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其時,為天地恆久遠

天生萬物,地長五穀。土地是一個農名的根。離開了土地,就等於離開了汲取養分的土壤。我決定要當一個農民了,一個腳踏實地,播種五穀的農民。因為我是農民的兒子,默默地耕耘是我的使命。土地滋養著穀物,更滋養著我們每個人的命!

萬物皆有其時,為天地恆久遠

晝行夜伏的打工生活,忙碌著別人的忙碌,被領導罵過,被同事誇過,放縱過,奮鬥過,自豪過,自卑過……感覺自己就像一隻被人玩耍的猴子。厭倦了每天的上下班,看清了你爭我搶的職場規則,毫無意義的爾虞我詐。陶淵明的《歸去來兮》又浮現於耳際,如果有一天迴歸田園,儘管種豆南山下,焉能草盛豆苗稀!讓生命迴歸最本真的狀態,悟道參禪,寧靜致遠。

萬物皆有其時,為天地恆久遠

這是一個職場民工的自省和自白。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農業文明的國度,城市無法取代農村。智慧來自農村,文化孕育於鄉土,城市是沒有文化的,因為它沒有文化生長的土壤,城市是以人為零件的工廠。而鄉村就不一樣,與自然同行,與天地共生,自然的風景不是人類可以效仿和創造的,天地造化之功,遠勝人為之巧。只有擼起袖子,手抓一把泥土,脫掉鞋子,捲起褲腿,踩在泥土裡,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大地的氣質,理解大地的神采!

萬物皆有其時,為天地恆久遠

一朵野花,一棵大樹,它們跟我們一樣,生長在土地,它們沒有煩惱,沒有鬥爭,春至而生,秋臨而敗,與天地共存,與萬物同在。這種樸素而野蠻的生長演繹著最動人的故事,這種出世的心態詮釋最完美的生命觀!

萬物皆有其時,唯天地恆久遠!生命只有一次,且把它演繹成一首長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