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上熱搜背後:那些控制慾強的父母,最後都怎樣了

1

這幾天,輕喜劇 “小歡喜”上了熱搜,劇中的笑點頻出,痛點也戳中了眾多家長的內心,很多家長表示:太切合生活場景了!

劇中主要講述了三對不同性格的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或控制,或輕暴力、或不知如何溝通。不管是哪種方式,父母們的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可是,父母口中的好,真的讓孩子好了嗎?

劇中有一個場景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學霸英子一直有一個航天夢,她夢想的學校是南京大學。但是她媽媽宋倩的夢想是清華北大,在媽媽的夢想面前,英子的夢想顯得那麼微不足道。在高三學子誓師大會上,英子在氣球上寫下“國家航天局”的夢想,卻被她媽媽強行改成“清華北大取其一”,英子爸爸看出了女兒不高興,就趕緊把氣球拿過來寫下“考上航天專業”,結果媽媽又要在氣球上寫上700分,喬英子不願意,就和媽媽搶氣球,在這個過程中,氣球被弄破了,喬英子也氣得哭著跑走了。

本來是一場充滿期待的儀式,因為媽媽的控制,被搞砸了。

心理學家說:在親子互動中,父母和孩子的感受基本是相似的。你在批評孩子不懂事時,孩子也在抱怨你的不理解; 你在責怪孩子快把你逼瘋了時,你基本上也快把孩子逼瘋了。

要知道,受控制的另一方面要麼是反抗,要麼是崩潰。

家長需要尊重孩子作為個體獨立存在的事實,從孩子的需求出發,而不是從自己的需求出發,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

因為,每一個人的內心,都只能是屬於他自己。孩子的人生,始終要靠自己去走。

尊重孩子,適時放手,才是家長愛孩子正確的姿態。

“小歡喜”上熱搜背後:那些控制慾強的父母,最後都怎樣了


2

那些一直被父母控制的孩子最後怎樣了呢?

曾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新聞。

臺灣女星狄鶯的兒子孫安左在美國被捕了,原因是他告訴朋友自己要進行校園槍擊,後來警察在其住處搜出各種武器裝備。

這個孩子,從小被媽媽控制,每餐吃多少飯量、交什麼樣的朋友、不準看電視、不準獨自出門……,所有事情都會被幹涉。

甚至,11歲了還和媽媽一起同睡。

在媽媽的高壓下,這個孩子看似聽話,其實內心累積了太多負面情緒,只是一直找不到發洩口。

所以,一旦脫離父母的視線,立刻報復性宣洩,到美國才八個月,就闖出大禍,鐺琅入獄。

父母替他走過的路,最終變成了他的不歸路。

個英國心理學女博士曾說過這樣一段話: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深以為然。

成長是循序漸進的,父母從小給孩子習得什麼樣的習慣,孩子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永遠不要低估童年時期習得的習慣對孩子成長時期的影響,也許終其一生,孩子都在修復習得性無助帶來的傷害。

家庭教育紀錄片《鏡子》時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在紙上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關鍵在於父母。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成長的,孩子是一粒種子,他長成參天大樹,還是沉入泥土,取決於父母給他習得什麼樣的習慣和三觀。

“小歡喜”上熱搜背後:那些控制慾強的父母,最後都怎樣了

3

奧斯卡短片《包寶寶》講述的就是一個控制型媽媽的故事。

這部短片講述了一位媽媽意外收穫了一個包子變成的寶寶。她時刻陪伴在包寶寶的身邊,給予了他全方位的母愛。但包寶寶長大後,想要有自己的生活,想要離開媽媽,媽媽無法接受,為了能把包寶寶留在身邊,她竟然把包寶寶"吃"到了肚子裡。

說實話, 這個視頻看的很壓抑。

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父母過度養育孩子,在中國是個普遍問題。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這樣做是在剝奪孩子的生存權和獨立面對世界的勇氣和能力,同時也剝奪了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請父母們剋制一點吧,你對孩子的過分愛護,只會讓孩子虛弱,讓自己悲苦。

父母以愛之名,控制著孩子的一言一行,卻忘了,孩子來到世上,有他自己的使命。

孩子不是家長的私有品,更不是家長的複製品,他屬於他自己。

不放手的愛,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家長的自私。不是孩子長不大,而是家長自己內心的那個小孩長不大。

“小歡喜”上熱搜背後:那些控制慾強的父母,最後都怎樣了

4

那麼,怎樣才能做一個不控制孩子的父母呢?

1、 適時地放手

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犯錯,讓他們在嘗試中成長,在錯誤中反省。

2、 蹲下身子,和孩子平等對話

尊重孩子,不以家長的名義去壓制孩子,讓孩子在平等中去感悟。

3、 真誠地與孩子交朋友。

把孩子當成一個“別人”,理解他,鼓勵他。

4、 接納孩子

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認可他,不苛責,不嘲諷。

有個網友這樣說:盛怒之下是被嚇壞的孩子,抱怨之下是畏首畏尾的孩子,說教之下是叛逆的孩子。

孩子的模樣,取決於家長的模樣。

愛的實質是什麼?是使對方幸福,而不是以愛的名義去綁架。

你愛著我,我愛著你,這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動人的相處模式。

共勉!

“小歡喜”上熱搜背後:那些控制慾強的父母,最後都怎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