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身邊的“危險人物”

說話小心些,為人謹慎些,避開生活的誤區,使自己置身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動權。

為了朋友有時也要斬斷情緣

經常交往是朋友之間一件很正常的活動,按照常理來說。越是熟識的朋友,交往就越是頻繁,越是隨意,彼此間不分你我。

但是,在社會生活中,我們也常會因為各種原因而中斷交往,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彼此間還能還稱得上是朋友呢?

其實,任何人的答案都會是肯定的。古詩詞中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佳句。古文也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一說。朋友不在於什麼形式,而在於共同的精神實質這一真諦。也就是說,對於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們要常存愛護之心。特別是當自己面臨危險處境時,更首先應該想到怎樣保護朋友。那麼,斬斷情緣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例如清代,當湘軍在鎮壓太平天國立首功之後,湘軍將領均受到不同層次的嘉獎,曾國藩被授予世襲侯爵。這本來與清政府的允諾-“拿下金陵者為王”有差異,但仍然遭到滿漢大臣們的妒嫉。不斷向慈禧進讒言的大有人在,以至於連慈禧都覺得太過分了。但慈禧終究是個聰明的女人,她既不願讓別人借自己的手除去競爭對我,也不願殺戮有功之臣,在青史留下嗜殺的罪名,所以,慈禧用了暗中栽贓、調兵威懾、敲山震虎三計來警告湘軍收斂氣勢。

面對慈禧的警告,深諳儒家精髓的曾國藩豈能不知其意,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危險處境,而手下這班朋友的處境更加危險,因為一旦稍有差錯,清廷即不拿自己開刀,也要斬幾個追隨自己的人來殺殺自己的威風。所以,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斷情,讓朋友們各奔前程。

經過一番計議,曾氏兄弟做出了這樣的決定:一是將湘軍中的老弱之兵裁掉,這樣人數減少而質量益精;二是將湘軍分散,一部分由曾氏兄弟自己統率;一部分由左宗棠帶領,開進西北,這支軍隊後來在平定阿古柏叛亂,收復新疆戰事中又建奇功;一部分水師交給黃翼升統領,其他人馬全部轉入李鴻章的淮軍。

當時,對於曾氏兄弟這樣的決定,許多朋友並不理解,有的埋怨曾氏兄弟過河拆橋,有的認為清廷欺人太甚,想擁兵起義,與清政府對著幹。對於前者意見,曾國潘並不做過多的解釋,而對於後者的建議,曾國潘可是大為惱火,他狠狠申斥了這些魯莽之夫。他這樣做無非都是為了保全朋友和家人的性命,當然,同時也保全了自己的名節。

那麼斬斷情緣這一手效果如何呢?從曾國潘及其朋友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僅無一人再國湘軍過在而獲罪,反而被舉薦出去的朋友都有了更好的前途。

另外,對於不義的朋友,最好的處理辦法也是斷交絕交,因為不義是他的錯誤,你在可不必拿來懲罰自己。既然他不義,你為何還憂心重重,顧及其名譽?

當然,我們也要分清朋友所犯一念之差的錯誤或是無心的傷害與不義之舉的區別,不要動不動就斷義絕交。要知道,每當你從朋友之中除去一個人時,你的敵對陣營中就多了一股力量。因此,當你決心把他趕出朋友隊伍的時候,千萬要想好應變之計。

招同事妒忌者是蠢材

俗話說:“不招人忌是庸材。”但在公司一個小圈子裡,比如在你所工作的辦公室裡,“招人忌是蠢材”。

在職場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地方,你和你的同事都 是削尖腦袋往上爬,“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同事間往往相互猜忌,爾虞我詐,都在“力爭上游”。

你也許會有這樣的迷惑:自認為才華橫溢,勤奮工作,也頗得老闆的好評,在同事中人緣也不差。但每每遇到升遷或是加薪的機會總是屢屢錯過。你或許百思不得其解而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

更氣人的是:當你和某們同事為爭取同一職位或利益由暗鬥上升為明爭,雙方傾巢而動你來我往了幾百個回合後,卻了現另外一個才華平庸、遠不及你們二位的同事輕而易舉的攀到你們所爭奪的職位。

還有這樣一類同事,列舉出來的目的在於希望你千萬別學他們。這類同事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自知之明,他們往往好高騖遠,去與其他實力強大的同事競爭與自身能力不相符合的利益,好比拿雞蛋碰石頭,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你在與同事競爭的時候,如果往往只是注意將對手打倒,卻不善於保存自己,是不足取的。一方面要友好競爭。當然這不是讓你對同事當面對笑臉,背後捅刀子,而說要磨練自己“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氣。不要有太濃的火藥味,做到既通過正當競爭手段得到自己的位置,雙不至招來其他同事嫉妒從而惡化同事關係。另一方面,要學會在眾人的競爭中保存自己,在勢孤力弱的情況下,切記要夾緊尾巴,千萬不要露出要搏,要往上爬的樣子,成為眾矢之的,如果不顧自身的實力而盲動的話,只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認清身邊的“危險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