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調集46萬士兵駐守秦嶺、巴東一帶,劉鄧來了個調虎離山之計

胡宗南調集46萬士兵駐守秦嶺、巴東一帶,劉鄧來了個調虎離山之計

文/無計讀史


隨著渡江戰役的慘敗,國民黨軍隊已經只剩下150萬左右的部隊,主力部隊幾乎消耗得乾淨了。他們只得退守大陸的西南、華南部。

可蔣介石賊心不死,他聯繫上美國,意圖得到美國的支援或幫助。

胡宗南調集46萬士兵駐守秦嶺、巴東一帶,劉鄧來了個調虎離山之計

胡宗南調集46萬士兵駐守秦嶺、巴東一帶,劉鄧來了個調虎離山之計

01 開端

5月23日,毛澤東發佈了向全國進軍的指令,浩蕩的解放軍調整戰略,直奔西南而去。

蔣介石的算盤打的清楚,只要自己守住了西南,即使再不濟,也是個小諸侯了。甚至他可能還會有反攻的機會。

8月19日,劉伯承和鄧小平剛剛達成了統一意見,他們的第一步進攻方針是宜賓、瀘縣、江津這三個地區,只要這三個地方打下來了,重慶等地的敵人便成孤軍了。

胡宗南調集46萬士兵駐守秦嶺、巴東一帶,劉鄧來了個調虎離山之計

胡宗南調集46萬士兵駐守秦嶺、巴東一帶,劉鄧來了個調虎離山之計

02 偽裝

蔣介石以為解放軍的進攻必定是從川北進攻,這裡的路途平坦,補給等等都較為容易得到。

於是,胡宗南調集了16萬兵馬駐紮在秦嶺一帶,30萬兵馬駐紮在巴東一帶,這些恰恰都是是易守難攻之地。

這倒是給劉鄧二人出了個大難題,強攻會造成極大的損失,可劉鄧二人卻突然心生妙計。

劉鄧先是命令第二野戰軍乘坐火車到鄭州,並且還召集起群眾進行熱烈的歡迎儀式。當日,各大媒體的頭條可都是解放軍即將入川的報道。

隨後,是第五野戰軍發動廣東戰役的時候,兩邊引起的大混亂自然混淆了國民黨軍隊指揮官胡宗南的判斷。

他已經料定了解放軍必定從川北方向進入,他又開始在川北附近埋伏軍隊,加固防線。

可他沒有想到的是已經有一支解放軍主力潛入他們的地盤。

11月1日,進攻的號令傳來。先是外圍軍隊直奔宜賓而去,浩浩蕩蕩的大軍在火炮,坦克的幫助下,朝著國民黨軍隊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而此時,嵌入敵軍內部的解放軍部隊也開始出擊,他們也加入了圍攻宜賓的戰鬥之中。

兩邊的夾擊讓宜賓的狀況堪憂,隨著炮彈一枚枚的墜落,正是時機成熟的時候,解放軍吹起了衝鋒號。

戰士們彎著身子,手中的步槍也頻頻反擊,兩邊的同時衝鋒讓戰士們的進攻非常順利。激戰才沒進行多久,這些國民黨的非精銳部隊便投降了。

胡宗南調集46萬士兵駐守秦嶺、巴東一帶,劉鄧來了個調虎離山之計

03 得勝

宜賓打下來了,西南的局勢便明朗了。其餘方位的部隊也同時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這樣的戰略安排很快讓國民黨士兵失去了戰鬥意志,長官口中牢不可破的防線被輕鬆突破,現在解放軍的攻勢這麼猛,他們活命的機會更是渺茫。

戰鬥意志的喪失,讓解放軍戰士的進攻變得順利了起來。他們僅僅用不到十日的時間便突破了國民黨軍隊大量的防線。

國民黨的局勢危險了。軍隊開始收縮防線,在烏江地區匯合,開始建立陣地。

國民黨的高層卻更是震怒,他們沒有想到前方的陣地丟失得這麼快,這大大地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胡宗南調集46萬士兵駐守秦嶺、巴東一帶,劉鄧來了個調虎離山之計

參考資料:

《大決戰》《解放戰爭》《中國解放戰爭大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