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這幾天,迪士尼真人電影公司出品的美版“花木蘭”還未正式上映,已經是水土不服口碑崩塌。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而在最強勁的北美院線,《花木蘭》歷經幾次改檔之後,迪士尼直接放棄院線上映的打算,自9月4日起直接在自流媒體平臺Disney+上線。

這當然是迪士尼公司迫不待已的自救行動,但也由此看出東西文化的巨大差異在未來面臨的艱難局面。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劉亦菲版《花木蘭》自成片開始就惡夢不斷,先是本來準備3月份在北美上映,但疫情來勢洶洶,最後《花木蘭》只能全球撤檔。

當然,除了《花木蘭》這部片子,今年的很多片子都因疫情被迫壓下,但《花木蘭》的更加不幸在於,中西方文化審美的差異和東施效顰後的一地雞毛。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就現在媒體上流出的成片來看,劉亦菲仙子還是很能扛得住看的,雖然她的“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有點滲人,但仙子就是仙子,雖然畫的像個傻姑,但還是很有美人效應的,至少我們一看這就是個美人。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但鄭佩佩版的媒婆眉毛簡直醜到天際去,雖然在國人心中,媒婆一直是個塗脂抹粉臉上長個大黑痣的“丑角”形象,但不可否認的是,鄭佩佩版的妝容簡直是聊齋裡蹦出來的黑山老妖。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當然,這是西方人眼裡一直以來的國人印象。

說到東西兩種文化審美的差異,就不能不先說說最先引起東西兩方差異的名模呂燕。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說實話,按中國人大部分人的思維,呂燕這種款式的女人在中國男人女人心裡可能都不能算好看,如果不是今天東西文化交流輸出,按中國人本地的思維能力,呂燕如果一直在國內發展,今天未必能紅透半邊天。

但在西方人眼裡,呂燕就愣是一個很能看的模特。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雖然說,模特可能更看重身材,但就藝術家的思維來說,臉起碼也要佔一部分比重的,所以,我當時才覺著東西方人可能確實存在審美差異的。

在外國,侃爺老婆金.卡戴珊算是非常受歡迎的網紅加美人,說實在的,我第一次看見這種噸位的美人,實在欣賞不起來,也有可能是男人更愛。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但縱觀那些西方網紅和東方網紅的差別,實在是一言難盡。

西方人眼裡的審美可能就是這種豐乳肥臀的重量級美人,而國人眼裡的網紅全是清一色的尖尖小巴巴掌小臉的小巧型型美人。

所以,東西文化的差異已經先天決定了迪士尼公司拍真人版《花木蘭》將會遭遇滑鐵盧的先天不幸。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再來就是,迪士尼版的《花木蘭》裡的場景被批的一塌糊塗,最具爭議的莫過於福建客家土樓。

在所有迪士尼的動畫電影或是真人電影裡,公主一定是有個城堡的,所以,英雄的花木蘭也應該是有個城堡的,因此才出現了被網友爭議的福建客家土樓。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花木蘭的故鄉據考證是在河南商丘,當然,這裡現在也修有木蘭祠。但無論如何花木蘭所處的時代是南北朝時代,雖然不能具體考證是哪一年,但肯定是南北朝無異。

而福建客家土樓則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距花木蘭所處的南北朝相隔了差不多一千多年。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因此,這麼大的差異被網友戲稱“穿越”,說是劉亦菲版的花木蘭就是一個“福建版的花木蘭抗擊廣西遊牧民族的故事”

當然,就這一點來說,國內的影視也有過各種笑話,但可能因為沒有迪士尼的名氣大,大家吐槽幾句也就算了。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但作為世界曾經一流的影視公司犯這種錯,就有點魯班面前耍大斧-班門弄斧的感覺了。

當然吐槽最多就是紅燈籠這個場景,在很多網友眼裡,紅燈籠雖然是中國的特徵,但紅燈籠可不是哪都能掛的。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在中國,紅燈籠象徵性非常強,除了春節和重大節日是沒有人會在家裡掛一屋子的紅燈籠的,滲人。

更不用說像祠堂這樣神聖的地方,在國人心中,祠堂是商議重大事情嚴肅的場合,在從前,甚至女人都是不允許被進入祠堂這樣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當然也有可能是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給西方留下的印象太深才會造成錯覺,覺得哪都能掛紅燈籠吧。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但《花木蘭》裡,祠堂裡堂而皇之掛著亮瞎人雙眼的紅燈籠,這在很多人心裡是被冒犯不可原諒的錯誤。

《花木蘭》雖然還沒有上映,但從影片現在的打分低至4.8分來看,影片翻盤的可能性也不會很大。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對一個國際上一流媒體拍攝出如此令大部分網友吐槽的影片來看,東西文化之間還是有很大的隔閡,在我們今天一直說,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家的今天,允許各種文化的交流和穿搭也同樣允許各種文化的融合和搬遷。

劉亦菲版“花木蘭”,翻車背後的文化差異

《花木蘭》今天的翻車固然有東西文化的差異在內,但更多的是,電影市場裡的粗製爛造,胡編亂改,灌水,無謂加戲,希望在未來我們能更多看到一些真正令人賞心悅目經得起考驗的好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