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這麼容易失敗,為什麼趨之若鶩":人生實苦,請你相信

日前,萬千學子翹首以盼的考研國家線終於出來了。微博上有一個問題衝上了熱搜:"考研失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評論區一片感慨,有個高贊回答很扎心:

"嘴上說著沒事沒事,心裡已經翻江倒海。心疼自己的艱辛,責怪自己還應該再努力努力,轉過身還要笑著面對年邁的父母期待的眼神,思考自己究竟去向何方。"

每年考研人數都在激增,儘管國家適當給出了擴招名額,對於龐大的考研大軍而言,依然是僧多粥少。接近四百萬的報考人數,只有八十萬左右錄取名額。稀少的天選之子背後,更多的是龐大分母們的黯然退場。

當然,感同身受者有之,嘲諷何不食肉糜者也不在少數:"人生不是隻有這一條路,可以出國留學,也可以做公務員。為什麼要為一棵樹放棄美好的世界?"

既然,考研這麼容易失敗,為什麼總有人趨之若鶩?

原因似乎也很簡單:

都是為了更好的活著。

這個世界總是喜歡以己度人,總有人看過了五彩斑斕的街道,安然於平安穩定的隨便就好,就會對誤以為這就是適合所有人的,甚至嗤之以鼻。

世界上真的沒有所謂感同身受,針不紮在你身上永遠都不知道有多疼。正如電影《廁所英雄》所言的:"無關個人利益,永遠都在無動於衷。"

很奇怪的一個現象,大眾對考研和考公的容忍度是完全不一樣的。考研是浪費時間,是不成熟的表現。考公務員,則是出人頭地,是體面周全的選擇。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念,人生在世,我們既要眼望星空。也要懂得俯視大地,融於社會。

你為什麼要考研?拋開名校情結,他人看法這些虛無縹緲的,也是為了更好的活著啊。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啊。

幾年前,美國電影《錄取通知書》有這麼一句話,或許仍然存留在很多人的記憶裡:當我把錄取通知書給我的爸爸媽媽看,他們第一次對我說,嗨,你是我們的驕傲。你為什麼會考研啊?拋開同輩壓力,也是為了想成為父母的驕傲啊。

因為,讀書,是唯一一件可以靠你自己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你可以決定自己到底有多努力,這就是一個可控的過程。而在社會里,要實現"階層跨越",怎麼可能是簡單純粹的事?

我很喜歡梁啟超的那句"飲冰十年,難涼熱血"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是這樣啊,今天無論多麼千瘡百孔,明天太陽還是會照常升起。

王爾德說:

"我年輕的時候,曾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

現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確如此。"

成長啊,就是要告訴你,生活只有兩種:

不容易和更不容易。

當你覺得自己已經這麼不容易的時候,總有人比你更加艱難。而你的幸運,是父母在幫你負重前行,僅此而已。

那些在網上嘲笑考研愚蠢,浪費生命的人,誠然有他們的立場,無可厚非。求穩是存活在人類生存法則的一條金科玉律。沒有人可以斬釘截鐵地說,平安安穩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人生是一個人的人生,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是第一次,是不是應該稍稍做到善良的沉默?但,一個幾乎沒有人能做到的是什麼呢?

當你站在安全地帶時,保持沉默,不會嘲笑處於危險中的人掙扎的樣子有多難看。

正如《了不起的蓋茨比》裡面說的那樣:"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考研失敗,是一種什麼體驗?大概就是脫去學生身份時,最慘烈的一次成長吧。不是虛無飄渺,徜徉在時光逝去的應試作文裡,就是毫不留情地告訴你:

這就是成長啊,沒有人的生活比誰的容易,生活才剛剛開始啊,只有走下去,走下去,不停地走下去。人生實苦,但也請相信,總有陽光燦爛的一天。

廖一梅這樣告訴我們:"人應該有力量,揪著自己的頭髮把自己從泥地裡拔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