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被商船擊沉的慘敗根源在次品武器!中美兩軍都曾因此受害匪淺

在軍工行業中,管理監督者往往以常人無法理解甚至完全不近人情的嚴苛對待生產線上的每個細節和每個人。一名早年間供職於某軍工廠的人回憶,儘管主管平日裡是個平易近人的溫和者,但他檢驗生產線時臉上冷峻地猶如冰霜,一旦發現哪怕十分細微的錯誤都會暴跳如雷,部分兩次犯同樣錯誤的人更是被主動清退而毫不容情。

潛艇被商船擊沉的慘敗根源在次品武器!中美兩軍都曾因此受害匪淺

因魚雷屢屢故障,銀漢魚號潛艇反而被看似唾手可得的獵物反殺

武器的生產細節會決定其實戰發揮效能,任何裝備如果出現較高的次品率,就會帶來無法想象的可怕後果,這種危害幾乎比敵人直接的攻擊更可怕。二戰中美軍潛艇部隊的戰績十分出色,但這支部隊曾因不合格魚雷而受到極大困擾,甚至因此讓人不忍直視的嚴重事故。中途島海戰日軍雖慘敗,但卻佔領美國領土基斯卡島和阿圖島,並開始派特設運輸船為兩地駐軍提供補給,其中八千噸級的鹿野丸號就在1942年7月接到任務。該船開戰後被徵用增設4挺機槍,8枚深水炸彈,以及3門76毫米火炮。同時服役不久的美軍銀漢魚號也趕赴北太平洋參戰。29日鹿野丸號因濃霧外加航向變化,結果和護航獵潛艇失散。兩天後的清晨5點47分,銀漢魚號鎖定了鹿野丸號並齊射兩枚魚雷,其中一枚直接命中目標並導致其發動機和電力系統癱瘓,成為無法移動的死靶子。同時鹿野丸號的火炮也朝著美軍潛艇潛望鏡出現的位置連連開炮,但從雙方實力對比來看,這無疑是垂死掙扎。然而接下來的戰鬥卻讓人大跌眼鏡,因為銀漢魚號補射的一枚魚雷自動降低航行深度結果從目標下方通過,接下來銀漢魚號發射的三枚魚雷中一枚大角度偏航,另兩枚命中後卻沒爆炸!且三枚魚雷發射時因軌跡異常導致潛艇壓載平衡失敗,結果銀漢魚號因慣性浮出水面,距離鹿野丸號不足500米!結果對方很快就開炮擊中銀漢魚號的指揮塔並導致其無法下潛,並迅速導致銀漢魚號連續中彈後爆炸沉沒,全體人員無一生還。潛艇被自己的獵物擊沉,這在世界潛艇戰史上也是極為少見的。

