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決定階層論:“成績差的人,註定要做農民工、清潔工?”

“學校的意義,是一種模擬階層。差生未來去做農民工、清潔工;中底生去做藍領工人,中等的做白領,中上的做經理,而我們(指成績優良的學生)的話,做CEO、董事長。”

01.

前幾天,知乎用戶「林盛兒」的一個回答在知乎上掀起激烈的討論,寥寥數語,便激起萬人口誅筆伐。

成績決定階層論:“成績差的人,註定要做農民工、清潔工?”

當事人原回答

以上是「林盛兒」用戶在2014年讀高三時發表的言論,這不是爭議的爆點:5年後,2019年,這位用戶被社會毒打至奄奄一息——這是現實對他最好的“回報”。(報應見下文)

中國有句古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一位初中畢業便早早輟學的孩子,經過自己不斷打拼,終將形成自己的商業帝國。他叫宗慶後,他的品牌有一個婦孺皆知的名字,「娃哈哈」。

成績決定階層論:“成績差的人,註定要做農民工、清潔工?”

老道有一個朋友,上學時經常調皮搗蛋,數學是他的薄弱項目,絞盡腦汁也記不住那些複雜的理論和公式。

他雖成績不行,但為人寬厚謙卑,人人都喜歡與他做朋友。他現在是一家大型公司的人事部經理,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生下來,老天爺都給了一個吃飯的傢伙。有的是一副好口才,有的是一顆機靈腦袋,有的是一個健壯的身體,有的甚至是一根打狗棍。職業沒有高低之別,每個人努力的方向是什麼,我們都沒有資格去歧視他人。”

02.

經歷了三次高考的馬雲在某大學演講中說:“身邊的有些同學,是真的會讀書。我要記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東西,他們可能三分鐘、五分鐘就背的滾瓜爛熟。但沒辦法,他們還是在給我打工。

這與漢高祖劉邦的那番話有異曲同工之妙:“計謀,我不如張良;治國,我不如蕭何;作戰,我不如韓信。但他們都為我所用之。”

成功者成功之後,往往是謙虛謹慎的,因為他們知道成功的背後意味著什麼。用戶「林盛兒」僅僅是幻想著自己光明的未來,便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試想,假如他真的成功了,又會如何苛責下屬、鄙視窮人、為難服務者?

03.

什麼是學習?

坐在課堂裡,翻開教科書,聽老師講一節又一節的課,這是最直觀的學習。

但不坐在課堂裡的人,並不代表著他不學習。

宗慶後從一個初中畢業生到調度員、再到推銷員,一步一個腳印,受過的教訓、學習的經驗,未必比十年寒窗的書生少。課堂可以教給你知識,但不能教給你現實。

多少前人留下的教訓,是「林盛兒」沒有學習到的。在學校裡成功的他,一旦到了現實社會,更需要學習新的東西,比如:機遇、人際、堅持。

五年過去了,這位優秀學生成為CEO、董事長了嗎?他那些成績差的同學又成為他所鄙視的農民工、清潔工了嗎?

他的同學暫不清楚,但他,顯然沒有。

成績決定階層論:“成績差的人,註定要做農民工、清潔工?”

林盛兒現狀:找不到工作,跟家人不和。

曾經鄙視一切的人,經歷了社會的毒打,變成了一個畏畏縮縮的人。

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眼高手低卻傲視一切的人,必然要經受現實社會最毒的鞭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