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超三億、耗時六年拍攝,《上海堡壘》為何成眾矢之的?

這兩天,有一部科幻電影的討論熱度非常高,那就是鹿晗主演的《上海堡壘》。這部豆瓣評分只有3.2,貓眼評分只有5.8分的電影,一路慘遭觀眾狠批,網友雲:“《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新的一頁,《上海堡壘》又把這頁翻了回去。”

投資超三億、耗時六年拍攝,《上海堡壘》為何成眾矢之的?

上海堡壘海報

《上海堡壘》在發佈前其實已經賺足了眼球,主創團隊不僅十分豪華,原則上來說還十分努力。

主演鹿晗是當紅流量小生,希望憑藉此片擺脫花瓶稱號,變成實力派演員;主演舒淇著作等身,出身底層的她,經過不懈努力成功逆襲,活成了真正的傳奇,希望再次獲得更多肯定。

編劇江南為小說原作者,北大高才畢業生,曾創作《龍族》等知名小說問鼎201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首富,盤算通過本片在作家首富的路上越走越遠;而本片導演滕華濤曾執導《蝸居》《裸婚時代》《失戀三十三天》等影片火遍大江南北,夢想通過此片轉型為全能導演。

投資超三億、耗時六年拍攝,《上海堡壘》為何成眾矢之的?

滕華濤(左)和舒淇(右)在路演中

大家都信誓旦旦希望的借這次“六年磨一劍”的科幻大片轉型,製作成本3.6億,有人還戲說,鹿晗粉絲那麼多,一個人買兩張票,都不知道有幾十億了。

不過差評基本一邊倒加上多個平臺評分刷新院線電影最低記錄,口碑票房雙失利幾乎將《上海堡壘》送下了萬丈深淵。從電影院走出來,有60%的人不約而同地給了1星的評價,預計票房1.4億,賬面浮虧達60%,只能用慘淡來形容。

投資超三億、耗時六年拍攝,《上海堡壘》為何成眾矢之的?

投資超三億、耗時六年拍攝,《上海堡壘》為何成眾矢之的?

單純的靠流量明星撐不起高額的票房

“流量明星”這個詞出來大概也就是五年左右,催生大批的小鮮肉、小花旦霸屏,一邊享受著嚇死人的高收入,一邊又在抱怨自己的忙不過來,觀眾雖然厭倦,卻不得不忍受如此糟糕的演技,因為沒有其他可看,也就形成了影視行業的不健康死循環。

不過看多了愛豆的觀眾終究還是學會了用腳投票,錢又不是大風颳來的,自然不想被爛片颳走,《上海堡壘》正一步步驗證流量明星這條路行不通。

如果流量明星的相關表現不符合他們的情感訴求和心理預期,相關粉絲團隊就並不一定會主動地發揮相應作用。尤其是當影視劇的題材、類型和內在品質對於流量明星形象建構不利或令大多數粉絲失望時,粉絲文化、粉絲經濟更是絕對沒有想象中的召之即來。

投資超三億、耗時六年拍攝,《上海堡壘》為何成眾矢之的?

投資超三億、耗時六年拍攝,《上海堡壘》為何成眾矢之的?

用直男之敵來演一部要靠直男捧起的電影

2013年,當年趙薇的《致青春》創下7億多的票房,開啟了“大IP+流量明星”的風潮。郭敬明聞風趕來,帶了一堆流量明星小鮮肉主演的《小時代》,更是以2350萬的成本取下了快5億的票房,在娛樂圈掀起一股小地震。

此後很多導演便打了雞血一般,眼睛冒著金光,彷彿發現了發財的不二法門,紛紛迷信“大IP+流量明星模式”,批量產出。那時,但凡有流量明星參演的電影,即便是內容空洞、邏輯不清晰、製作粗劣,可最終也大多能夠收穫不錯的票房。

投資超三億、耗時六年拍攝,《上海堡壘》為何成眾矢之的?

因此,電影市場中充滿了粗製濫造的電影,儘管觀影體驗差勁,但投資方總是賺了個盆滿缽滿。流量明星們也樂此不疲地與各路導演合作,不顧題材、不顧自身能力,卯足了勁往電影圈擠——這也是強如馮小剛,也要拉上吳亦凡演《老炮兒》,本該硬漢氣息濃厚的《上海堡壘》也要捎上鹿晗,歸根結底就是迷信流量能轉化成票房,欣慰的是觀眾並不買賬,中國電影的價值觀正慢慢回到正常軌道

很多人至今都沒有想明白,到底為什麼片方會選鹿晗,但如果選角這個事情放在2016年,片方還是非常自豪《上海堡壘》受到鹿晗的青睞,因為彼時鹿晗代表著10億票房。

但我相信在《上海堡壘》懂電影的主創人員中,一定知道選鹿晗是失敗的,不管從電影角色的設定出發,還是從演員表演實力,哪怕是他們心心念的商業回報風險來看,選鹿晗都是一個錯誤決定。

投資超三億、耗時六年拍攝,《上海堡壘》為何成眾矢之的?

影視作品要注重內容並回歸作品本身

與鹿晗主演《上海堡壘》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近期另一檔熱劇——易烊千璽作為主演之一的《長安十二時辰》,後者的熱播當然也少不了易烊千璽的粉絲團隊在背後助推。只不過討論粉絲文化、粉絲經濟的相關力量,還是不能脫離影視作品背後的文化工業內在品質

再看《上海堡壘》,劇情的設定不合理,打戲讓人想睡覺,沒有仔細打磨細節,甚至軍人留著娘炮的長髮,給觀眾營造出一種世界末日到來要抓緊談戀愛的奇怪氛圍,想搭上科幻片+愛情的風,結果兩頭都不沾,十分尷尬。

作為一名軍人,卻頂著一頭二次元劉海,帽子帶得比地下賣唱的rapper還要隨意,這種服化道真心不是在侮辱在觀眾的審美嗎?不光是鹿晗,整個灰鷹小隊成員沒有一個人能符合要求,當然也包括舒淇的披肩長髮。

投資超三億、耗時六年拍攝,《上海堡壘》為何成眾矢之的?

無論故事發生在什麼年代,我也絕不認為中國軍人的規章要求會寬鬆到這種地步。

投資超三億、耗時六年拍攝,《上海堡壘》為何成眾矢之的?

看一下《紅海行動》正面教材

一部影視作品,諸如《長安十二時辰》,如果在題材、類型上符合廣大粉絲群體的情感訴求、心理預期等因素,同時又具備優良的文化工業水準,相關流量明星的人設效應自然會被無限放大,並因此形成馬太效應,口碑好的會越來越好。

投資超三億、耗時六年拍攝,《上海堡壘》為何成眾矢之的?

如同市場規律,電影市場經歷了輕而易舉賺票房的年代,到如今漸漸恢復正常。觀眾們從跟風潮隨大流到如今的恢復理智,更願意為有質量有內容的小成本電影買單,再也不受宣傳影響一意孤行地為高成本電影買單了。希望明星們可以沉下心,認真演戲,為觀眾帶來好作品。有了好作品,做好內容,與宣發緊密結合,形成組合拳,不愁沒有票房,沒有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