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望遠鏡與中國天眼,有何不同?

麻瓜研究所


中國天眼和美國哈勃望遠鏡,都是天文學家觀測宇宙強有力的幫手,那麼它們兩個誰更“強大”呢?

中國天眼

它的正式名稱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位於貴州喀斯特地貌窪坑中的它,從提出構想到落成啟用,歷時22年,目前為止,它還是地球上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10倍於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美國哈勃

這架位於地球軌道上的光學望遠鏡,升空之初雖然被診斷出了“近視眼”,但安裝上矯正裝置後的它,在30年間的的確確為天文學和宇宙學發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我們今天看到絕大部分星雲和星系圖像,都是哈勃望遠鏡拍攝的。

天文觀測的本質

從最早的肉眼巡天到現在的自動巡天,20世紀下半葉之前,天文觀測的本質就是儘可能收集到更多的光子,因此那個時候的天文學,應該叫“可見光天文學”,但由於架設在地球大氣層內的光學望遠鏡,一直以來都無法徹底消除大氣擾動,因此長期以來天文學都沒什麼大突破。

直到射電天文學的出現

19世紀,物理學家麥克斯韋證明了可見光本質上也是電磁波的一種,20世紀,物理學家德布羅意證明了一切微觀粒子都擁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萬物皆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完全成熟的無線電發送和接收技術開始“蔓延”到天文學界,1950年,英國科學家賴爾和休伊什,使用劍橋干涉儀(早期射電望遠鏡之一),掃描了全天的無線電波信號源,打開了射電天文學的大門。

眼睛和哈勃望遠鏡,本質上都是可見光接收器,而可見光在電磁波頻譜中,只佔了很小一部分,因此射電望遠鏡的任務,就是接收可見光之外的電磁波。

射電望遠鏡的輝煌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在那10年間天文學界通過射電望遠鏡,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發現了脈衝星和類星體,以及星際分子,但射電天文學和可見光天文學一樣,最理想的觀測位置也位於太空中,因為那裡基本上沒有非自然電磁干擾。

我國的天眼,對電磁波的靈敏度達到了“監聽月球上打電話”的水平,因此如果宇宙中存在智慧電磁信號的話,天眼就是最有可能發現它們的科學設備。

除了尋找外星文明外,定位黑洞和脈衝星,也是天眼的工作

而美國的哈勃望遠鏡,主要工作是對宇宙深空天體進行拍攝成像,然後讓全體人類欣賞星系和宇宙之美,不論是在尋找外星文明方面,還行尋找黑洞方面,哈勃都遠遠比不上中國天眼。

總結

中國天眼和美國哈勃望遠鏡,由於觀測對象和觀測範圍都不同,所以在天文學上是平等的,但天眼和哈勃相比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無法直接對拍攝目標進行成像,真正能看懂並欣賞天眼觀測成果的,只有專業人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