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為人先唱響改革創新“安徽強音”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創新開展縣域醫共體建設,湧現出天長、阜南等全國先進典型,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示範;在全國率先公佈運行省市縣鄉四級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省政務服務中心事項全部實現“最多跑一次”;在全國率先開展林長制改革試點、並在新安江流域開創跨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先河……以改革敢為人先而聞名的安徽省,四年來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提出的“爭當擊楫中流的改革先鋒”的要求,在多個領域推進深化改革,唱響改革創新的“安徽強音”。

合肥市瑤海區政務服務中心。

率先開展林長制改革試點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安徽5.2 萬餘名各級林長髮揮作用,嚴格實施野生動物管控措施,加密生態巡查巡護,全力促進林業復產,彰顯了林長制的改革優勢。截至3 月底,安徽省林業企業復工率達98%,完成人工造林69.86 萬畝,超過年度任務16.4%。

已經實施了3 年的安徽林長制改革,是全國深化改革的“安徽樣本”之一。2016 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叮囑“要把好山好水保護好,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隨後,安徽省圍繞把“好水”保護好,全面建立河長制;圍繞把“好山”保護好,探索實施林長制改革。2017 年6 月,安徽在合肥、安慶、宣城3 市開展試點,並逐步在全省推開,建立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體系,開展“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五大任務。

除了助力復工復業,林長制改革還取得不少成效。統計顯示,2017 年至2019 年,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260 萬畝,年均超額任務率45%以上。2019 年下半年,我省大部地區持續高溫乾旱少雨,森林火險等級居高不下,各級林長責任落實到位,雖發生多起森林火災,但重點單位和敏感地帶沒有發生森林火災。

另外,我省還實施松材線蟲病治理“三大戰役”,疫情實現實時監控、及時除治。全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555.4 萬畝,同比減少9%;美國白蛾疫情大幅度壓縮,發生面積122.99萬畝,同比減少30%。

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4 個省推行了林長制改革。安徽也將繼續形成一批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改革創新成果,把林長制的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林業治理效能,打造好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

生態補償創出新安江模式

生態補償是讓生態環境保護者或受害者得到補償的制度設計。生態補償是以互利共贏為目標的生態文明建設模式,但是實踐起來並不容易。2012~2014 年、2015~2017 年,安徽開展了兩輪新安江生態補償工作,在全國開創了跨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先河。

記者瞭解到,皖浙兩省在新安江流域實施的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通過多年試點探索出“新安江模式”,讓新安江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水質常年優於地表水Ⅱ類、接近Ⅰ類。

2018 年1 月1 日起,《安徽省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實施。我省開始建立“以市級橫向補償為主、省級縱向補償為輔”的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機制,超標斷面責任市支付汙染賠付金,水質改善斷面責任市獲得生態補償金。全省共有121 個斷面納入補償範圍,涵蓋境內的淮河、長江、新安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要湖泊。截至2019 年底,全省累計產生汙染賠付金2.47 億元,生態補償金5.33億元。

除了在水流域開展生態補償,我省還開始實施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等,並提出到2020 年基本實現重要區域生態補償全覆蓋。而新安江流域連年達到補償條件,相關做法也寫入中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並在全國多條流域推開。

政務服務實現最多跑一次

“為了給企業、群眾提供更好、更方便的服務,我們一直堅持改革創新,讓人們辦事‘最多跑一次’。”合肥市瑤海區政務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四年來,瑤海區一直在“放管服”改革上開拓創新,做出了很多新的探索。“我們在全省首創一窗通辦+主題服務基層政務服務新模式,梳理全區13 個街鎮、開發區醫療衛生、勞動就業、其他權利等10 類106項服務事項,以及社區社會保障、公共教育、殘疾人公共服務等7 類48 項服務事項,建立公共服務事項目錄清單,把更多的人手從行政服務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充實到街居網格管理中加強基層治理。”

政務服務智慧大廳讓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

另外,瑤海區還引進全省首創的個體登記智能審批系統,“個體登記智能審批系統不需要人工在後臺審核,申請者提交標準化材料後,機器可自動審核出照,由過去口頭申報、當場發照變成自助申報、智能秒批、現場發照。”據介紹,智能設備正式啟用後,系統運行至今共辦理個體營業執照2.6 萬戶,佔個體工商戶設立登記量的77.08%。

另外,瑤海區政務服務中心還打造了首個“7×24 小時政務服務超市”,方便群眾24 小時全天候辦理業務。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下,該中心還設立“長三角一網通辦綜合服務專區”,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網通辦”服務。

2019 年7 月,瑤海區代表安徽政務系統迎接全國32 個省市區、51 個部委辦的相關人員現場觀摩,打響了“瑤海服務”品牌的知名度。

個體登記智能審批系統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瑤海的創新,是安徽“放管服”改革的亮點之一。據瞭解,在“放管服”改革中,安徽在全國率先公佈運行省市縣鄉四級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創新推進公共服務清單和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同時,安徽還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省政務服務中心2019個進駐事項全部實現“最多跑一次”。

在此次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省政務服務APP“皖事通”,也涵蓋了交通出行、社會保障、教育考試、醫療衛生、法律服務等政府高頻服務事項,“讓數據跑路,不讓群眾跑步”,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辦事。

自助政務服務可提供全天候服務。

安徽醫共體成為國際範本

滁州是我省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的重要“試驗田”,在這次疫情中,滁州市依託縣域醫共體,構築起縣、鄉、村三級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疫情防控網。為了做好疫情防控“早阻斷”,滁州市各牽頭醫院加強對各分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護人員培訓,加強疫情處置及自身防護知識的培訓,避免交叉感染。

對於疑似病例,滁州市醫共體成員單位配合牽頭醫院做好基層病例核實和排查,對疑似病例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及時做好防控。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我省創新開展縣域醫共體建設,湧現出天長、阜南等全國先進典型。世界銀行行長金鏞曾評價,安徽醫共體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示範。在安徽的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我省實行藥品聯合帶量採購,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42%,國家基本藥物價格降幅50%以上。同時,我省還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定遠模式”被列為全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五種模式”之一。

除了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近年來我省還在農業農村改革、編制週轉池制度改革等領域,做出了很多探索,走出了不少新路。作為“大包乾”發源地,安徽一直就有改革創新的優良傳統。

未來,安徽將繼續弘揚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推深做實各領域改革,為改革發展作出更多安徽貢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