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成功的套路就是抓住人心

以前不是很懂所謂的“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是什麼意思。

後來,自己接觸了一些工作才明白,這句話說的不知道有多在理。

營銷套路成功的套路就是抓住人心。就是讓人產生好奇,讓人有窺探欲。有了好奇就能有興趣人群,有了興趣人群,就可以產生潛在用戶,有了潛在用戶,就有了購買用戶。

這一步步,一環環扣下來,就形成了一個營銷鏈。

這跟商品營銷有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商品的好壞一用便知,而一部劇好不好看,一部小說好不好看,你沒去看,始終都不能準確的說他到底好不好看,畢竟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

就拿目前比較火熱的改編來說吧。先有一個IP【就是原著】,然後IP被受眾知曉了以後,這就存在了一定的AI人群【興趣用戶】。這一部分人會為這個IP做聲量傳播,也就是口碑。比如某某室友安利說我最近看的一部小說挺好看的,劇情不錯怎麼怎麼的,這很容易讓沒看過的人產生好奇,然後去看。這種聲量傳播一定程度上就再一次幫助這個IP拓展了AI人群。

然後,這個聲量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傳媒公司就會發現這其中的商機,就會買下這個IP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或者是動漫,動畫,以及遊戲……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對這其中的人物,或者人物關係作出分析,之後會以這些人物為核心,來打造能讓目標群體印象深刻的點,也就是印象影響,比如所謂的CP。

CP本就是一種搭檔關係,和諧,能讓人覺得很美好。而在IP製作中就會放大受眾想要看到的這個關係點,讓受眾記住他們,這樣的軟印象感染,也是一種營銷手段。

就是利用受眾想要看到的興趣點做持續輸出,潛移默化去做印象記憶,久而久之就能讓人產生錯覺印象——所謂的,我磕的CP是真的。而這部分人,會成為他們的粘性用戶。因為他們相對其他類型的人粘性更高,互動性以及可轉移性更強,比較穩定。

這樣的人群用嫁接的手段,能讓他們轉移到下一部他們想要創作的內容中作為最基礎的AI人群,去做聲量影響,這樣就不愁他們的IP沒有用戶基礎了!

一個作品離不開營銷,一個成功的作品更離不開。營銷好的作品不一定質量高,質量高的作品,有可能營銷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