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以錦:我漂泊海上重讀了一遍《水滸傳》


範以錦:我漂泊海上重讀了一遍《水滸傳》| 幕天問答006

本期訪談人物:

範以錦:我漂泊海上重讀了一遍《水滸傳》| 幕天問答006


01.關於我的“閱讀四階段”


第一階段:中小學時期。這個階段是看到有什麼書就看什麼,基本是借來的,當時也沒有錢買書。

那時候我喜歡看書、讀報。我父親是鄉幹部,會有一些報紙,我就經常看那些報紙。小學的時候,學校裡面有薄薄的連環畫,數量少,沒有厚的圖書,我會找村裡面有書的人家借書來看,那時候我已經讀過《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說岳全傳》,還有高爾基的《母親》等。

後來上了中學,可以到圖書館借書。我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看了抗戰題材以及其他描寫革命戰爭年代的書,比如《苦菜花》《青春之歌》《烈火金剛》《紅巖》。還看了《聊齋》《紅樓夢》等書。那時候聽到圖書館有什麼書就借來看。


第二階段:大學時期。我讀的專業是政治經濟學專業,所以大學的時候就看一些關於政治理論的書,比如《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國家與革命》《聯共(布)黨史》等。還看魯訊的書。廣東作家歐陽山的《三家卷》、秦牧的《藝海拾貝》,也看了。


第三階段:參加工作幾年後,“文革”結束,過去有些看不到的書,包括禁書,可以看到了。我就去新華書店買之前未看過的書。比如《西廂記》《紅與黑》《金瓶梅》《簡愛》等。也買了一些有爭議的書來看。戴厚英寫的《人啊人》,以意識流的表現手法寫人性;還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這個時期,我還買了《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唐詩小札》。1982年買了《絕句三百首》,反覆看,幾個月後全背下來了。多年不看,現在也背不出來了。但有誰提起或在哪裡看到,就會有一種親切感。


第四階段:現在。我在高校工作,所以會看學術理論方面的書和論文,包括新媒體時代轉型相關的書籍。


02.那時買一本書的錢雖不多,但工資低,買書也得下決心


Q1:還記得您第一次被一本書“擊中”是什麼時候嗎?這本書給您帶來怎樣的心靈震撼?

範以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它的故事情節非常感人,讀下來很振奮人心。當時看了之後,主人公的堅強意志、不懈的追求和奮鬥精神讓我感到震撼,那時候很多中國人都會看這本書,有很大激勵作用。


Q2:就您個人而言,您喜歡看什麼類型的書呢?

範以錦:每個階段可能不太一樣。小的時候喜歡看“英雄好漢跟邪惡作鬥爭”的書,比如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說岳全傳》《西遊記》等。小時候思想還沒有定型,是憑興趣看書。上了大學以後就不同了,看書會考慮到現實、自己的志向和未來的發展。

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年老了,讀書的時間相對沒有以前那麼多,但是會更有針對性地為了解決我想解決的問題去讀相關的書。比如我現在看新媒體的書或媒體轉型方面的書,如《新媒體導論》《微信的力量》,最近快手也出了本書,我想研究快手就會讀這本書。


Q3:您認為閱讀在您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範以錦:對我來說,閱讀豐富知識,拓寬視野,而且對我的個人發展前景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參加高考那年,文科考試科目是作文、古文、政治、歷史、外語五科,前四科跟平時閱讀的積累有關係,因為我恰恰讀的書比較多,所以有幸考上了大學。那時我在讀的學校全校應屆畢業生一百六十多人,絕大部分報理工科,有十多人考上;幾十名應屆文科生中只有我考上大學。

參加工作以後,雖然不是新聞專業畢業,但到報社我能比較快地適應記者工作,這也跟閱讀量有關係。後來為了提升自己的新聞通訊寫作能力,我開始有意地練習寫小說、散文,那時候會看很多這類書和雜誌,注重書中的故事情節和寫作筆法。

後來我當社長後,讀了不少關於企業發展戰略和案例的書,這些書對我把握企業發展的方向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在這基礎上,我寫了第一本論著《南方報業戰略》,並獲得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Q4:您買過的最貴的一本書是什麼?

範以錦:一本書也值不了多少錢。叢書才貴。曾花2000多元買了《今古奇觀》中的其中一套(內有幾冊)。我很少買非常貴的叢書,年輕時買不起,年老了,也無法看那麼多書了。而且,圖書館有大量書可借。過去的書很便宜,一本《水滸傳》都不用十塊錢。就當時來說,《紅與黑》《簡愛》等是比較貴的書,不過買這些書還是非常值得的。


Q5:現在有一些人為了買一些很貴但是又很喜歡的書,超出了消費預算,開始“省吃儉用”。您覺得這樣值得嗎?

