一直是棋迷關心的問題。事實上,由於創作繁忙,難有時間參加大賽磨練,金庸棋力大約只是業餘四段左右。但中國圍棋隊每次去香港比賽,都是由《明報》接待,而金庸幾乎每次都出面。為了感謝金庸對中國圍棋的支持,中國圍棋協會曾授予他榮譽六段稱號。這對於喜愛圍棋的金庸來說,真是莫大的榮譽和安慰。

書、畫、琴、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四大名著中除了《水滸傳》外,每一部都有圍棋的影子。金庸在《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俠客行》、《鹿鼎記》中,都成功地把對弈寫入武打之中,為“武戲文唱”提供了一次實踐的機會,也為人物塑造起到畫龍點睛之妙。因此,金庸的小說,也如棋局一樣既博大精深,又構思縝密,令人歎為觀止。

各位看官的關注、點贊、分享是小編前進的動力,看完本篇文章,不知道你有沒有什麼想法,如果你對本篇文章或者小編的寫作能力有什麼看法,可以在文章下方說出你的看法,謝謝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