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一聽到保險就反感,但是一有事就立馬輕鬆籌或水滴籌呢?

ee-超Lz


我在平安已經8年了。可以說有好多客戶一聽到保險就反感的,不在少數!我也曾經跟客戶探討過這個問題,客戶最終給我的回答是:其實他們也不是反感保險,他們是反感有些業務員的推銷方式 ,還有他身邊的有些朋友出險了沒有理賠到,或者是有的朋友告訴他保險是騙人的,他也沒有真正去了解過保險,所以他們才反感保險的。

從客戶的回答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他們不是反感保險,而是因為反感推銷保險的業務員。還有就是他們不瞭解保險。

其實保險是很好的東西,它也是我們最好的一個理財工具,保險也是目前為止轉移風險最有效的途徑之一。說簡單一點,買了保險,得了重大疾病,有保險公司賠付,沒有買保險,得了重大疾病自己用錢醫,如果沒有錢,就只能去找親戚朋友寄或者是去貸款。沒有保險,一病回到解放前。沒有保險,從親戚朋友那裡借不到了沒有辦法,所以就才去找輕鬆籌水滴籌。

所以對於這些人,我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法還是真正去了解保險 ,用保險去預防重疾的危險,意外的風險,小病的風險,以及收入損失的風險。用10萬塊錢的錢去解決十萬塊錢的風險,不叫明智,而用10萬塊錢去解決100萬的風險才是明智。所以保險就是花小錢解決大的問題。保險保的是一個保額,保費往往是很小的一筆投入。現在還有了返本型的重疾險及意外保險,就是說,交10年20年的保險,等到到了60歲,70歲或者80歲,可以全額返還保費的保險,只相當於平時存小錢 ,到了得了重大疾病時就不會心慌,何樂而不為呢?

好多反感保險的人其實有些時候也是抱有一種僥倖的心理,他會說,我爸我媽或者是他的親戚朋友沒有買保險也過了一輩子,我現在健健康康的沒有買保險,也還不是過了幾十年。但是這次新型冠狀肺炎,給大家真正的上了一堂風險課,風險是看不到,摸不著的。但這並不意味著風險不存在,如果在風險來臨之前,我們不提前規劃,那麼當風險來臨的時候,我們就會去借錢,去貸款,去水滴籌,輕

松籌,所以,為了應對明天可能發生的風險,提前準備保險這是我們最明智的選擇!我們應該去了解保險,應該去選擇保險,找到適合自己的保險,而不是去反感保險,不是去視風險而不存在!


昆明平安李浩民


不是人們反感保險或者不需要保險,而是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

從個人保險的角度來看:

原因一:搞不明白

保險大致分為三大類

1、壽險

2、財產險

3、責任險

這三大類保險中,又拆分成不同的保險品種,分別具有不同的功能,主要功能為以下幾種:

1、保障功能

2、理財功能

3、傳承功能

再結合不同公司的不同產品,合同條款各自不同,老百姓總感覺自己被套路了。

沒有人願意花錢買自己搞不明白的產品,如果確實是需要的,只要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很多家庭還是會選擇購買,實現保障家庭人身財產安全的目的。

舉例說明:買車的朋友都知道要購買車險,大家也不會抗拒這類保險,有些人甚至花更多的資金買保障更全面的險種,就是因為這種保險是人們能理解並且確實是有車一族必需的產品。如果沒車的人,就不需要考慮。

原因二:手裡沒錢

請注意,保險是需要“買”的!

所以,這就存在一個問題,買得起買不起?

除了一部分人屬於保險意識薄弱外,現在越來越的人是能夠接受保險的。但是保費不便宜,即使是消費型的險種,幾百元或者上千元保障一年,對於杯水車薪的工薪族來說,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在先吃飯還是先享受生活的問題上,很多人必須現實地選擇保證全家人有飯吃。因此無法拿出多餘的資金為家庭成員添加更多保障。

很多人的生活條件一旦好轉,都會考慮購買保險,畢竟現在大家都知道,解決問題需要錢,與其求爺爺告奶奶地到處伸手找人借,不如自己花點小錢買個太平。萬一出險,保險公司理賠的資金,拿在手裡正大光明。

原因三:不喜歡保險代理人

保險是好東西,但是被有些人做壞了名聲。

原因比較複雜,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保險代理人素質問題。只盯著業績,忽悠投保人多花錢,買無用的險種,不管別人真實需求,導致他人產生反感的情緒。

2、專業能力不足帶來的障礙。保險是為了實現特定功能的,但是很多工作人員張嘴就說保險產品收益率是多少,讓客戶產生錯覺,認為自己的錢放別人那裡很多年,收益率又不高,所以不願買。這相當於把保險的宗旨弄錯了,不是他人需要的東西。

3、工作不穩定給人帶來不信任。因為業績壓力大,所以很多人無法在這個行業持續工作,高頻的離職率,給顧客帶來的感覺就是不靠譜。

綜上所述,不是人們反感保險,而是各種原因錯綜複雜糾纏在一起,讓人們分不清到底應該怎麼來安排資金購買保險產品。相信隨著人們保險意識增強,業務人員服務意識提升,專業能力不斷提高,人們會越來越接受保險產品,挑選適合自己和家庭的產品進行綜合配置,幫助家庭成員保護生命健康、對沖各種風險。


竹子姐姐的課堂


你好,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拆解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人聽到保險就反感?第二個問題:有事就輕鬆籌和水滴籌。這件事情原因也挺複雜,一下從幾個角度嘗試一下。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人一聽到保險就反感,這個問題其實也說明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保險行業確實是個不那麼令人喜聞樂見的行業。因為這個行業存在的一些痼疾,使之讓不明就裡的普通老百姓產生了一些誤解,比如“保險是騙人的”,“保險就兩個不賠,這也不賠,那也不賠”,“一人做保險,全家不要臉”,這些說法由來已久,但也事出有因。一般人根本不會去追究這些說法的起源,久而久之,越來越多人對保險沒有好感。中國人一向“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越是負面的影響傳播地越快。反而那麼多的保險理賠案例,沒有見多少人去稱頌。

另一個問題是人性的弱點本來如此。大家都喜歡談論美好的令人開心的事情,一提到就病啊死啊的,大多數人都覺得忌諱,認為討論這個話題不吉利。而保險的本質是保障,談論保險時總是避不開這些生老病死的話題。

第二個問題就更簡單了,一有事就輕鬆籌水滴籌。沒事時對保險誤解頗深不樂意談論瞭解,一旦生病了,求生欲是無比強烈的,“砸鍋賣鐵”也要看病,何況是無需付出任何代價的此籌彼籌。這類眾籌剛興起時還有人相信,願意去捐助,但現在,這些平臺儼然成了一條產業鏈,無論是發起者還是平臺方,都能從中獲利匪淺。時間一長,“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試問今天,還有幾個人願意去無償捐助那些與自己素不相識的人?尤其是現在人心浮躁,假乞丐,假殘疾之類的事情此起彼伏,大眾善良一再被過度透支與消費,即便有人願意捐個三塊五毛,恐怕早已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飽腹時留米,居安時思危,這是一種遠見和豁達。別人不欠你,為什麼自己生了病讓廣大網友給你出錢?這種乞丐思維早已不適用了。

回答完畢,希望能夠幫到題主。如有疑問,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