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被淹没的两座邯郸市古园林(王景春)

你知道吗?被淹没的两座邯郸市古园林(王景春)

清朝末年,不足三万人口的邯郸城,除丛台公园之外,还有两座小的园林,一座在城外,名曰“半园”;一座在城内,名曰“苗圃”。两座园名皆是园主人所起,含意很深。下面就分别将这两座园林介绍一下先说“半园”。据《邯郸县志》所载:“出东门外半里许,曰邯山,山之东有废地五、六亩,相传以为张氏亭园”。就是说“半园”在东门外半里许的邯山之东。邯山,就是邯郸本地人所说的“土山”。该园的具体地址就是现在的土山街以东,朝阳路以南,中华路以西,土山前街以北。清光绪时的进士王琴堂,撰书《王氏半园记》碑上曰:“此处不知几易主矣,表弟文山购得之,铲除荒秽辟为园,中凿长方池,植莲养鱼。池西岸建半间小棚,曰‘可鱼轩’。其东隅建小亭,曰‘向梧亭’,亭前植双梧桐。园东南隅有堆土旧窑,势高耸,因以为山,曰‘小邯山’,以西与‘邯山’对峙也。”可见此园从明代张氏以后,不知几易其主,到清末由王琴堂表弟文山而购买,购买后又重新进行修建。重建的园林,挖池堆山,山名曰“小邯山”,与西边的“邯山”(邯郸人称土山)对峙。这就说明该园林确实在土山以东。该园的主人王文山,设计此园时,是独具匠心。首先挖一长方形的池塘,塘西岸边建一小棚曰“可鱼轩”,是用来在此“悠闲垂钓”。他在“可鱼轩”之西,建一农舍小院,院内建一茅屋,屋后黄泥筑墙,墙头皆用茅草复沿。屋前左右各植红杏一株。小院乃篱笆墙而围,柴门正冲院内茅屋。小院之南有一畦田蔬,田边用竹篱与外相隔。田内有三株桃树,一株桃树之下,有一轳辘土井。小院北侧桑榆列行。树东塘北西瓜蔓铺地,如同绿色地毯。再看池塘,四周垂柳绕堤,塘中一南北长堤,将塘隔一为二,堤上建一小桥,桥东植荷;桥西鱼儿漫游。塘东“向梧亭”南边,拾阶而上,“小邯山”顶建一亭,名曰“夕望亭”。站在山顶亭前,半园全景尽收眼底。西望邯山(土山),静谧的山寺在夕阳之下仿佛一幅图画。每当季节来临,布谷鸟声声不断,颇有浓厚的农家野趣之味道。

你知道吗?被淹没的两座邯郸市古园林(王景春)

该院建好后,园主人王文山畅游验园,满意之际,感慨万千,曰“吾邯向无园林之胜。吾辟此园,虽借以为后半世节劳游息之所,而吾乡之父老子弟皆可随意游览、纳凉、休憩、莫或禁也。则是园半为吾有,半为众共,子与氏独乐众乐之义,是即名‘半园’可矣”。由此可见,文山私人出资建园,一半是为己安度晚年,一半为乡之父老,不受拘禁,真乃邯人之美德也!自此,该园除文山闲庭信步、节劳游息、钓鱼养性之外,一年四季乡人不断,春来,风筝游空;夏到,农夫消暑;秋临,秋千翻飞;冬至,玩童戏雪。平时,或亭下饮酒下棋;或池边钓鱼养性;或树下乘凉饮茶;或田间摘瓜品果,真乃为乡人建了一座“世外桃源”之处。

你知道吗?被淹没的两座邯郸市古园林(王景春)

若是遇上西边土山大庙会时,园内更是一番景象。土山上有一庵院,院的山门上方有一“邯山”二字的牌匾,人们都认为这山、这寺是邯郸的根,山上庙里的菩萨最灵,故香火不断。每年的阴历二月和九月是这里最大的庙会,山前的大广场上,卖牲口、农具、猪羊、家禽、粮食、籽种、山货、药材、日用、小吃等等,人山人海,再加上广场南边大戏楼演敬神戏,保平安,整个土山广场已经超了负荷,无奈,人们便流向了东边的“半园”内。园内到处都成了人,乡下农村来的人没见过大市面,进到园内,好像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到荣国府一样好奇,真是开了眼界,回家后,便向没来的人大谈“西洋景”,使人家眼馋的了不得!这时的园主人文山,对此情此景,不但没有嫉妒之意,反而更加得意,这就充分体现了邯郸人的高尚品德!