潛艇被商船擊沉的慘敗根源在次品武器!中美兩軍都曾因此受害匪淺

美軍潛艇部隊稱Mk14魚雷如此不可靠,其設計者多半是日本特務

鹿野丸號事件可謂當年美軍潛艇魚雷不可靠性的典型代表,其配備的Mk14魚雷是美國海軍軍械局這一獨立性機構在戰前研發的,沒有經歷任何嚴謹的實彈測試和技術改進。以至於其射程低速度慢發射後深度航向不穩定的問題讓美軍十分惱火,而且它還很容易啞火,菲律賓戰役時美軍潛艇發射的近百枚魚雷僅擊沉三艘目標,導致菲律賓被日軍攻佔;1943年日軍大型油輪圖南丸號一天內被美軍潛艇命中15枚魚雷,其中卻僅有2發引爆,使其逃過一劫。直到愛因斯坦為首的科學團隊介入後改善其觸發引信強度,提升其磁性抗干擾能力等問題後,其可靠性問題才得以解決。美軍後來的Mk18電動魚雷也存在嚴重問題,該魚雷是美軍繳獲德軍G7E魚雷後由西屋電氣在短短四個月內研發出來的。快速草率的研發導致Mk18存在一系列讓人崩潰的隱患,首先其電動屬性就需要頻繁將魚雷從發射管中取出給蓄電池充電,極大增加了人員壓力,而且經常還會在發射後沉沒或亂竄以至於無法捕捉目標,最可怕的是Mk18有時還會因保護裝置設計失敗而在發射後擊中發射者!美軍王牌潛艇刺尾魚號的沉沒就說明這種魚雷的隱患有多可怕,1944年9月底換裝Mk18魚雷的該艇前往中國東海截殺日軍運輸船隊。雖然作戰之初藉助先進的雷達,刺尾魚號先後擊沉5艘目標,並配合多艘友軍潛艇重創了敵船隊,但25日凌晨刺尾魚號對一艘受傷目標的補射時魚雷竟繞了個圈擊中刺尾魚號的後部將其炸成兩半,除了艇長在內的9名倖存者被俘外,其餘人全部陣亡。

潛艇被商船擊沉的慘敗根源在次品武器!中美兩軍都曾因此受害匪淺

四個月就倉促完成的Mk18電動魚雷最終害死了美軍王牌潛艇

解放軍在南方反擊戰時也曾因不合格次品武器而遭受明顯挫折。1979年2月20日解放軍某部1營對敵佔領的215高地進攻時遇到了敵隱蔽火力點的反撲,最前方的一個排傷亡較大導致我方立刻調整攻擊方式,並讓直屬的53式重機槍、69式40毫米火箭筒以及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分隊佔領了敵陣地前方某高地,對敵火力點進行壓制。然而在對射中,我方兩挺重機槍卻同時因子彈彈頭脫落,發射藥落入機匣而導致機槍卡死,結果敵方趁機用槍榴彈摧毀了我方一挺重機槍並導致四名機槍手犧牲。同時,我方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也先後多次出現啞彈事故,結果未能摧毀敵火力點。由於支援中斷,我方傷亡繼續攀升以至於無法繼續進攻,只能回到出發陣地。53式是早年解放軍模仿蘇聯郭留諾夫SG43重機槍的產品,作為反擊戰時解放軍主力重機槍,53式增設縱向散熱槽,拉機柄位置和擊發機有所變化,並增設高射瞄具並改進了槍架,性能比蘇聯原版更好,一直以可靠,高精度和低故障率著稱,為何卻在反擊戰中出現如此問題呢?槍彈彈頭掉落會導致零件卡死甚至損壞武器,是絕不能被允許的問題,和槍械內部設計不合理有關,考慮郭留諾夫/53式自身設計的高可靠性,本質因素還是子彈拔彈力上。拔彈力越大,彈頭和彈殼裝配越緊,各國都會在日常攜帶和操縱時採取各種措施增大拔彈力,一般而言彈頭裝配位置要略大於彈殼口內徑,而膛壓大的步機槍子彈還需要緊口和罩口進一步提升拔彈力。調查顯示當日戰鬥中解放軍該部使用的子彈由於保存時間較長且存儲搬運攜帶時由於外力作用導致彈頭和彈殼之間出現鬆動,更重要的是這批子彈使用黃銅作為材料,這種材料雖然抽殼快磨損低,但因為較軟所以更容易出現彈頭鬆動問題。歸根結底,反擊戰之前特殊時代背景導致軍工生產質量受到影響,進而在工藝和材料方面不過關,才導致53式機槍組在實戰中飲恨。

