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經是國內股份制銀行的領頭羊,現在卻一蹶不振成為倒數第一

華夏銀行,首鋼財務公司出身。2007年6月,華夏銀行與德意志銀行合資,聯合開展信用卡業務。這兩家銀行一個進入信用卡市場較晚生存艱難,一個在國內銀行業中與其他外資競爭屢屢失手陷入失意,當年的合作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進行的,堪稱“地獄級難度”的開局。

它曾經是國內股份制銀行的領頭羊,現在卻一蹶不振成為倒數第一

看不見曙光的“掉隊”之路

國內銀行引入海外戰略投資者的目的是為了彌補金融短板,順便學習這些外資銀行的金融管理優勢,華夏銀行也不例外。

雖然雙方都對這次合作寄予厚望,但是在後面的合作過程中,問題頻出,先是華夏多項指標“掉隊”,再是德銀陷盈利困境等原因撤出華夏,根據2015年年報,華夏銀行總資產規模分別為光大銀行、中信銀行和招商銀行的64%、39%和37%,僅僅高於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

它曾經是國內股份制銀行的領頭羊,現在卻一蹶不振成為倒數第一

雖然過去幾年時間的華夏銀行年報淒涼,但是不代表華夏銀行沒有進步:根據華夏於2020年4月發佈的業績公示,2019年華夏銀行信用卡髮卡量增長12.16%,交易總額10,839,80億元,比上年增長8.58%,交易額破1萬億元。

它曾經是國內股份制銀行的領頭羊,現在卻一蹶不振成為倒數第一

累計卡量/萬張


它曾經是國內股份制銀行的領頭羊,現在卻一蹶不振成為倒數第一

從上表可以看到華夏銀行在信用卡業務在2015年,也就是德銀陸續撤出華夏的時間節點上,額度波動有過大幅度的下降,從2016~2018年開始,無論是髮卡量還是使用率都在緩慢上升,到2019年又開始下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19年整個信用卡市場監管壓力增大,P2P踩雷、經營風險等因素讓其中的風險倒灌至各銀行和一些持牌金融機構,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不只是華夏受到了影響,而是國內各銀行都受到了影響。

它曾經是國內股份制銀行的領頭羊,現在卻一蹶不振成為倒數第一

自2016年開始,華夏銀行信用卡額度使用率難上50%,換個說法就是就算有華夏信用卡用不用你的概率都小於50%。今天再回過頭來再看德銀時代的華夏銀行,雖然總體實力弱,但至少還在追趕,當人保接盤德銀之後,常年被國企作風侵染的華夏銀行再一次被收緊,徹底喪失了活力!

僅存的零星之火

華夏銀行曾一度是國內股份制銀行的領頭羊,在小微企業中的金融服務知名度頗高,也曾經提出過“零售業務將成為商業銀行新的支柱型業務”的商業理念。但,“好漢不提當年勇,梅花不提前世繡”,雖然德銀沒有改變華夏銀行的零售理念,也沒能讓其與招行一起乘上零售大風口,但是卻為華夏銀行信用卡業務留下了零星理念,這,已是萬幸。

它曾經是國內股份制銀行的領頭羊,現在卻一蹶不振成為倒數第一

為了讓本文更有說服力,所以就用以下的三張信用卡產品當作案例,從產品中尋找線索:

1、華夏騰訊新聞xīn聯名信用卡

下卡難度不大,但是亮點十足,首年免年費,次年消費5筆刷免。在國內所有金卡難度的信用卡中,用雲閃付積累三倍積分的方式,以5.3:1的比例兌換國行里程的權益只有華夏一家(原比例16:1,1元=1積分)。雖然3倍積分是以活動的形式出現,但是在“兌換里程”這種偏中高端玩法的領域,細想一下,能給廣大平民持卡人開口子的銀行並不多。

它曾經是國內股份制銀行的領頭羊,現在卻一蹶不振成為倒數第一

2、華夏海航聯名信用卡白金卡

華夏的這張海航聯名白金卡,從16:1的兌換比例來看,毫無亮點,廣發銀行的海航金普卡都能做到14:1。但是華夏海航附屬卡可以將日常刷卡積分自動積累至主卡金鵬會員,用主卡賬戶兌換里程,作為白金卡16:1的兌換比例這麼看起來就沒那麼辣眼睛。

它曾經是國內股份制銀行的領頭羊,現在卻一蹶不振成為倒數第一

3、華夏雲閃付主題標準信用卡

標準卡面屬於金卡等級,這套卡組是華夏與雲閃付的合作產品,現行權益都有截止時間(2020年12月31日),具體是否延續,還得看華夏和雲閃付之間的合作了。金卡免年費能享受到雲閃付支付筆筆1%的返現,單月最高62元,用雲閃付刷地鐵票的持卡人也許可以感受一下零成本出行的快感,其他權益基本沒有。

它曾經是國內股份制銀行的領頭羊,現在卻一蹶不振成為倒數第一

以上這三張信用卡不能代表整個華夏銀行的產品,在如今華夏銀行信用卡整體頹勢的情況下,拋開其他的因素來講,能在其中找到些許亮點實屬不易。

結語

華夏銀行在信用卡業務中一直都在努力,但是從來都是以“乏力”著稱,之前提到的郵儲銀行信用卡單論排名,也僅比華夏高出一位,但不無論從口碑、產品影響力、信用卡保有量等多個維度看,華夏與其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的對手,同樣在倒數位置,卻罕見的出現顛覆性的差距,很不正常。

它曾經是國內股份制銀行的領頭羊,現在卻一蹶不振成為倒數第一

所以,華夏銀行的逆襲之路充滿荊棘,和當年與德銀開始合作時一樣,依然是“地獄級”的處境,當國內多數銀行開始重視APP月活的時候,華夏銀行還在與零服務與產品較勁,顯然是忘記了當年進入信用卡市場的舉步維艱。

從19年開始,信用卡市場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是一個新開始,華夏銀行信用卡業務還能跟得上嗎?

瑞奇島,用信用卡行業的獨立視角、深度分析和發人深省的信用卡行業故事,會生活、惠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