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熱還是寒溼?案例解析助你分清6種“溼”

溼熱還是寒溼?案例解析助你分清6種“溼”

“溼”在中醫範疇裡是邪氣的一種,也表示一種病理狀態。外感溼邪而引起的不適為外溼,其常與其他邪氣兼夾而至,如風溼、暑溼、溼溫等;體內津液運化失司而引起的不適為內溼,與脾相關者最為常見。

溼熱還是寒溼?案例解析助你分清6種“溼”

六種“溼”的對症用藥
根據最近人們由“溼”所引起的不同症狀,我們整理了六種“溼”的典型案例並對症用藥,內容如下:

一、脾虛夾溼
案例:張小姐外感風寒,久咳不愈,一星期前咳嗽好轉,幾乎不咳,但氣短乏力明顯,不思飲食,大便稀溏,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分析:久咳耗氣,脾肺兩虛,運化失司,溼濁內停,治宜補益脾肺,滲溼止瀉。用藥舉例:參苓白朮散(片)。

二、溼熱脅痛
案例:王先生有膽囊結石史,因工作需要經常應酬,三日前開始兩脅脹痛,大便不通,舌紅苔黃膩,脈弦。分析:應酬過度,溼熱蘊結,肝膽不舒,腑氣不通,治宜清熱利溼,利膽止痛。用藥舉例:利膽排石片。

溼熱還是寒溼?案例解析助你分清6種“溼”

三、寒溼洩瀉
案例:鍾先生體胖,愛喝凍啤酒,昨晚聚會,喝啤酒,吃魚生,半夜腹瀉如水樣,至今5次,腹痛腸鳴,體痛微惡寒,舌淡紅,苔白膩,脈濡緩。分析:體溼日久,過食生冷引動伏溼,寒溼之邪,困脾傷腸,治宜化溼止瀉,疏表散寒。用藥舉例:腸炎寧顆粒+藿香正氣(片/水/液/膠囊)。


四、脾胃溼熱
案例:洪小姐前幾日胃口大開,昨日起卻不思飲食,脘腹脹滿、口苦口臭,舌紅苔黃膩,脈滑。分析:此乃飽食過度,食滯內積,氣機被鬱,內生溼熱,治宜清熱化溼,醒脾消滯。用藥舉例:藿香清胃片。

溼熱還是寒溼?案例解析助你分清6種“溼”

五、痰溼風動
案例:黃阿姨近來常覺頭暈頭痛,胸脘滿悶,食少噁心,大便黏滯,舌淡苔白膩,脈弦滑。分析:脾虛生溼,溼聚成痰,引動肝風,上擾清竅,治宜健脾祛溼,化痰息風。用藥舉例:半夏天麻丸。

六、白帶過多
案例:劉小姐自小體弱消瘦,半年來胃口不開,腹脹便溏,短氣乏力,並開始出現白帶異常增多,色白清稀,舌淡苔白膩,脈濡滑。分析:脾虛日久,溼邪漸盛,下注白帶,治宜健脾益氣,除溼止帶。用藥舉例:除溼白帶丸。
夏天是溼氣最重的時節,溼氣重易積聚百病。注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輔以食療調節,才能有效遠離溼氣困擾。當出現症狀時,應及時就醫,避免症狀嚴重化。

(本文僅供專業人士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