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眼泪你懂吗?与其说“不要哭”,不如这样做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书,相信你也想和我一起去探寻真正“爱”的智慧,在亲子教养的道路上开启新的航向,逆风前行。

孩子的眼泪你懂吗?与其说“不要哭”,不如这样做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何培养孩子成长必备的7个能力:和睦力、进取力、情绪聆听力、执行力、复原力、决定力、

Day 1 孩子的眼泪你懂吗?与其说“不要哭”,不如这样做

孩子的眼泪你懂吗?与其说“不要哭”,不如这样做

有人说眼泪是一份礼物,每一次哭泣都被上帝收集放进了一个皮袋子里,等我们离开世界打开看的时候,发现里面全是珍珠。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哭着来的,哭成为孩子的语言,他/她用哭的方式和大人交流:饿了、累了、不舒服了……

但我们这代人很多其实是听着“不许哭”“有什么好哭的”长大的,关于哭的记忆好多时候是自己躲在被窝里面偷偷的哭,眼泪好像并不是被大人接受的东西。

直到我们长大,在成人世界打拼,哭,更是一件奢侈品。

于是,伴随着小小孩的到来,我们从一开始对“哭”手足无措,到对 “哭”的忍耐力越来越有限。一句怒吼“不要哭”了绝对是中年老父老母的日常“必杀技”,却忘了我们自己也曾经是那个爱哭的小孩。

我们常常很想搞定孩子 “怎么可以不哭”,却从没有思考过眼泪背后的意义。在这本书中,作者把孩子“哭”的情形进行了归类,包括因为难过、生气、操控和受伤,在每种情形下,我们都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1、 难过

孩子的眼泪你懂吗?与其说“不要哭”,不如这样做

一次,女儿因为一个小玩具被爸爸无意碰了,位置以肉眼无法辨明的角度“挪动”了一下,嚎啕大哭,嘴里还一直说“我好难过啊”。当爸的一脸无奈地看着我,感觉碰上了“宇宙无敌碰瓷王” 。

很多时候,父母因为觉得孩子“无理取闹”,往往选择无视他/她难过的情绪,而是去争论“明明没有移动位置啊”,当发现道理讲不通,最终便给孩子贴上“蛮不讲理”的标签。

但作者认为“难过”是一种情绪受挫,和受伤不同,可能不是别人的错,而是孩子一下无法接受某种现状。

因此,如果孩子无法从难过的情绪出来,父母应该同理孩子,尽量去安慰他/她,而不是去试图说服孩子。回到我们的例子,爸爸可以抱抱女儿,重复她的话“哦,这个位置移动了,爸爸也不知道怎么弄的,真是挺难过的…”慢慢把孩子带出受挫的情绪。

2、生气

孩子的眼泪你懂吗?与其说“不要哭”,不如这样做

在《菲菲生气了》这本绘本里,当菲菲的玩具被姐姐抢走,而妈妈却说应该轮到姐姐玩的时候,气极了的菲菲踢打、尖叫、咆哮,口中喷出大大的火,一气之下跑出了家门,去树林里面一个人哭了起来。

这种因为生气引发的哭闹,书中提到其实是为了求得关注,表达抗议。

在绘本中,菲菲最终爬上了一棵树,看着远处的河流和浪花,内心逐渐平静下来,感到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

我们面对孩子的生气时的哭闹,常常是要么论断孩子”气量小,动不动就生气”,要么以大人的方式“镇压”孩子。孩子可能表面平静了,但内心的怒气其实并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长此以往,孩子特别容易一点就爆。

所以,当孩子生气时哭闹时,父母可以以柔和的方式给孩子的生气提供选择。比如一起出去走走、或者让孩子通过画画发泄、或者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允许她独自待会儿

。总之,给生气的哭闹一个出口是非常重要的。生气是孩子的感受,我们不能去消灭它,而是去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表达生气。

3、操控

孩子的眼泪你懂吗?与其说“不要哭”,不如这样做

有的时候,孩子哭泣是因为想操控大人。比如一个孩子为了一块饼干或者为了玩手机而大哭大闹,而旁边的家长为了“息事宁人”只能向孩子妥协。

此时的哭闹已经变成了孩子手中最强有力的工具。

可是如果一个孩子在每次和大人的互动中都发现通过“哭”可以威胁大人,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小时候那个只想要一块糖的孩子长大后会如何来挑战父母、乃至社会的界限和规则呢?

