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出手!信貸亂收費,這些情況你可以拒絕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尤其今年,受疫情影響,其融資能力及承受能力大幅下降,再加上一些隱藏的不規範的亂收費行為,讓本就生存不易的小微企業越發艱難。


監管出手!信貸亂收費,這些情況你可以拒絕

為了抑制信貸市場不良行為,扶持脆弱的實體經濟,5月25日,銀保監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和市場監管總局六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信貸融資收費 降低企業融資綜合成本的通知》,對信貸融資、助貸等環節的收費與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和限制。

監管出馬,是保護你合法權益的“尚方寶劍”,維護了你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那麼,到底有哪些收費項目,屬於監管限制或禁止的,你可以拒絕呢?

  • 禁收信貸資金管理費用。

《通知》要求銀行不得收取信貸資金受託支付劃撥費,對於已劃撥但企業暫未使用的資金,不得收取資金管理費;對於小微企業,不得在貸款合同中約定提前還款或延遲用款違約金,取消法人賬戶透支承諾費和信貸資信證明費。

  • 禁止貸存掛鉤、強制捆綁搭售行為。

過去,企業到銀行貸款,往往會被要求預存一定數額或比例的存款作為審批條件,或將部分授信額度劃為銀行承兌匯票,或強制以銀行承兌匯票等非現金形式替代信貸資金。有些還會強制企業購買保險、理財、基金或其他資產管理產品等,變相提高了融資成本。而現在,這些行為都已經被明文禁止。

  • 嚴禁第三方以銀行名義亂收費

除了銀行本身外,第三方機構如助貸等,也不能借銀行名義收取額外費用。兩者有明確的業務界限,銀行要告知客戶利息標準和貸款流程,而第三方機構只收取自己的服務費用,不得通過虛假受託支付賬戶扣收手續費或非法牟利。因此,對不合理的高收費行為,你有權利提出質疑並拒絕。

  • 不合理的增信安排

對於小微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監管要求銀行或第三方在風控管理時,要根據企業風險狀況進行差異化的安排,併合理引入增信安排。保險費用、公證費用以及融資擔保費用,可酌情減免或主動承擔一部分。

實際上,以上的問題都是小微企業融資路上的痼疾,一方面,國家每年都要求監管進行查處,另一方面,主動加強行業自律,才是標本兼治的良方。

作為助貸市場的老兵,摩爾龍是最早開始實行透明收費、標準收費經營制度的機構,也更加明白其中的難度。比如,客戶資質太差,在引入保險增信時如何儘量下調資費?一線員工營銷壓力大,如何更好地平衡合規與盈利的矛盾,堅決執行收費制度?甚至,近年來因為堅持穩紮穩打的誠信理念,與很多一線營銷員工理念不合,流失了大量人才。

但我們明白,金融市場揹負著服務實體經濟的使命,尤其在經濟下行的時期,做好自己才能幫助市場有序合理發展,真正發揮自己的行業價值。

監管的這一通知,可以起到進一步的規範作用,同時,摩爾龍也相信,消費者只有在明確權益的情況下,才能夠根據自身條件,自主,選擇能夠信任的機構、能夠承受的產品,順利解決融資困難,迎來生存發展的新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