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奶奶”脫貧記

長城新媒體記者 馮碩 許豔豔 報道

4月11日早上6點半,張家口市赤城縣龍門所鎮李家窯村,60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郭秀梅騎上電動車,到離家2公里的萬邦(張家口)農業園區上班。

2013年,位於赤城縣東部的李家窯村,由於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資源匱乏,成為赤城縣400多個貧困村之一。

“草莓奶奶”脫貧記

郭秀梅給草莓疏果。長城新媒體記者 馮碩 攝

“原來可不就是靠天吃飯嘛!如今我在園區上班一年了,每天能掙80-100塊,除了過年的時候休息三五天,其他時間都有活,一年下來,能掙2萬多。”到達園區後,郭秀梅利索地戴上草帽,開始給草莓疏果。

萬邦(張家口)農業園區,共有12個大棚,240畝戶外田,種著西藍花、生菜、甘藍、草莓等不同果蔬。其生長季相互銜接,讓這裡的工人實現了全年無空窗務工。

“咱們的收入有沒有受疫情影響?”記者問道。

“草莓奶奶”脫貧記

郭秀梅給草莓疏果。長城新媒體記者 馮碩 攝

“那可真沒有!”郭秀梅抬了一下頭,面露欣喜,緊接著又忙活起來,一邊疏果一邊說:“疫情期間,大棚裡就我和另一個工人,封村之後也沒外人來,安全得很!收入一點兒沒耽誤。”

“咱們之前的收入來源靠啥?”記者又問道。

“家裡種了4、5畝地,一年下來,扣除投入,也就落個2000塊錢。在這兒幹活,做一天有一天工資,不算累,離家還近,多好哩!”

上午10點,室外溫度僅8℃,棚內溫度已達27℃。郭秀梅疏完一壟,站起身來,揩了揩額頭上的汗,繞到下一壟,蹲下繼續幹。“再說,咱這個歲數出去打工也不好找啦!在這兒工作不僅能掙錢,還能學技術,到咱這個歲數真是特別知足。”

“草莓奶奶”脫貧記

萬邦(張家口)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玉軍接受記者採訪,他介紹,園區共吸納23個貧困戶就業,為貧困戶增加收入的同時,也緩解了園區的用工難問題。長城新媒體記者 馮碩 攝

萬邦(張家口)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玉軍告訴記者,園區共吸納23個貧困戶就業,年齡都在45歲以上。“這些貧困戶都來自周邊村子,工作細心又踏實,一點兒不輸年輕人。在這兒工作不僅能貼補他們的收入,也解決了園區的用工問題。”

“家裡還有誰在外打工?”記者再次向郭秀梅瞭解。

一陣沉默後,郭秀梅緩緩說道:“家裡老漢兒得了類風溼,嚴重的時候下不了床,每個月光吃藥就得花2000塊錢。”聲音有些哽咽。

她稍稍調整了一下情緒,接著說:“不過現在好多了,老漢兒能下床了,我在這打打工,他在家給我做做飯。”

“草莓奶奶”脫貧記

“草莓飯”不僅解決了郭秀梅丈夫的藥費,也讓全家於2019年脫了貧。長城新媒體記者 馮碩 攝

回想起曾經的日子,加上老伴的藥費壓力,郭秀梅就喘不上來氣,“以前買藥就愁,更別說貼補別的了。如今藥錢解決了,壓力卸下一大半,去年就脫貧了。”

2018年,李家窯村順利通過縣、市脫貧驗收,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2019年底,該村247戶503人僅剩1戶2人未脫貧。“2020年,我們將通過產業幫扶、政策兜底等,實現全員脫貧。”李家窯村黨支部書記李金魁說。

“一兒一女都在外地成了家,我們自己就能顧住自己,不用兒女擔心,未來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郭秀梅笑著,眼睛眯成一條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