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結婚再幸福也不是幸福”

多少次花期

問自己何從何去

我多怕你等到了白髮滿髻

就讓我抹去你老去的痕跡

……

就讓我可以陪著你走遍四季

就讓我帶你看花期

多少次花期

多少次如悲如喜

――胡夏《花期》

“不結婚再幸福也不是幸福”


“剩女”10多年作為漢語新增詞彙,在《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裡的解釋是“年齡27歲以上還保持單身,仍然未結婚的女性。”相信沒有女孩願意被冠以剩女的稱號,如今,女性在家庭地位和社會角色上有著很大的進步。就業率,受教育程度,職場地位都有前所未有的突破和進步。她們更加獨立,“上的廳堂,下的廚房,入的職場”。更加獨立,自主。不再像從前中國婦女那樣唯男是從,唯父是從。她們有了更廣闊的世界。和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可終究困擾女性的還有個終極話題,那就是愛情婚姻。曾有人說,“男人三十一朵花”,那女人呢,女人過了三十歲呢?

《剩女》這部紀錄片是以色列的兩個姑娘拍出來的。豆瓣評分7.8分。時長85分鐘,兩位以色列導演說,她們發現這個現象,便從中國視覺來表達出來,專程來到中國,和許多中國單身女性在微博聊天。最後,拍出了這部片子。

“不結婚再幸福也不是幸福”


“不結婚再幸福也不是幸福”


“中國知識階層的女性成長起來時,她們如果想要成功,會面臨更大的壓力,不僅要成為同階層裡的佼佼者,同時還要面對“剩女”的壓力。”一位導演和製作人之一的Hilla Medalia 頗有感觸的說。

也許在國外這種現象要好很多。

34歲,律師,工作不錯,在北京生活多年,打扮幹練,但卻也有難以表達的壓力,和無法逃避的難題。其中有一個片段,邱華梅回老家看望爸媽,本來是高高興興的回去,想和親人見見面,表達一些關心。但卻在聊幾句後就無法迴避地一家人又對著她談起結婚的事。鏡頭對著她時,她手輕輕掩面,眼眶似乎有淚水在打轉,身子很無力的一直想躺著往後仰,父親母親,姐姐們坐在她的一圈,其中父親坐在離她最近的椅子上,一頓誨,她忍不住問“結婚到底有什麼好處,”父親直接回懟說“不是好不好處,到了該結婚的年紀,就應該結婚。”姐姐也是指責到,你知道35歲,40歲不結婚什麼概念嗎?你如果不結婚,大家會怎麼看我們家,沒有結婚的人就是不正常的,不結婚再幸福也不是幸福,不結婚的人就該判刑!

華梅情緒激動,簡直崩潰,終於忍不住和姐姐爭吵起來,反問“你就比我幸福嗎?你結婚的人過得就幸福了嗎”是呀,華梅反問的那句,“你結婚就幸福了嗎?”結了婚不一定幸福,但不結婚卻彷彿無法接受,不應該存在,就應該被議論,被指責,被嘲笑。

拋開女性角度來說,其實,雖然時代在不斷進步了,女性在不斷進步了,人類文明水平不斷髮展,但對於感情和婚姻來說,彷彿越來越難了,條件是越來越好了,可條件也高了,甚至到了談婚論嫁之際,條件合適才可以結婚。如果沒有感情的話那更是隻講條件和利弊。試問,什麼時候愛情變成了這個樣子,愛情不應該是兩個相愛的人自然而然的到了結婚的年紀,然後在祝福聲中步入婚姻的殿堂,兩個人一起攜手度過餘生,共同努力創造美好生活嗎?

“不結婚再幸福也不是幸福”


蓋琪是片中的另一個主角,36歲,大學老師助教,生在書香門第,卻因為幾年前父親生病,花掉了家裡的不少積蓄。曾經,她也是一個獨立人格的女性,如果遇不到喜歡的人就寧願單身,可是她卻妥協了,最終妥協了。蓋琪的母親說,歷來結婚就是中國的一個傳統,還是“應該走常人走過的路”。蓋琪身穿紅色婚紗,從結婚到生子,換工作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她在婚姻的典禮上對丈夫告白說,我是個學文學的人,但我今天不想那麼文縐縐的,我就想跟你擁有和創造最世俗的幸福。

“不結婚再幸福也不是幸福”


“不結婚再幸福也不是幸福”


也許曾幾何時,我們都是有權利選擇按照自己的心意自由自在地活著,只要對這個世界無害,就不應該被詆譭。我們常說生活不應該是開心就好嗎?努力奮鬥是為了開心,工作娛樂是為了開心,愛情也不是要有情嗎?

如果年齡到了“剩女”的年紀,卻依然單身。沒有合適的人出現,那麼究竟是保持單身,還是向生活妥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