範以錦:為了買書而省吃儉用這個行為是對的。其實就目前的生活狀況,書還是買得起的。所謂“省吃儉用”也是相對而言。這事放在以前也是一樣的,當時書雖然便宜,但工資不高,買書也得下決心,然而這是非常值得的。知識的積累可以擴展視野,提升思維能力,有社會價值,相對應的,變現價值也會提升。比如職業會更好,發展平臺更寬闊,收入也會相對更高。


03.我漂泊在海上重讀了一遍《水滸傳》


Q6:您有沒有反覆重讀過好多遍的書?為什麼會重讀這幾本書?

範以錦:《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過去就是沉浸於書中的故事情節,長大之後就會開始考量寫作方法和時代背景,更深層次地理解書籍文學方面的造詣,分析其獨特之處,研究其飽含的思想對我們的啟發。


Q7:出門旅行或出差的時候,您會選擇帶上一本書嗎?一般是什麼樣的書?

範以錦:過去互聯網不發達的時候會帶書。我帶過散文集和小說集,也帶過《水滸》和《紅樓夢》。1975年我以記者身份隨著救助打撈局前往西沙群島,因海上救助任務,不能靠岸,就像漂泊在海上一樣。釆訪完了,還有剩餘時間,20多天裡我在船上又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水滸傳》。現在的話,出差的時候在手機上看文章多一些,書還是喜歡在家裡看。


Q8:因為您也是媒體記者出身,如果讓您去採訪一位書中人物或者作家,您最想採訪誰?您會問他什麼問題?

範以錦:之前做記者的時候,想見的人、仰慕的人見了不少,也都採訪過了。就現在來講,我挺仰慕作家王蒙,也想見到他,和他交流,但是還沒有機會。

他風華正茂的那個年代,作家深入體驗生活,能寫出很有震撼力的作品。如果我有機會採訪到他,我可能會問他,新的時期,現在的作家應該如何深入到大眾、深入到底層,從而寫出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他們以前為什麼可以這樣做?而現在的作家又應該怎樣做?


Q9:如果您只能帶一本書到荒島上過一個月,您會帶哪本書?為什麼?

範以錦:我可能會帶上兩種類型的書。一個是古詩詞,因為在荒島上會觸景生情,可以朗讀和背誦一些詩句。另外,我還會帶上一本難懂的理論書籍或者學術著作,在島上集中精力嚴肅認真地研究一下。


Q10:假如地球就要滅亡了,有3本書可以“倖存”,您希望是哪3本?

範以錦:我希望有三種類型;一是人類生命起源與進化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史,這個是一定要留下來的;二是關於地球演化形成及自然環境發展變化。三是浩瀚的中國文明史。如果還有第四本書可以倖存,相信許多作者想留自己的書,我能不能留下我自己的書?(笑)


Q11:幕天公益籌集城市的書籍寄送流轉到鄉村,幫助鄉村少年多讀書、讀好書。您覺得對於鄉村孩子來說,閱讀能夠帶給他們什麼?

範以錦:對孩子們來說,要想拓寬視野、廣泛地瞭解社會,單單靠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讀書可以瞭解到國內外的很多事情。厚積薄發,視野的寬闊對學習、成長、身心健康各方面都有好處。


Q12:如果要為中小學生推薦書籍,您會推薦什麼書呢?

範以錦:當下我會推薦張海波主編的《媒介素養》,現在中小學在推廣媒介素養教育,新媒體時代,小孩子也在使用媒介,但是很盲目。新媒體是什麼?它的特性是什麼?怎樣理性地通過新媒體傳播健康的信息?這些都是使用媒介過程中應該知道的。從小就要培養媒介素養。張海波研究了多年,他的有關培養孩子們媒介素養的書,南方日報出版社已經出版。

另外,四大名著和《唐詩三百首》也非常值得讀,四大名著無論是故事情節、寫作手法,還是思想價值,在今天看來依然是寶貴的。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底。

為什麼還要讀詩呢?因為詩詞比較簡練,對提升表達能力有幫助。另外,我覺得魯迅的雜文,也很值得看。



【本期薦書】

範以錦:我漂泊海上重讀了一遍《水滸傳》| 幕天問答006


範以錦:我漂泊海上重讀了一遍《水滸傳》| 幕天問答006


範以錦:我漂泊海上重讀了一遍《水滸傳》| 幕天問答006


【本期提及的書目】

《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

《說岳全傳》/《母親》/《苦菜花》

《紅樓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青春之歌》/《烈火金剛》/《聊齋》

《金瓶梅》/《國家與革命》

《聯共(布)黨史》/《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紅巖》

《西廂記》/《紅與黑》/《簡愛》

《藝海拾貝》/《人啊人》/《唐詩三百首》

《微信的力量》/《媒介素養》/《三家卷》

《唐詩小札》/《古文觀止》

《絕句三百首》/《今古奇觀》

《南方報業戰略》/《新媒體導論》



範以錦:我漂泊海上重讀了一遍《水滸傳》| 幕天問答006


範以錦:我漂泊海上重讀了一遍《水滸傳》| 幕天問答006

採訪| 馳馬不戴花

編輯| 馳馬不戴花、鯉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