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之父麥兆輝:這劇本我寫了3年,找了很多人都不願意拍

2002年,一部與以往港片都不一樣的警匪片,橫空出世,在21世紀初,港片已經低迷了很久,票房一直慘淡無比。


2002年12月12日,《無間道》在香港上映,當時,連主演劉德華都沒有報太大希望。


沒想到,只用了兩週,票房就突破3000萬港幣。最終《無間道》以5505萬港幣的票房成績成為2002年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


《無間道》之父麥兆輝:這劇本我寫了3年,找了很多人都不願意拍


當時,我們還沒有依賴豆瓣去看一部作品的評分,但《無間道》,在世界權威電影評論網站IMDb上,就成為了史上評分最高的中文電影,甚至高過了李安的《臥虎藏龍》和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


《無間道》,被稱為港劇最後的輝煌。


如今,距離無間道上映,已經過去18年了,可無論是誰在哪提到這部作品,依然要讚不絕口地說一句:


這是一部巔峰之作,是香港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無間道》之父麥兆輝:這劇本我寫了3年,找了很多人都不願意拍


不過,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在它被創作出來時,也曾陷入過冷遇的境地,這麼多年過去,導演兼編劇麥兆輝在回憶當初的創作和拍攝經歷時,依然會感嘆地說一句:


我當時差一點就要放棄了,我就想,這一次再不行,就真的要轉行了。


  • 麥兆輝的艱難創業


1990年,25歲的麥兆輝,在香港演藝學院演員系畢業。第二年,他開始為一些小成本的電影擔任副導演。


但對麥兆輝來說,這條路實在是難走,論表演,當時港星裡面有太多巨星了,他沒有出色的外貌,成為不了偶像明星,演技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磨鍊。


做導演呢?一直以來,都是在服務於小成本電影,拍來拍去,也沒拍出什麼名堂來。


就這樣,一晃很多年過去了,麥兆輝在影視圈,依然寂寂無名。做了多年的副導演,獨立執導的幾部小片,既不賣座,也不惹人關注。


麥兆輝有個好友,叫莊文強,莊文強大學唸的就是電影,然而,和麥兆輝一樣,他長相不怎麼出眾,表達也不夠好,他喜歡寫劇本,可是每當遇到向投資人講述劇本時,莊文強的表達力就讓他吃了一次又一次虧。


《無間道》之父麥兆輝:這劇本我寫了3年,找了很多人都不願意拍


直到有一次,電影圈的前輩指點他,要他先去電視臺培養溝通能力,再出來走這條路。


莊文強還真聽了。一頭扎進了電視臺,等到覺得自己溝通能力鍛鍊的差不多了,莊文強辭職了,又扎進了電影公司去寫劇本。


麥兆輝和莊文強第一次見面是在1995年。但那時也只限於一面之緣,彼此在一次電影拍攝的過程中,有了少許交集。


但那時,僅限於知道而已,此後幾年,兩個人在各自的領域默默無聞地勞碌著,誰也沒想到,5年後,一部電影,會將兩人的命運緊緊綁在一起。


  • 無間道的難產


麥兆輝其實很早就想寫一部警匪的故事,麥兆輝出生在警察世家,從小接觸過很多警匪真實案件,潛移默化下,麥兆輝對警匪片也情有獨鍾。


就這樣,在完全沒有投資人也不知道能不能實現拍攝的情況下,麥兆輝偷偷寫起了一個警匪相互間臥底的故事。


但這個故事,和往常的警匪片又有所不同,他更側重人性和人心的揣摩。


麥兆輝的媽媽信佛,家裡很多佛經。麥兆輝覺得,佛教是哲學,而不是宗教,它教人怎樣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所以,在父母的雙重引導下,這樣一部探討人性複雜的警匪題材就誕生了。


