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守”西南,藍光“糾結”向東

“失守”西南,藍光“糾結”向東

4月的江南多煙雨,喜樓君身邊的朋友聊起了杭州灣的一個項目。項目地在浙江寧波,開發商為藍光發展。


這位朋友在該項目開盤之初早已買入,不僅他個人買了,身邊的幾位朋友也一併入了手。不過,多數人看中的或許並不是“外來客”藍光,而是看好杭州灣新區的發展前景。


在杭州灣的耀眼光芒下,“藍光”這個陌生的名字,說的人多了,不少人誤以為是江浙系的開發企業。


藍光發展,真正的籍貫卻是四川成都,人們稱之為四川房企一哥,當然也有人不答應,認為龍湖、金科都沒敢稱一哥,藍光憑什麼敢當?


4月16日,藍光發展發佈2019年業績公告。報告顯示,2019年藍光發展銷售金額為1015.37億,苦熬多年,終於成功挺進千億俱樂部,算是為“四川一哥”這個稱號做了一點佐證。

在克而瑞銷售排行榜中,藍光發展的流量銷售額為1079.8億,位於排行榜的第33名。權益銷售金額為768.4億,位於排行榜的第32名。

前文提到,藍光在華東地區已經被不少人提及,在其公告中也得到了驗證:

2019年,華東區域是為藍光貢獻銷售業績最多的區域,共實現260.96億銷售額,同比增長24.74%;大本營成都區域則是六大區域中唯一下跌的區域,銷售額僅為189.26億,同比下降34.16%;華南區域的業績增幅最大,銷售額約125.65億,同比增長203.5%。


“失守”西南,藍光“糾結”向東


4月20日,在藍光舉辦的線上業績說明會上,管理層表示:“以前藍光發展聚焦於西南片區,未來應該更深入地向全國發展,尤其是東部。其中華東區域要佔到三分一左右的規模,華中和西南則達到五分之一左右,而華東的增長要更高一些。”

來自川蜀之地的藍光,發力華東的意圖明顯。


01


大本營成都“失守”?


數據顯示,2019年藍光的銷售額雖然超過千億,但同比增速卻有所下降。自2015年重組迪康藥業上市以來,藍光發展銷售額從182.72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015.37億元,複合增長率高達53.5%,2017年藍光發展銷售額增長率達到峰值93.0%,之後逐漸降低,2019年銷售額增長率僅為18.7%。

分析人士認為,造成藍光2019年業績增速下滑的原因之一,在於大本營成都市場同比大幅銳減,嚴重拖了後腿。

有投資者介紹,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藍光發展就開始逐步削減了在西南特別是成都地區的投資力度。

而在最新披露的2019年全國GDP總量排名榜單上,前十的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和天津,西部第一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兩個中心城市重慶、成都上榜,2城合計佔全國經濟總量的4.1%。去年成都GDP更是達到17012.65億元,力壓杭州和天津。

反觀2019年,藍光在成都區域卻出現“大跳水”:銷售額為189.26億元,比去年的287.47億元減少了34.16%;銷售面積,則同比減少15.21%。

不只是成都,藍光進駐較早的滇渝區域,增長同樣止步不前。去年的銷售額為111.33億元,同比增長只有0.47%,銷售面積還出現了下降,降幅為4.17%。

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土著”,昔日成都、滇渝等傳統銷售強區卻在極速下滑。

據瞭解,下滑趨勢並不是首次出現。克而瑞數據顯示,2016年,藍光發展還名列成都房企銷售的第三名,2019年則掉到了第六名。

2019年,過去“劍走偏峰”的藍光表示將聚焦住宅開發,採取“1+3+N”的城市戰略,1以成都為核心大本營,進行周邊城市深耕;3是重點發展京津冀城市群、杭州灣為代表的華東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帶;N即絕大部分省會城市及計劃進入城市。

由此可見,在戰略上,成都仍是其核心重鎮;而在銷售業績上,藍光在發家之地的競爭優勢消退,能否守住“1”,看來是亟需惡補的重要功課。


02


人事動盪,雙總部運行


2019年,藍光發展在上海舉行了新總部入駐儀式,形成“上海+成都”雙總部戰略;同年,藍光嘉寶服務成功登陸港交所。

藍光在上海開啟新徵程,迎來三十而立的“成人禮”。董事長楊鏗則用四個“高地”來形容:戰略及品牌高地、優勢資源和產業高地、科創高地、資本及財務高地。

這也意味著向外界宣佈:

