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了 養老院空了 早知道生女兒就好了

講述者:李老頭

整理人:紫愔

30歲到50歲,是我人生的輝煌時期,蓋因我生了個好兒子,每次開家長會,我都作為家長代表發言,講我的育兒經,講兒子平日的學習習慣。我永遠記得站在臺上時其他家長看我的目光,羨慕有之、嫉妒有之。

疫情來了 養老院空了 早知道生女兒就好了

後來兒子也沒有出現“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情況,一路“學霸”、“考霸”到底,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全國TOP2博士畢業,還有份體面工作。別人說起來,都是“老李,你們家祖墳冒青煙吶!”

相比之下,隔壁老張家的孩子就太不爭氣了,和我們家兒子同年高考,我兒子是理科狀元,當初我家的鞭炮喲,放了一天,流水宴擺了三天三夜;他閨女呢,連三本都沒過,後來不知道在哪裡上了個野雞學校,最後當了月嫂,幹著伺候人的活兒。

疫情來了 養老院空了 早知道生女兒就好了

張家閨女早早結婚,我也不眼饞,初中就跟人談對象的小姑娘,能有什麼好的?我兒子找的媳婦,那一定是模樣兒正、出類拔萃的。

兒子本科畢業,說要讀研究生。我想啊,現在競爭激烈,研究生好找工作。結果研究生畢業,他又說要讀博士鍍個金。我想啊,反正也不用我掏錢,兒子自己都能搞定,回來當個高校老師也不錯。

後來兒子跟我說,北京和他專業對口的工作多,平臺更大,要留在那兒。我和老伴已經很不樂意了。

沒想到他還找了個洋媳婦,見面的時候,給我來了個貼面吻,把我給嚇的。老伴嘀咕著“傷風敗俗”。我和老伴都不同意這個兒媳婦,兒子堅持要,我們又有什麼辦法呢?兒子一向有主見。

疫情來了 養老院空了 早知道生女兒就好了

現在兩人還玩丁克,不生孩子。我和老伴都不好意思出門,一出門就要被人追問:兒子回來了嗎?媳婦生了嗎?

有一次出門不巧碰到張老頭,眯著眼睛抱著外孫曬太陽,還挖苦我:喲,狀元爹來了呀!你家洋兒媳呢?啥時候給你家添丁呀?把我給氣的!

村裡人在背後嘀咕,還打量我不知道呢,說是:墨水喝多了又怎麼樣?看李老頭這日子過的!孩子太有出息了,也沒意思。翅膀硬了,人都看不到了。

兒子、媳婦一年回來一趟,還沒熱乎就匆匆走了。我和老伴年紀也大了,行動不便,打電話和兒子沒說幾句,兒子就來一句“爸,叫保姆唄,多少錢你說!”氣得我,好像我就是問他討錢去的。

疫情來了 養老院空了 早知道生女兒就好了

我和老伴有社保,每個月也用不光。我只是想聽聽他的聲音,哪怕關心一下,我也是滿足的。可我這兒子就是不貼心,說話不中聽,一張嘴就氣死人,別人家還有媳婦關心,我那個洋媳婦,溝通都沒法溝通,每年帶來的東西,什麼葡萄酒、芝士的,我和老伴也用不著、吃不慣。哎,說多了都是淚。

後來,我和老伴也想明白了,別指望兒子了,住養老院,有人做飯、有人洗衣服,每月付一筆費用,和其他老頭、老太熱鬧熱鬧,吹吹牛,曬曬太陽,這日子也挺好過不是?

本來已經想明白了。可這次疫情一來,我和老伴這兩個“留守老人”,就特別突兀了。

好多老人都被子女接走了,養老院空了,因為人數不足,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提供菜,只提供熱飯,我和老伴只能就著醬豆腐、榨菜過飯,兒子塞的五萬塊錢就放在枕邊,又有什麼用呢?冷冰冰的。

疫情來了 養老院空了 早知道生女兒就好了

這時候我們又心酸了。特別是聽說,老張閨女自己做月嫂之餘,把老張倆夫妻照顧得妥妥帖帖的,外孫現在已經上幼兒園了,每天給他們倆夫妻講故事、背古詩。我這心呀,就像浸在醋缸裡,酸澀得不行。本來想通的事情又想不通了。

【紫愔說】

這個故事,歸結到底,是子女優秀、遠在天邊子女平庸、守在身邊的恆久之爭。

老李兒子太有出息了,家鄉平臺太小,他遠離家鄉發展,由於超前的理念,找了老李倆夫妻都不滿意的洋媳婦,並且嚴重違背中國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觀念,打算不生孩子。

老張女兒雖然讀書不靈光,沒考上大學,但當了月嫂,守在老張倆夫妻身邊,遵循著一般人的人生軌跡,結婚生子,讓他們享受含飴弄孫之樂。

有人說,老李的兒子從事的是高水平、高價值的腦力活兒,為國家作的貢獻大。老張女兒這種,乾的是誰都能幹的辛苦活兒,沒有尊嚴,沒有保障,一抓一大把。作為父母,不能這麼自私,只想著把孩子綁在身邊。孩子有更廣闊的世界,有鷹擊長空的自由,留在身邊,不過是虎落平陽、蛟龍失水,何必呢?

也有人說,博士爹的名頭,也就是吹牛的時候別人捧捧你,日子還是自己過的,冷暖自知。往後餘生,回憶是你,寂寞是我。特別是生病、不舒服的時候,子女不在身邊,錢是夠花的,可是買不來真心的關切,沒有後代傳承,日子過的就是一灘死水,該有多糟心呀!

疫情來了 養老院空了 早知道生女兒就好了

儘管是這樣,但可以說,從現在的教育形勢來看,我們在培育孩子的時候,絕沒有想過“生怕孩子太聰明、遠離自己”,就把孩子教得笨一點、落後一點,希望他考個中游蕩蕩就勝過天堂的,都是傾盡所有、不計代價地砸錢,報輔導班、買學區房,只為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惟願每個子女哪怕在功成名就之時,也不要忘了拼盡全力托起你的父母,多一點關心與問候,少一些敷衍與冷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