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篇 ~ 認知的侷限性(下)

前序

在《認知的侷限性中》寫到了從小學、初中、高中不同階段的思維認知。

這個章節將講述在大學、以及出社會的一些思維改變

大學前期

在高三畢業的那個暑假,對於城市這個概念還是很模糊的,對未來只有一半期待,一半擔憂。

期待的是大學那種口口相傳的生活,擔憂的是錢的問題。因為自個的作,考的大學並不是很好,也想過復讀,但是還來了。

在暑假裡,一直待在小城裡了,但是一直沒有出去走走,一直在出租裡生活著。那個時候還是很喜歡玩遊戲,心裡的也沒有啥盤算,就這樣7月份匆匆而過。

8月來臨了,因為要去軍訓,所以早早的來到了學校報到。

還記得那天早上,由我哥騎著摩托車載著我來學校,在夏天裡反而微涼清爽。

家裡把錢打到哥的卡里,來到學校旁邊的銀行裡取錢,兩萬塊。用一個手是抓不住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錢。再拿到學校報到交學費,剩下的錢給我,後面要置辦筆記本電腦和生活費。

初到學校,辦了個華為的手機。這是學生專有的,就是每個月要多少錢,手機只要300多。辦了這個卡後面還可以辦學校的網絡,這些都是串聯起來的。只有電信的寬帶,沒有移動和聯通的,這也是之前瞭解的。

忙活了好一陣子,和我哥出去吃飯,那時就感覺一頓飯挺貴的,就兩漢堡和汽水,就要16塊錢。

這時吧,就是感覺有點貴,但還沒有心疼的那種感覺。

後面的軍訓生活,其實還是有節制的,很少買水喝。大學生剛到學校,就有很多人抽菸了,也買奶茶。但是一點感覺都沒有,就是那種3塊錢一瓶的汽水都很少喝,但是別人邀請我去買的時候呢,也會去。

在這七七八八的大學生活過了一個月之後,發現原來在高中300塊錢就能活得很舒坦的我。在這個小城裡一個月1000塊錢都花得要很節制。現在想來有句話能應景,不是要想著花多少,而是要想著賺多少,相對於現在還是很適用這句話。


思維篇 ~ 認知的侷限性(下)


大學中期

過了一學期,在大一的下學期的時候,知道家裡有些變故,所以決定要自個賺生活費,下課的時候當個送餐員。

現在想來,作為這個決定我還是有點欣慰,但同時也有點想到愚蠢的方面。

先說說欣慰的方面吧,至少自個能找到一點點的活幹,能在讀書的時候也養活自個。愚蠢的方面,更像事後諸葛亮了,有更多的賺錢方式?嘗試?

大學生對錢的概念更多是在學費,和社交費上。在賺錢上更多的是無所適從,那麼他們會從哪方面下手呢,或者說被下手呢,那就是中介。學生中介是會雙向收費的,即收學生的入會費,好聽的說法就是會幫你介紹小工,另外一方面就是收人頭費,當商家有需要的時候派人過去,一個人多少錢。

可笑的是我交了350塊的錢費用,沒有能把這些錢給賺回來。記得有一次晚上是要保安,我和同學從郊區到市中心,但我沒被選上。一次是去當電話銷售員,這個工作讓我討厭,現在還是想著厭惡這份工作,可能是它讓我覺得我是去乞求別人吧,不過這份工作,做了四天,賺了120塊錢。還有一次是去壽司店,同學一看到日本店,就決定不去試一下了。因為學校在郊區,後面就沒有去看中介發佈的信息了。

很多人無法理解這種經歷,或者是說過程。可能會說賺錢的方式很多,或者途徑和渠道很多。但現在想起這些,更多的是想到人的性格方面,我更想的是與社會打交道,所以會去嘗試這些東西。

社會就是一張大網,你可以看到這張網有口,但是還是能把你兜住


思維篇 ~ 認知的侷限性(下)


大學後期

大二的夏天,偶然從網上得知可以X單,雖然前期經歷了,要交中介費進入公會,還要買小號,但熬過之後就開始賺錢了。那也是我第一次從網上賺到錢,運氣好,幾單一起刷,可以一會兒就賺15塊錢。一天只用一個晚上也可以賺個100來塊錢,最好的是一天可以賺200多塊錢。

後面也開始嚴格起來了,只有手機號的可以刷了,但也沒有卡,就慢慢的沒落了。這對於我的打擊還是挺大的,也是相當於我第一次“失業”了。

對於失業的人來說呢,其實是什麼感覺呢,就是懂得了,害怕和不解。

對於這個經歷呢,我只能感謝,因為這種感覺讓我更健壯,更懂得敬畏的可貴。


思維篇 ~ 認知的侷限性(下)


總結,總有收穫

回想起大學的經歷,歷歷在目,猶在昨天。

初入大學的期待與擔憂,思維猶如小白兔

中期的大學就是一隻野豬,到處尋覓食物

後期的大學就是鬥敗的公雞,羽冠雖在,但氣勢已無。

認識的侷限性猶如,觀棋的人和執棋的人。

看的人感覺範圍很大,走棋的人卻步履艱辛。

不拒真相,方得始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