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過項,將不過李”李存孝——記《殘唐五代史演義》

李存孝(圖1)是《殘唐五代演義》中的第一好漢,民間所說“

王不過項,將不過李”的後半句說的就是為將的名聲和功業沒有能超過李存孝的,可與前半句的西楚霸王項羽相提並論。

“王不過項,將不過李”李存孝——記《殘唐五代史演義》

圖1. 李存孝形象

李存孝的武力不用多說,剛出場的王彥章被他輕輕鬆鬆就擊敗了——要知道,王彥章後來可是連敗了劉智遠、高思繼等數十位名將,氣死了李克用,動用了五位皇帝才鎮住他。

這麼看來,李存孝這地位相當於《隋唐演義》中的李元霸,而且兩人在其他地方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外貌上都是“身不滿七尺,骨瘦如柴”,性格上都自負容易被激,命運上都英年早逝……

1. 身世傳奇

《隋唐演義》中李元霸是金翅大鵬鳥(圖2)轉世,照此推斷,李存孝的出身自然也不平凡。在書中,李存孝原名安景思,是崔氏女與皇陵石人交合而生,在鐵籠山得遇高人傳授文韜武略,因牧羊打虎被李克用收為義子,才取名存孝。

“王不過項,將不過李”李存孝——記《殘唐五代史演義》

圖2. 金翅大鵬鳥形象(大誤。。)

此外,書中也將李存孝的死描繪得很有神話色彩:五輛牛車都拉不動他,最後還是神人顯靈,李存孝自己讓軍士挑斷手筋腳筋才受刑。小說中,“五牛掙死李存孝”是李存信和康君利的陰謀,李克用一直被矇在鼓裡,併為李存孝之死十分悲痛。這種悲痛,除了父子情之外,其實更多的是痛惜一員猛將——李存孝一生沒打過敗仗,王彥章、高思繼都曾敗在他手上。李克用的悲痛中也有對接下來局勢的擔憂,畢竟前期可以說李存孝帶起了整個前晉政權。

而且,李存孝死後還在梁晉之戰中顯靈,救下了狼狽奔逃的李克用,直接嚇死了王彥龍(王彥章之弟)。

2.朱溫賭帶與十八騎取長安

李存孝算是全書中為數不多帶動故事高潮的人物,其中朱溫賭帶和十八騎取長安是其中兩個精彩片段。

時值黃巢之變,各地藩鎮帶兵勤王,相聚河中府鴉館樓。黃巢部將孟絕海前來挑釁,朱溫(圖3)本想讓李克用出醜,挑了骨瘦如柴的李存孝出戰並出言譏諷。李存孝痛打了一頓朱溫,朱溫和他打賭:如果李存孝打贏孟絕海,就把皇帝賜的玉腰帶送他。結果朱溫是“啪啪”打臉了,李存孝沒幾下就把孟絕海給解決了,是不是覺得這個情節似曾相似?好吧,確實挺像關羽溫酒斬華雄的。

“王不過項,將不過李”李存孝——記《殘唐五代史演義》

圖3. 朱溫形象

不單單是解決了孟絕海,李存孝殺得一時興起,帶著手下就直奔長安而去了。愣是和手下十八個人來了個長安一夜遊,可把黃巢給嚇了一跳,這就是民間“十八騎取長安”的故事。

“王不過項,將不過李”李存孝——記《殘唐五代史演義》

圖4. “十八騎取長安”

3. 李存孝其人

看了前面的文字,讀者或許以為李存孝就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好漢,與李元霸相似。但實際上,我覺得李存孝其實更像《三國演義》裡的張飛、《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武力爆表又粗中有細。

張飛在長板橋懂得用馬尾拖樹枝布疑兵之計,魯智深打死鎮關西后巧妙離場,都是心中自有謀劃的人。李存孝也正是如此,在平定黃巢後,李存孝因故與義父李克用分路回封地,就提醒李克用要提防著朱溫。可沒想到李克用沒放心上,中了朱溫的埋伏,最終還是李存孝來解了圍。由此可見,李存孝絕非有勇無謀,反而是識人知人的智者。

可惜這樣一位英雄,最終還是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只留下“王不過項,將不過李”的傳說。

下次我們聊聊一直被李存孝剋制、直到李存孝死了才敢出場的另一位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