潛艇被商船擊沉的慘敗根源在次品武器!中美兩軍都曾因此受害匪淺

如果沒有子彈問題,215高地之戰53式就會徹底壓制敵火力點

此戰中,火箭筒也由於引信等問題在此戰中未能發揮預定作用。模仿蘇聯RPG7的69式在反擊戰中一般用於直射摧毀火力點,其使用的40毫米火箭隊是超口徑帶增程發電機的尾翼穩定破甲彈,採用瞬發性能很好的電2引信,該引信分頭部和尾部結構,頭部配在火箭彈彈頭,內設壓電晶體,足夠外力衝擊下晶體前部的壓電帽會通過壓縮讓晶體放電。平時,引信外頭部都有保險裝置用外插保險銷保護壓電帽不被衝擊。如果火箭彈命中角在實戰中持續變低以至於最終只有彈體側面擦撞目標時,引信頭部沒有受到足夠撞擊力,壓電晶體就很可能不會發電進而導致火箭彈沒有引爆。當時敵軍火力點不但隱蔽而且位置低矮,很容易導致火箭彈命中角度不足。而且電2引信還有高強度防潮帽,以便使火箭彈在飛行時碰到植被時不會帶來足夠撞擊力傳遞到發射晶體,可以避免早爆。但在叢林戰環境中,一旦火箭彈末端速度較低時撞上鬆土或植被掩蓋的目標後就可能不爆炸。而且早期的69式火箭彈內部使用混合藥,它會在內部釋放酸性氣體導致引信因腐蝕變質,最終無法有效點燃,最後就無法觸發保險導致啞火。直到反擊戰後期,一線反饋的信息來後生產基地才通過改進內置藥配方改善了問題,歸根結底這一問題也同樣離不開特殊年代對軍工生產質量的破壞。

潛艇被商船擊沉的慘敗根源在次品武器!中美兩軍都曾因此受害匪淺

反擊戰時,用於打擊敵火力點的69式火箭筒曾出現啞火問題

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是我國自行設計的輕型滑膛無後坐力炮,同樣在反擊戰中被用於直射破壞輕裝甲目標和工事火力點,也使用尾翼穩定破甲彈。其彈頭有頭杆保證有利炸高,引信則佈置在彈體戰鬥部後方,發射藥用布包裹纏繞在環形尾翼前靠近檔藥柵定位。它的引信是破4式,不同於69式火箭筒的壓電引信,破4是非保險類的機械觸發型,其擊針座和慣性體結合,平時慣性體保險被開口環擋住,擊針不能刺發雷管。慣性體下端和引信體底蓋通過扭簧連接,所以慣性體相對引信體有扭轉傾向,但慣性體側面又被保險鋼柱卡住無法扭轉,導致保險突起抵住開口環,保證平日安全。發射後,在慣性作用下慣性體內慣性筒克服慣性筒簧的力量後坐,讓保險珠落入慣性筒,這樣其側面固定就此解除。此時扭簧作用下慣性體扭轉180度,就可以讓保險突起和開口環缺口對正進入待發。發射後,炮彈因減速慣性衝擊,導致擊針擊發引爆戰鬥部。這種引信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重量輕的特點,但卻缺乏設計側碰機構(可以讓通常起負面作用的部分側向力轉為對點火有用的力,讓引信觸發),這就使其在命中角較低、擦地或側向著地時發火率驟降。當時我方處於仰攻態勢,本就容易導致命中角不足,且炮彈擦地或側碰,自然容易出現啞火。所以,65式的設計也暴露早年間我國設計方面和技術的不足。

潛艇被商船擊沉的慘敗根源在次品武器!中美兩軍都曾因此受害匪淺

65式無後坐力炮在反擊戰中被用於直瞄支援

所以,日常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或小錯誤,都會導致部隊在實戰中付出血的代價。在武器研發和相應技術驗證時,任何馬虎都絕對不能被容忍。任何試圖投機取巧和多快好省的捷徑想法,也同樣要被徹底杜絕。如今,解放軍多方面武器技術的水平已達到世界尖端,越是尖端武器,就越要絕對保證每一細節的質量,任何看起來十分先進的技術也必須經過反覆驗證改進,才能避免其冒進的隱患一面影響發揮。所以,軍工單位監督者的冷峻和不近人情,也是對國防事業負責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