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力量格局大變動 ,優先主義讓人反感,七大矛盾加深歐美裂痕

特朗普倆年多以來的美國優先主義,讓歐洲倍感陰風陣陣,可以說累積了一肚子怨氣,這不,今年的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德國總理默克爾與美國副總統彭斯懟上了,算是徹底地宣洩了一把積攢已久的怨氣。

此次穆安會上,美國副總統一點兒也不給東道主留情面,對歐洲一通數落,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默克爾則罕見地“點對點”逐條全面反擊美方的批評。默克爾的回應凸顯現美國與傳統盟友的分歧已經十分嚴重,大西洋裂痕在加大。

全球力量格局大變動 ,優先主義讓人反感,七大矛盾加深歐美裂痕

讓我們簡單梳理美歐目前的主要分歧點——

伊朗問題

彭斯批評法德英不顧美國製裁,允許歐洲企業繼續在伊朗開展業務。2015年7月,伊核問題六國美、德英法俄中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但特朗普上臺後不久就悍然退出協議,並對伊朗實施新的制裁,這讓歐洲大國十分不滿。安全方面,中東的安全局勢直接關係到歐洲的安全,在歐洲看來,伊核協議的流產必然嚴重影響地區的防擴散問題;經濟方面,美國要對違反美國製裁措施、繼續與伊朗交易的國家實施“次級制裁”,與伊朗有貿易和投資關係的歐洲企業面臨重大損失,於是英法德試圖繞開美國與伊朗設立特殊支付系統INSTEX,進行非美元交易,歐洲此舉雖然不會對美元霸權造成重大打擊,但繞開美元自成一套的苗頭必然引發美國高度敏感。

敘利亞問題

特普朗宣佈將從敘利亞全面撤軍之後,歐洲頗為意外,敘利亞局勢長期不能消停,一波波難民對歐洲造成嚴重衝擊,在歐洲看來,此時美國撤軍有“中途撂挑子”的嫌疑,是對盟友極不負責任的表現。此次穆安會上,默克爾指責美國的撤軍計劃,強化了俄羅斯集合伊朗的地位,她質問彭斯:“對美國人來說,突然迅速從敘利亞撤軍是個好主意嗎?還是會再次加強伊朗和俄羅斯施加影響的能力?”法國外長勒德里昂也質問美方,既然公開宣稱伊朗是敵國,為什麼還要在敘利亞製造一個可能有利於伊朗的權力真空?

歐洲防務自主化和北約軍費開支問題

今年1月22日,德法簽署《亞琛條約》,要加強反恐和軍事合作,支持建立歐洲防務聯盟,通過防務自主“掌握自己的命運”的傾向凸顯,被認為是在為組建“歐洲軍”佈局。而美國依然在冷戰之後強化北約的存在感,特朗普又向北約成員國施壓提高防務支出,顯然,這與歐洲防務自主的路徑相悖。此次穆安會上,彭斯再次告誡一些北約成員國的軍費支出仍未達到佔GDP2%的目標。

能源合作問題

歐洲尤其是德國為保證能源安全,尋求多元化策略,德國與俄羅斯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工程加緊施工。德俄在能源問題上的走近,讓美國十分不爽,此次穆安會上,彭斯表示美國強烈反對“北溪-2號”工程,特朗普還曾指責該管道項目使德國成為俄羅斯的“俘虜”。

貿易問題

特普朗為重振製造業發起的關稅戰威脅,讓歐洲盟友同樣如芒在背。尤其是美國要對歐洲汽車徵收關稅的大棒已經舉起,這讓汽車製造大國德國感到憂慮,默克爾就在穆安會上嚴厲批評美國計劃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對歐洲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路透社稱,德國研究機構新的研究顯示,若美國對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長期來看可能會使德國對美汽車出口減少50%,並嚴重影響對其他國家的出口。

武器採購問題

北約成員國土耳其曾在幾年前的防空導彈招標計劃中,一度選中來自中國的紅旗-9(外銷版),這讓美國十分惱怒,並拼命施壓直到把事情攪黃,而如今土耳其與俄羅斯持續走近並進行武器交易,也讓美國繼續窩火。此次穆安會上,彭斯批評北約盟國計劃向“對手”購買武器,他抱怨說“如果我們的盟友日益依賴東方,我們就無法確保西方的防務”。

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問題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22日在紐約簽署的《巴黎協定》,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後,便立刻宣佈退出,對此,法德等歐洲國家十分遺憾,法國總統馬克龍還曾就此與特朗普直接通話,當特朗普說要重新談判氣候協定時,馬克龍告訴他,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再談判!

實際上,慕安會歷來是美國及其盟國解決與世界其他國家分歧的重要平臺和契機,可如今會議的焦點卻轉向西方內部的分裂,正如俄外長拉夫羅夫所言,跨大西洋關係正在越來越緊張,“新裂痕形成,舊裂痕加深”。大西洋裂痕的加深與全球力量格局的調整變化息息相關,冷戰之後近30年的新一輪全球化已經漸漸修改了原有的力量對比,這必然要求世界政治版圖進行相應的修正,歐洲利益完全與“西方陣營”綁在一起的時代事實上正在終結,“西方共命運”已經被“美國優先”衝擊的七零八落,大西洋關係的主導原則正在發生改變,新的時代,歐洲只能重新構建自己的行為座標。

來源:環球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