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石巖《黃帝內經》

跟隨學者的聲音,攀登思想的高峰

校長石巖《黃帝內經》


2015年,

屠呦呦“受中醫藥典籍啟發提取出青蒿素,

開創瘧疾治療新方法”,

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20年,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際,

傳承數千年的中醫藥再次走出國門,

給世界帶來中國溫暖,

貢獻中國力量。

中醫之美,

在於對宇宙規律的深刻把握,

和療救生命時所展現的智慧。

走進中醫經典,

在前行的道路上回望傳統並與之對話,

不失為在生命探索道路上的明智選擇。

今天,北國雲讀的朗讀者是遼寧中醫藥大學校長石巖。石校長為大家帶來《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節選)。

校長石巖《黃帝內經》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選自《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

校長薦讀

《黃帝內經》是中醫學奠基之作,也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鉅著,被譽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全書以人為中心,結合古代天文、曆法、地理、數術等多門學科,講述天、地、人之間的關係,探討並分析生命規律,建立起完整的中醫理論體系,使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

讓我們在花開的四月,共讀,共享,共健康。

北國雲讀

將在遼寧日報《北國》客戶端、

遼寧日報微信、

微博及抖音、快手官方賬號同步推送,

敬請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