面对孩子以哭闹来操控家长,怎么办?妥协还是抗争?如果我们原则是对的,该如何坚持?书中提到首先隔离孩子,比如带到某个无人的安静角落,不给哭泣的孩子注意力;其次在给孩子某种后果的时候,务必要有耐性等到孩子停止哭闹后。因此,当孩子想用哭闹来操控父母的时候,父母要坚定自己的界限和规则,但不能在孩子和自己都在强烈情绪中时去管教。

4、受伤

孩子的眼泪你懂吗?与其说“不要哭”,不如这样做

记得有次和女儿在外面散步闲逛时,我们“偶遇”了一个沙坑。“沙”对孩子来说,真是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经我同意后,女儿兴奋地冲过去,立即开始了她的玩沙之旅,一阵忙活下来,不仅手、身上,连脚上都满是泥沙,可她不时抬起头朝我一脸幸福地咧嘴大笑,明亮得直晃我眼。

一会儿的功夫,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玩沙的队伍,接着一对祖孙俩进入我的视线。老人手里拿着专业的挖沙工具,还有铲子和小桶,显然是有备而来。

“宝贝,我们就不要在这里玩了吧”。 “我不!”原来老人并不喜欢孩子来这里。

“宝贝,那你只能用这些工具玩哦,不能碰沙哦,不能把衣服弄脏了哦,不能……”还没开始玩,老人已对“宝贝”进行了一系列的“不能”叮嘱了。

当“宝贝”终于走下沙坑时,他站到了我女儿的旁边,开始用铲子这一下那一下的弄了起来。

不一会儿,“宝贝”显然感到无聊,当他看到女儿用泥沙捏出好玩的形状时,终于忍不住丢开了铲子,试图抓起一把沙。

此刻,老人突然提高嗓门冲着“宝贝”喊到”千万不能碰啊,看看你旁边那个小姑娘多脏啊,看看她的手,你可千万不能跟她学啊……” “宝贝”听毕立即转向我的女儿大叫到“你好脏啊!”,只见刚还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中的女儿就像一朵美丽的小花突然经历了一场暴风雨的摧残,小手呆在空中,愣了几秒后嚎啕大哭起来。

我赶紧跑下沙坑,紧紧抱住了女儿,心疼一万点。

我抓起一把沙,对女儿说:“你看,妈妈玩沙也会弄脏的啊,如果我不用手玩沙,我怎么知道原来它捏在手里是这样的感觉呢,冰冰凉凉的,好舒服啊!”

女儿听到我这样一说,慢慢抬起她的头 “妈妈,每个人玩沙都会弄脏的对吗” “当然!”我语气坚定地看着她。

“妈妈,他们那样说我是不对的!”

“是的!”

“我不用去理他!”三岁的她得出了一个最好的答案。我看着那双闪闪发光的眼睛,这朵小花在经历风雨后更美了。

孩子受伤的眼泪可能是最挑动我们神经的,却是跳不过去的。我们生在这个世界,怎么会不经历受伤呢,被误会、被指责、被欺负……是孩子成长的必然经历,因为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和掌控别人会对孩子做什么。

保护孩子是为人父母的本能,只是什么时候挡在孩子面前,什么时候允许孩子去经历实在需要智慧。但无论怎样,都请第一时间紧紧拥抱自己受伤的孩子,让他/她知道有人陪伴和理解他/她,不要让孩子独自去承受。因为每一次受伤后的拥抱才能让受伤的经历有可能成为孩子心里的力量,让孩子有信心保护自己去面对世间的恶,并仍然充满爱与盼望地拥抱每一天。

孩子的眼泪你懂吗?与其说“不要哭”,不如这样做

孩子的眼泪不是我们的敌人,消灭眼泪不是我们的目标,唯有我们能真正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也才能学习更加智慧的和自己的情绪相处。

所以,下次孩子再哭的时候,请试着去了解眼泪背后的意义,不要再简单的说“不要哭“了,让孩子也开始学会倾听自己哭泣的声音,成为更好的自己。

澳洲博客“快乐在这里”博主撒拉,提供给所有爸妈十句话代替“你别哭了”:

孩子的眼泪你懂吗?与其说“不要哭”,不如这样做

1、你可以伤心。

2、我知道这对你特别难。

3、我在这里陪你。

4、要不要跟我说说。

5、我听到了。

6、那真的很吓人/让人失望/让人讨厌/让人生气......

7、我愿意听你说哦!

8、我们来看看怎么解决。

9、我觉得你不希望被打扰,所以我只是想告诉你,我就在附近,等你准备好了,就让我知道,我们可以聊聊。

10、你觉得不公平,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