《無間道》之父麥兆輝:這劇本我寫了3年,找了很多人都不願意拍


但一開始,他只有一個故事梗概,細節還沒完全寫出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麥兆輝和莊文強提到了這個故事,莊文強一下就被吸引了,他鼓勵麥兆輝繼續寫,同時,也產生了和麥兆輝一起創作的熱情。


有了故事梗概,莊文強借著自己這些年混的圈子,開始為這個作品找投資。


他第一個找的人,是杜琪峰,但杜琪峰當時精力都在《向左走,向右走》上面,聽完這個故事,他就說了三個字:


很好啊,然後就接著忙自己的去了。


但兩個人沒有灰心,又去找了很多導演,沒想到,其他導演的反映竟然出奇的一致。


莊文強在回憶這段經歷時,用了幾個對話來描述當時的場景。


“莊文強:導演,這個臥底的故事你覺得怎樣啊?


杜琪峰:很好啊。


莊文強:導演,這個臥底的故事你覺得怎樣啊?


馬偉豪:很好啊。


莊文強:導演,這個臥底的故事你覺得怎樣啊?


陳木勝:很好啊。”


後來,他們找到了劉偉強,在找劉偉強之前,麥兆輝心裡想:“這回再不行,我就改行了。”


《無間道》之父麥兆輝:這劇本我寫了3年,找了很多人都不願意拍


  • 《無間道》的曇花一現


麥兆輝和莊文強找到劉偉強時,劉文強只說了一句,你先把劇本做出來再說吧。


就這樣,麥兆輝,莊文強,劉偉強三人合作,最終完成了《無間道》劇本。


但直到今天,劉偉強在談到《無間道》的成功時,他還是有那麼一些疑惑:


“《無間道》其實是一部很商業化的電影。商業電影很難拿獎,然後不知道為什麼,《無間道》就有很多獎拿。”


這些獎項中,他又特別提到金馬獎:


“最開心就是拿了金馬獎,(因為)金馬獎是完全一套不同的規則去選片的。”


並且,他面對媒體時,十分坦誠地說:


我拍《無間道》的目的,就是為了能賣錢。當時,香港電影業不好乾,不止麥兆輝想轉行,劉偉強也想過,他打算如果《無間道》再不行,他也要轉行了。


《無間道》之父麥兆輝:這劇本我寫了3年,找了很多人都不願意拍


其實,《無間道》上映之前,不僅他們心裡忐忑,媒體也大都不看好。


當時很多娛樂媒體在介紹這部片子時,產生過對導演的強烈質疑:


“劉偉強是個質量不穩定的導演,所以本片雖然有眾多大牌,好不好看卻還得打個問號。”


但就是這樣一部所有人都認為不太好的商業片,卻給日漸沉迷的港片打了一針強心劑。


過後,很多人分析,《無間道》的成功,在於他內容的超越性。


以往,港劇被王晶的爛片霸佔了半壁江山,後來,無厘頭又風靡了一段時間,警匪劇一直是港劇的主題劇,但也僅限於熱鬧的槍戰和正義的演繹。


只有《無間道》,以一種細膩的手法,去描述了人心的掙扎,在刺激的劇情下,給了觀眾深深的思考,這在港片裡是前所未有的。


《無間道》之父麥兆輝:這劇本我寫了3年,找了很多人都不願意拍


但可惜的是,《無間道》最終還是宛如曇花一現,有人說,《無間道》之後,再無港片。


雖然有些誇張,但《無間道》之後的港片,卻一直沒有逾越過這座高山。《無間道》,也沒能救的了港片的市。


2002年12月,張藝謀的《英雄》上映,掀起了內地電影大片的序幕。


2002年12月,《無間道》上映,港片的輝煌,到達了頂峰,迎來了再無可逆的拐點。


時至今日,對於麥兆輝和莊文強來說,《無間道》依然是他們的成名作以及巔峰作,後續的作品差之甚遠,但這不是他們創作能力的錯,香港影片輝煌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


但沒有人會忘記,21世紀伊始,麥兆輝這個寫了3年的故事,在當時給觀眾內心裡帶來了什麼樣的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