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到底差在哪里?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到底差在哪里?

作者︱成为精英者

简单来说,读书可以让我们知道更多身边以外发生的事、现有思维以外的思考模式。这有什么重要呢?

任何不了解事实真相的观点都是耍流氓

其实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观点都是要基于事实的,当我们对事实情况掌握的越多时,提出的观点也就越接近事情的本质。对一件事情有观点不难,难的是你的观点是不是深刻,难得是你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不是都能有观点。观点深刻能让在生活中真正独立起来,做决定时不随大流。对很多事情都能有观点,让我们变得有思想起来,形成自己的个性。深刻+个性,让我们有趣。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到底差在哪里?

人非生而知之者

我们不是生来就对万事万物有自己的观点看法的。所以一般不读书的人,即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也不能替自己的观点出头。当别人提出质疑时,难以从逻辑上剖析为什么自己得到这个观点,或者他使用的这个逻辑本身就很不符合逻辑。这点要和求同存异以及剑走偏锋区别开。求同存异是我们两个人的观点都能用自己的逻辑讲通,也都找不到能真正击败对方的弱点,而主观上两个人对观点的认可倾向不同。剑走偏锋是用一种独特的思维逻辑去解决问题,外人看来匪夷所思,但是给你解释之后你又会恍然大悟。所以讲不通逻辑的观点,不能说成是独特的思维逻辑。当然,讽刺的称其为独特的逻辑我也不反对。

读书拓展我们的思维模式,换句话说也就是开拓我们的逻辑。当别人只有一种惯用思维来辩解自己的观点时,你却有好几种思维来推演你的观点,那么在别人看来你就是一个成熟以及有思想的人。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到底差在哪里?

经常读书的人会比不读书的人压力小

因为读书的人在读书时需要经常思考。思考书里写的对不对,思考书里为什么是这么说的。读书时思考的问题,可能正是困扰一般人的生活难题。人因为迷茫而焦虑,读书帮助我们思考,让我们看清或提前看清事情的本质,让我们抓住做事的重点。

试想,当你面对一个项目时,一个看到完成项目关键点和独特实施逻辑的人,他会迷茫和焦虑吗。或许也会有压力,但是什么压力也不足以压倒他让他放弃,什么质疑也不会动摇他,让他踌躇。但是一个没有自己看法的人,面对一个项目的时候,更多的是用自己天生的思维逻辑来处理问题,或者说是本能反应来处理问题,往往下一步就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前路在何方、效益好不好、有没有发展前途,焦虑和压倒他的压力自然随之而来。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到底差在哪里?

一两天看不出差别,让一些人当做不读书的理由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有时候读书获取到的一个观点就可能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掌握的能力都是一点点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外显出明显能量的。所以更多时候读书和不读书,一天两天,是看不出来差别的。但一年两年,人和人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这种一两天看不出差别,让一些人当做读书何用的理由。

有个TED的演讲叫作《不读书的人到底输了什么》。

演讲者发现自己书架上的书基本都是英国和北美作者写的,于是决定做一个计划,刻意打破这种阅读的局限性。

她罗列了196个国家的作者写的书去阅读。

因为语言不通,她就在博客上求助。

一年的时间,她结交了世界不同国家的朋友,也接触了不同国家的文化。

演讲中,她感慨地说:

“一年的阅读暴露了我看待世界的盲区,读书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孤陋寡闻,让我对自己不足之处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更打开了我的视野。 在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中,我的思想变得更加清晰。”

我们常说一个人老了,其实是在说这个人的思维老了,把自己锁在一个房间里出不来了,但是读书人的世界永远是敞开的。

林清玄说过: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到底差在哪里?

所以​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到底差在哪里?

真正用心读书的人,因能够提出更多接近事物本质的深刻观点,从而变得有思想起来。

因能够看清问题核心,心理压力会更小,在心态上会更年轻。或许在年龄上,他已不再年轻,但是内心的追求,让他始终拥有少年般的热血,这才是真正的年轻。

真正的读书,不是为了有现成的答案,而是为了有思维去发现答案。他们接受新事物,也挑剔新事物,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追求,永远站在起跑线上,从0开始,准备新的征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