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復工復產中的形式主義

抓好疫情防控下的復工復產是目前多數省份的頭等大事。然而,也有一些企業反映,一些地方在推進復工復產過程中存在形式主義,嘴上言必稱服務,實惠一個沒落實,甚至設置重重門檻,讓本已復產困難的企業遭遇更多煩心事。

一段時間以來,全國各地都掀起了復工復產的熱潮,不少地區和行業的復工復產率已經達到90%以上。在企業復工復產的過程中,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的幫助和支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一些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的幫扶督導工作也卻摻雜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色彩。

“各級領導來了幾十次、各個部門的幫扶文件一遍遍發來。但關心都只在嘴巴上、文件上,就是落不了地。”某地區一家明星企業負責人感慨,他們公司是縣裡的納稅大戶,各級部門到縣裡看企業復工復產情況,一定會去該企業噓寒問暖。然而“一企一策”的口號喊完了,落實幫扶的政策卻沒盼來。“幫扶督導”沒給企業帶來實惠,甚至還給企業添了亂,加重了企業負擔,擾亂了企業復工復產的合理節奏,制約了企業的復工復產。

警惕復工復產中的形式主義。領導去了幾十次、幫扶文件發了一遍遍,口號喊得響,話說得好聽,但就是不見政策落地;上級已經出臺相關費用減免政策,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形成政策梗阻;罔顧企業實際情況,用指標、排名一刀切地逼企業復工復產;設置繁瑣僵硬的復工門檻,增加企業的復工難度等等。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地復工復產腳步正在加快,但不容忽視的是,一些形式主義表現在推進復工復產工作中死灰復燃。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滋生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危害更大,讓企業更加反感和牴觸,值得各地各部門深刻反思和高度警惕。

復工就是穩就業,復產就是穩經濟。為全力應對突發疫情,我國經濟運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停擺”。目前,境內疫情得以基本控制,儘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如期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是當前十分緊迫的工作。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應恪守行政之手的權限邊界和底線,應該遵循科學原則、效率原則和市場規律,依法辦事,貫徹落實好“放管服”的要求,該做的一定要做到位,給企業真正的獲得感。要提高復工復產效率,圍繞解決企業用工、資金、原材料供應等需求,有針對性地精準施策,打通“堵點”、補上“斷點”,減輕企業復工復產壓力,通過不跑腿審批、不見面審批、無紙化審批等創新審批,減少條條框框對企業復工復產的束縛。要提高抓復工復產落實的能力,優化工作流程,簡化工作程序,創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因地制宜地幫助解決企業復工復產中存在的問題,把工作做得實些、再實些。

摒棄復工復產中的形式主義。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監督,及時發現糾偏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問題,對在服務保障企業復工復產中敷衍塞責、推諉扯皮、消極應付、不擔當、不作為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肅問責,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堅強保障。各級各部門和黨員幹部要加強作風建設,強化擔當精神,摒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絕不能讓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病症”侵蝕復工復產,影響國計民生。(潘鐸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