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兄弟,共戰“疫”——在華非洲人士積極投身中國疫情防控

好兄弟,共戰“疫”——在華非洲人士積極投身中國疫情防控

尼日利亞籍雜技舞蹈演員傑斯(下)和搭檔馬丁在健康觀察酒店表演一段舞蹈贈送給工作人員。廣州市新聞辦供圖

新華社廣州4月22日電 (記者 周強、洪澤華)當肯尼亞雜技舞蹈演員傑斯解除集中醫學觀察時,尼日利亞歌手“西瓜”正穿上“紅馬甲”加入志願者服務隊伍,索馬里商人阿迪萊則在為自己的貿易事業打拼堅守。

病毒不分國界,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堅持“一視同仁”,對中外公民採取無差別防控措施,對歧視性言行零容忍。中非一直是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隨著對中國疫情防控措施的越來越瞭解,在廣州的非洲人士積極主動參與疫情防控,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應該說謝謝”

16日,在廣州番禺區鍾村街喆啡酒店,來自肯尼亞的雜技舞蹈演員傑斯結束了集中醫學觀察。

“在這裡,我們被照顧得很好。我們應該說謝謝。”傑斯說,“雖然語言溝通有些障礙,但工作人員充滿善意,對我們的生活起居給予了很多幫助和指引。”

今年3月,傑斯來到廣州長隆國際大馬戲從事雜技、舞蹈表演工作。他曾到過中國好幾個大城市,最終選擇落腳廣州。自入住酒店接受集中醫學觀察以來,傑斯配合當地社區的防疫要求,勤洗手、戴口罩已成為他的日常。

“我沒有遇到過任何差異化對待。”傑斯說,回到住處後自己會盡量待在家裡,減少社交活動,不參加聚會,“我會全力配合當地疫情防控舉措。我認為這是最正確的選擇,是為了所有人的最大利益。”

採訪中,傑斯和他的搭檔馬丁還表演了一段雜技舞蹈。“雜技是肯尼亞傳統舞蹈的一部分,我們希望能夠推動兩國民間文化的交流。”傑斯說,在中國每一場表演結束後,都會聽到很多熱情的掌聲,這是對自己天賦和努力的認可,“要繼續為中國朋友帶來歡樂”。

好兄弟,共戰“疫”——在華非洲人士積極投身中國疫情防控

尼日利亞人“西瓜”在廣州白雲區積極參與社區志願服務。廣州市新聞辦供圖

從不理解到志願參與

在廣州白雲區富力半島小區,居家健康管理的“西瓜”有了意外收穫。

“雖然有點悶,但跟孩子們有了更多的相處時間。以前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現在親子時間明顯多了。”他說。

“西瓜”來自尼日利亞,在廣州生活了15年,娶了一位湖北太太。因名字發音跟中文“西瓜”接近,中國朋友都喜歡叫他“西瓜”。

“一開始,我對防控措施也不理解。”不過,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西瓜”發現“配合做這些事情似乎也沒什麼問題”。隨著彼此溝通增加,他逐漸意識到,“居家健康管理其實是為了自己的健康安全”。

如今,解除健康管理的“西瓜”穿起了“紅馬甲”,加入到當地志願服務隊伍中。“因文化背景差異,最大的問題是溝通。”他說,“有的外國朋友擔心檢測會被人誤以為自己身體有病,還有一些朋友並不覺得病毒傳播很厲害。”

“西瓜”所在的小區裡有一戶外籍居民不熟悉英語,因溝通不暢而對防疫措施不解。“西瓜”利用自己熟悉尼日利亞語、英語和漢語等語言優勢,主動請纓與對方溝通,最終贏得理解,並承諾遵守居家健康管理相關規定。

事後,有社區工作人員向“西瓜”尋求秘訣。西瓜說:“我剛來小區時,你們盡心盡力讓我很快融入到廣州。這位外國朋友,擔心居家期間生活得不到保障。我不過是把你們給我的信心轉達給對方,將你們對我的幫助如實告訴他,便打消了對方的顧慮。”

“西瓜”還是一名歌手,他在廣州的外國人朋友圈中有一定影響力,他的現身說法讓外國朋友更好地認識當地的防疫工作。

好兄弟,共戰“疫”——在華非洲人士積極投身中國疫情防控

索馬里商人阿迪萊在位於廣州越秀區的辦公室辦公。廣州市新聞辦供圖

“繼續留在中國打拼”

解除居家健康管理的阿迪萊日前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6年前,他從索馬里來到廣州,從打工帶貨起步,如今已在廣州中心城區註冊開辦了廣州阿迪索馬貿易有限公司。

阿迪萊在租住的公寓接受居家健康管理。今年春節,他曾回國探望妻兒,3月下旬經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返回廣州。“社區工作人員每天兩次上門為我測量體溫,並幫忙遞送外賣和處理生活垃圾。為了解決溝通問題,還有英語熟練的工作人員上門溝通。”他說。

迴歸社區後,阿迪萊大部分時間都在辦公室度過。他的辦公室不大,但佈置整潔,辦公桌上放著中國與索馬里兩國國旗。他說:“對於未來的計劃,我還沒多想。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繼續留在中國打拼。”

阿迪萊曾在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多個大城市做生意,始終覺得廣州商貿最興旺發達。6年來,他將在廣州採購的各類商品,源源不斷地運回家鄉銷售。

“受疫情影響,公司訂單量減少,貨運航線也幾乎停頓,生意不好做。我想,目前全球都面臨類似情況,慢慢會好起來的。”阿迪萊說,“剛來廣州時我一無所有,現在,這裡已經是我的第二故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