你知道吗?被淹没的两座邯郸市古园林(王景春)

上面说了“半园”,下面再介绍一下另一座园林,“苗圃”。“苗圃”位于城内文庙街西口(现清真寺)路北。在《邯郸县志》王琴堂的《苗圃记》中说:“表弟文山以孔庙(现清真寺东边)西儒学废署,乃创议开辟公园,籍以为游人憩息之所,遂首先捐资兴工。”就在文山创议捐资之后,各部门、绅士、民众、县署等皆都捐资,故时间不长,一座园林便竣工了。《邯郸县志》介绍说:“园中建一亭,曰圃香,其貌奕奕然;亭之后筑一假山,曰希圣,其势巍巍然;亭之前凿地为池,桥跨其上,植荷于中,其香馥馥然;山之西腹,建曲房三楹,可以棲迟,曰蜗庐,其形隐隐然;迤池之西南,数武建一轩,曰迎月,其象秩秩然”。

你知道吗?被淹没的两座邯郸市古园林(王景春)

从上面文字可以看出,此苗圃虽然占地不多,但园林设计,布局合理。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水池、游廊小桥,结构精巧,错落有致。以圃香亭为中心,亭北有一座假山,此山奇形怪石,曲壑老皱;山北是一开阔的“苗圃”,圃中青竹、杨柳、梧桐、榆槐新苗茁壮翠绿,亭东近临孔庙,有一月洞门相通;亭西有一回廊,曲径通往隐蔽之处的蜗庐,此庐三楹,古色古香,内设琴棋书画供人小憩;亭之西南,有一古轩,名“迎月轩”,此处可欣赏“月到中天”之夜景,有一种“举杯邀明月”的诗意之情趣。回首绕过圃香亭,进入亭内,亭前一池碧水,莲荷浮萍,馥香扑鼻,临池观鱼赏荷美不胜收。整个园林错落幽深,特别是“圃香亭”建筑不凡,红柱绿瓦,六角螺髻形极为罕见。总之,此园小巧玲珑,颇具江南园林之风格。

你知道吗?被淹没的两座邯郸市古园林(王景春)

此园,东临孔庙、明伦堂,县衙公署;东南乃光绪、慈禧之行宫;西与邯山书院为临;北有秦始皇诞辰处,真乃邯郸城内的黄金之地也。故平时游人不断,除官、农、市、商不断来此游闲之外,更多的是邯山书院的学子们。这些学子们乃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抱负远大。他们到此,或吟诗、作画;或写赋、填词;或弹琴、弈棋,激情满怀,都想“入痒、中举、进士”,晋而“独占鳌头”。充分体现了王文山当初创园时,命名“苗圃”之含意。王琴堂在他的《苗圃记》里写道“行见苗而秀,秀而实,实而材,为实业之先导。数十年后,葱葱郁郁,四野森林,追溯始基,则吾苗圃之记或不让为多事也”。

你知道吗?被淹没的两座邯郸市古园林(王景春)

上面所述两处园林,各不相同。城外一园名曰“半园”。该园体现了邯郸地方的农家特色,更含此园半为园主后半世“节劳游息”之用;半为家乡父老民众之用。而城内一园名曰“苗圃”,地处孔庙、书院、县衙、光绪行宫、秦始皇诞辰之地,含有深刻的文化气息,勉励学子们似青苗茁壮成长,将来成为国家之栋梁。很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火的摧残,这两座园林已成为历史,早已消失净尽,无一痕迹。

(供稿:邯山中原融媒)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toutiao.com/item/6818465379354935816/",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号观点。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如有冒犯,请私信立即删除。同时欢迎各类投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