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窺了下年薪169萬的崗位,我還是選擇月入5千…

關注頭條號

@啡小沫,專注職場乾貨,每日更新,和你一起成長。

作者:啡小沫


偷窺了下年薪169萬的崗位,我還是選擇月入5千…


01

“我當年的夢想是成為畫家,學了這麼多年美術,明年就要畢業了,真的要去互聯網公司做設計嗎?”

這是我週末吃飯時,偶然聽來的隔壁桌的一句聊天。就著這個問題,我想起來一些往事。

我在同濟讀大學的時候,是轉專業去的建築系,而轉專業要考美術,因此我大一的時候,上了好幾個美術培訓班,接觸了不少美院畢業開畫室做美術培訓的老師。

很多人聊起當年的夢想,都是想成為畫家、雕塑家、當代藝術家的。但畢業後,他們紛紛進入了培訓行業。

為什麼?迫於生計。

畫家、雕塑家們賺錢的規律,符合冪律分佈,即個體收入會在很寬的範圍內變化,波動跨越多個數量級。

這個市場,贏家通吃,少數人成為知名藝術家,名利雙收,更多人可能一輩子也熬不出頭,窮困潦倒。

而在能力並沒有大的差別的情況下,倘若一個藝術系學生進入了美術培訓行業,那便是進入了一個從業者收入符合正態分佈的行業。

這個市場,賺大錢的人不多,窮困潦倒的也少。大部分人踏踏實實幹,都趨向於賺取個行業平均利潤。

那時候線上教育還沒有發展起來,正態分佈的形態更加突出。高校邊開個畫室教教學生,養家餬口過個小康生活總是不成問題的。

倘若不是資源雄厚,或者天賦異稟,其實從從業者收入符合冪律分佈的行業,進入符合正態分佈的行業,是不錯的生存策略。

比如演員這個職業,收入更是很極端地符合冪律分佈。

很多年輕人被演藝圈頂流在熒幕上的光鮮形象吸引,夢想成為演員。其實可以去橫店看看,體驗下群演,再重新思考下夢想。

如今很多藝術院校畢業的學生,做演員的同時,用自己的外形優勢,嘗試抖音、小紅書帶貨,分享穿搭、美妝。有人評論說不務正業,我倒覺得是不錯的探索。

想在演藝圈走到金字塔尖,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倒不如先用好自己的優勢,在更符合正態分佈的帶貨業,當個KOL,或者哪怕KOC,賺取一個通過努力能獲得的平均利潤。

日後能成為演藝圈頂流當然好,倘若成不了,也有個保底未來。且對大多數人來說,有了基礎保障,才更有堅持去博一個小概率成功的底氣。

偷窺了下年薪169萬的崗位,我還是選擇月入5千…


02

看穿一個行業、一個職業從業者收入的特徵,能幫助我們在人生岔路口,做出更優的決策。

去年,我們小區一個家長,就為自己女兒選專業的事情犯愁。她女兒不愛讀書,成績也不行,預估只能考上大專。她聽說金融專業好,想把女兒塞去學金融相關專業,去請教一位大學教授。

大學教授給的建議是,最好不要選擇金融,儘量去選擇比較實用的技能類專業,比如幼師、計算機、汽修、護士、廚師等等。總之,選一個感興趣的技能,能直接對口就業的。

細想這建議背後的邏輯,仍然與行業的特徵相關。

相比於比較實用的技能類專業,金融行業對人才的選拔門檻要高很多,從業者的收入也更偏向冪律分佈。

大家眼裡的金融行業高大上,從業者賺大錢,其實準確地說,是少部分金字塔尖的從業者賺大錢。


您得有光鮮的學校學歷背景、最好是頂尖名校畢業,完美的實習經歷,最好還有不錯的家庭資源加持。

基金經理足夠高大上?平均年薪169萬,最高的甚至能上億。我們來看下各大基金公司近年來的從業條件:招聘門檻基本是“碩士及以上”。據2018年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735名基金經理,碩士佔比為80.27%,博士為13.47%。而87%的基金經理,來自復旦、清北、上財等12所名校。

且金融行業裡,大部分基層崗位的人工智能替代率很高,這在未來將會加劇這個行業從業者收入的金字塔結構。這從近年來全球銀行的裁員數據中已經能窺見端倪。

雖然有句話是學歷不重要能力更重要,但這真得選對賽道才成立。不是萬分熱愛非幹不可,沒必要把自己擺在一個學校不達標簡歷都過不了的行業死磕。

這麼看來,如果是讀大專,選擇一個對學歷沒那麼嚴苛要求的、市場需求量大、從業者收入更加符合正態分佈的賽道,顯然是更優策略。

藍翔校長有句名言:來藍翔不學技術,那和清華北大有什麼區別?

充滿智慧啊有木有!

偷窺了下年薪169萬的崗位,我還是選擇月入5千…


03

轉行也是同樣的道理。

很多朋友問我30歲想轉行晚不晚。

首先,真的不晚。未來都百歲人生了,誰還沒個三段式職業生涯?一輩子只幹一件事才是小概率事件。

但其次,也真得擦亮慧眼評估下您想轉入的行業。


倘若你想進入的行業,是個符合冪律分佈的,那恐怕還是得慎重評估下自己是不是有成為天之驕子的祥瑞之兆,否則那真是轉行的超級hard模式了。

如果你處在正態分佈的行業,是不是就能高枕無憂吃平均利潤了呢?

別急,世界並沒有這般美好。

有很多行業,長期沒有巨頭,沒有壟斷,競爭者繁多,從業者都活得還行。這類市場還有個專門的名稱,叫螞蟻市場。

比如插線板,家喻戶曉的公牛,也只佔據了行業30%的份額。

互聯網時代,螞蟻市場們的肥肉,必然會被很多行外的顛覆者盯上。

眾所周知,小米就強勢進駐了插線板行業,49元的極致設計,引發了行業大地震。

公牛並沒有倒下。它在小米插線板的衝擊下,快速跟進,學習互聯網的打法,又利用自己在供應鏈、研發、線下渠道等綜合優勢,快速反擊,成為了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的經典案例。

但在更多螞蟻市場,比如淨化器、充電寶、手環,小米都迅速做到了第一。

在小米的感召下,如今各行各業,都有更多“小米們”,希望通過模式創新,爭做各個螞蟻市場的“行業大象”。

隨著互聯網更深入地與傳統行業結合以及人工智能的發展,渠道在變化,工作成果的邊際交付時間在被顛覆。因此一個行業是符合正態分佈還是冪律分佈,也並不是絕對不變的。


時刻對環境的變化保持敏感,終身學習,不斷迭代認知,也許是我們這代人逃不掉的宿命。


關注頭條號@啡小沫,專注職場乾貨,和你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