向全國化佈局全速挺進。

知情人士表示,雖然藍光仍保留“上海+成都”雙總部,但總部實際運營職能已基本東遷。

在人事方面,楊鏗也早已做好了排兵佈陣。

在業績公告發布當日,另一則人事公告也同時發出:張巧龍遞交了公司副董事長、董事職務的辭任報告;王萬峰遞交了公司副總裁職務辭職報告。公告稱,張巧龍因整體工作安排原因辭去上述職務後,仍在公司控股股東單位任職。

由此,高速擴張期的功臣張巧龍讓位,原華潤置地高級副總裁、華東大區總經理遲峰上任。

回溯藍光發展史,創業者楊鏗抱著實業報國的初心,於1989年創立蘭光汽配廠,1995年因藍光大廈打開商業地產大門,直到2004年年底, 藍光首個住宅地產項目御府花都一戰成名,由商業地產轉戰住宅領域,業務規模迅速壯大,到了2012年,藍光銷售額就已破百億。


“失守”西南,藍光“糾結”向東


隨後,在慾望的驅使下,規模衝進千億成了“魔咒”,頻繁的人事變動在藍光內部早已是家常便飯。據瞭解,2018年曾一度達到頂峰,一年之間,除獨立董事外的6個董事,更換了5次。

從百億到千億,藍光用了整整7年時間,背後不可謂不艱辛,付出的代價也顯而易見。


03


激進擴張,負債超1627億


藍光的規模剛衝進千億,資產負債卻已大水漫灌。

報告顯示,2019年藍光發展負債總額為1627.7億,同比增長31.49%。資產負債率為80.62%,同比下降1.42個百分點,淨負債率為79.2%,同比下降了23.44個百分點。

2019年,藍光發展的有息負債由530億元增加至568.88億元,平均融資成本由7.54%增長至8.65%,財務費用增加30.83%至7.6億元。

負債高企,但淨負債率卻大幅下降。外界稱,或與永續債及“明股實債”有關。

永續債無固定期限、含發行人贖回權,在會計處理上被列為權益工具,因其能夠有效降低公司的負債率指標,所以一直受到負債較高房企們的青睞。不過,由於其利息支出成本較高,因此也會稀釋企業利潤。

據媒體報道,藍光近幾年發行的永續債高達130億之多。2016-2019年的永續債規模分別為7.8億、45.53億、39.62億、39.68億元。

與此同時,藍光發展的少數股東權益也出現了大幅度增長:2017-2019年少數股東權益分別為45.02億、113.3億、199.07億元。藍光發展的少數股東權益甚至已經高於所有者權益,但少數股東權益明顯低於淨利潤。業內人士評論,少數股東的付出與回報不相匹配,意味著存在“明股實債”的可能。


04


拿地收縮VS全國化佈局


2019年,藍光發展通過收併購、合作開發、產業拿地、代工代建等新增項目48個,總建築面積約1121萬平方米。報告中稱,新一線和二線城市佔比60%,強三線佔比40%。

而事實上,藍光發展2019年雖然在成都、重慶、西安、天津、福州、昆明、貴陽、福州、杭州、南京、南昌等二線和省會都有新增項目,但是二線核心城市佔比還不到一半。

2020年,藍光計劃土地投資總額不超過400 億元,較2019年計劃減少100億元。

一方面大費周章將總部東遷至上海,對標一線梯隊,另一方面卻減少土地投入,有意降速。外界看來,藍光發展陷入“糾結”的矛盾狀態,背後或與其降槓桿、降負債不無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幾年,楊鏗主張的地產+醫藥多元化發展,預備通過3D生物打印和醫藥業務轉型高科技行業衝擊規模效應,如今卻已少有提及。

在2019年業績報告中,藍光的醫藥板塊營業收入僅比上年增長5.35%,而營業成本則同比增長24.51%,毛利率下滑4.84%。


“失守”西南,藍光“糾結”向東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善於在川藏線上行走的楊鏗,如今一江春水向東流,未來如何描繪灣區圖景,把酒憑欄,且行且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