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財富積累“上山容易下山難”?一招教你破解困局!

為什麼財富積累“上山容易下山難”?一招教你破解困局!

如果你在50歲時已經實現了一定的財富積累,是否意味著財務自由目標的實現?其實不然,這好比攀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確實證明你已經成功了一半,但你還需要安全的走下山,當你毫髮無損的回到地面,那是才證明你真正獲得了財務自由,也就是接下來我們要說的——終身收入計劃

我們都需要有一份收入來維持生活,有一個持續不斷的現金流,每個月非常準時的出現在我們的賬戶上,像時鐘轉動一樣可靠,特別是當我們老了。

富人們都知道,他們那些資產(股票、債券、黃金等)的市場價值總是上下波動,但是你不能拿那些資產當錢花,你能消費的只有現金。

有很多老闆買了多套房子,可是遇到行情不好,資產價格大跌時,老闆很想賣出,卻怎麼也賣不掉。他們在資產上很“富有”,在現金上卻很“貧窮”。由於資產不能變現,到期的債務還不了,最後只能破產。

普通人也面臨這樣的問題,我們前幾十年辛辛苦苦的工作,努力積攢財富。如果財富積累到一定規模,卻沒有一個計劃和策略,幫你把這些資產轉化為收入,不能在你的餘生一直持續不斷地輸入現金流,那你很有可能在犧牲在“下山”的路上。

受到現代科技水平的提高,未來的人肯定更長壽,看看鐘南山教授80多歲的人,依然精神矍鑠,奮鬥在抗擊疫情一線,只要我們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態,活到80多歲是大概率事件,可就像小品裡面說的,最可悲的事情莫過於:人活著,錢沒了。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低利率的世界中,坦率的講,這是一場針對儲蓄者的戰爭,老年人是這場戰爭的最大受害者。

退休老人必須冒風險進入不安全的投資領域,給自己多年積攢的錢找到適當的回報,就像那些弱小的羚羊,必須冒風險去鱷魚密集的水域喝水,沒辦法,不喝水就只能渴死。股市危機四伏,但是老年人沒辦法,他們想要獲得理想收益來維持生活,但投資股市反而更容易受到傷害。

很多人問,為什麼我們不能利用投資組合長期持有,然後每年定期從中提取5%作為退休生活的花銷?這也是常見理財顧問給大家的建議。

雖然我們說過優秀長期投資組合的收益是比較高的,但區別是在財富積累到頂峰之前,我們是不斷往投資組合裡面投入的,而在財富積累到頂峰,步入退休生活後,我們只能從中定期取出。

過程在這裡不給大家推演,但最終會導致這樣的局面:你退休後最開始幾年投資業績的好壞,將會決定你後面好幾十年投資收益。一旦你那幾年不幸遭遇經濟危機,將會影響你整個晚年收入。

你退休後本想過的安穩,卻還要被投資市場的波動所牽連,我想這並不是大多數人理想的晚年生活。

為什麼財富積累“上山容易下山難”?一招教你破解困局!

如何破這個局?那就是利用年金

年金的概念是指一定時期等額收付的款項。常見的有養老金、企業年金、保險年金。在這裡我們說的是保險養老年金的概念。你可以這麼來理解,你先把錢放在保險公司,由它來管理,讓這些錢不斷升值,保險公司定期返還你一份收入,只要你活著就有收入。

保險養老年金做的事和社會養老保險是一模一樣的,買了年金,相當於你給自己多存了幾份社會保險。養老年金其實就是跟你賭你的壽命,活的長,你賺保險公司的,如果不幸你死的早,那保險公司賺你的,就這麼簡單。

不喜歡的人會說:“如果你死的早,錢還沒領完人就沒了。”想開的人說:“人都死了還管那麼多幹什麼!”。如果你真的擔心會早死,你可以選擇讓保險公司把錢返還給你的繼承人,當然僅限於你存入的那些,其中的收益部分保險公司會留下。

年金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人活著,但錢沒了”,只要你一直健在,你就會獲得一份永續收入。特別是當我們老了,並不十分關注資產的增值問題,我們的焦點在於有保障的終身收入。

年金收益肯定是不高的,但貴在穩定,因此我們必須要選擇靠得住的保險公司,至少要保證它活的比你要久。

為什麼財富積累“上山容易下山難”?一招教你破解困局!

富老師多說一句,現階段我們國家保險公司年金險發展很快,大家可以多找幾個保險公司比較比較。注意一定要選擇大的保險公司,同時注意相關的收費,最好找個靠譜的保險業懂行的當參謀。

我們每個人都要重視養老計劃,財務自由的道路也是“上山容易下山難”,我們努力工作不就是為了在晚年能夠享清福,所以務必要做好財務上的規劃,社會保險可以成為我們的養老保障,但想要豐富多彩的生活,年金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一項資產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