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全球漲價,你買的咖啡會變貴嗎?

記者 | 劉雨靜

編輯 | 牙韓翔

疫情當下,全球的咖啡需求不降反增,咖啡生豆價格也有所上漲。據CNBC、Business Insider等媒體報道,自二月起,阿拉比卡咖啡豆的ICE期貨交易價格上漲了17%,五月交割的紐約阿拉比卡期貨價格上個月上漲了15%。

出現這一價格浮動的主要原因是供應鏈和運輸暫停帶來的供不應求。疫情當下,多國進入封鎖和出入境管制狀態,導致咖啡豆運輸出現供應鏈中斷的問題。而疫情帶來的整體恐慌,也造成咖啡採購商加大力度的訂購。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短期內你喝到的咖啡價格也會因此變貴。

“比如雲南種植的咖啡豆,18年本地統貨生豆(質量一般並且未分級的咖啡生豆)在產地的收購價格,約為1公斤12到14元人民幣,經過各種流轉貿易成本,從產地再到工廠裡成本累加後約為20元,”咖啡行業專家王振東對界面新聞說,“而1公斤生豆平均能做50杯咖啡。在一杯30塊的咖啡裡,生豆作為原材料價格佔比很低。”

甚至在外賣時代,當疫情和線上消費讓人們逐漸習慣了外賣咖啡,包裝成本對於咖啡店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王振東表示,由於外賣的普及,咖啡店必須在包裝上下功夫,才能保證咖啡在外送途中減少潑灑。“包材成本有時比咖啡豆成本更高,”王振東說。

“一般應對生豆漲價的方式無外乎控制成本、研製和尋找其它可替代的豆種,”精品咖啡品牌Seesaw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說,“但有些豆種無法替代,它只能在某幾個產地莊園種植。實在沒辦法才會漲價。” Seesaw表示,目前還是會想辦法控制供應鏈成本。

而諸如星巴克這類的大型咖啡品牌,除了擁有自己的咖啡莊園外,還與咖啡豆供應商長期合作,因此受到短期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小。

事實上,從一杯咖啡的成本構成而言,咖啡豆本身的成本並不佔大頭。牛奶、固定成本分攤、門店租金、人力成本、包裝成本等等,對咖啡成本的影響比咖啡豆更高。

比便利店咖啡為例,我們曾報道過便利店咖啡的價格構成:便利店咖啡之所以售價能控制在10元左右,除了與大型咖啡生產商合作、壓縮咖啡生豆採購價格以外,標準化全自動的咖啡機也壓縮了人力成本,店員只需要按幾個鍵就能一邊收銀一邊做咖啡,不需要單獨聘請專業咖啡師。

這其中只有牛奶成本是很難壓縮的,便利店咖啡使用的牛奶,多為味全、明治、朝日等品牌的冷藏奶,牛奶成本甚至高於咖啡豆成本。

咖啡豆全球漲價,你買的咖啡會變貴嗎?

不過,由於成本構成不同,咖啡生豆的價格波動可能對速溶咖啡、RTD咖啡(即飲咖啡)生產商影響更大。

除了阿拉比卡咖啡生豆漲價,羅布斯塔價格也有波動。彭博社報道顯示,羅布斯塔咖啡豆同樣遇到原產地供應鏈受阻而價格波動的問題。以羅布斯塔主產區越南為例,4月2日,為控制疫情越南宣佈一些地區封鎖,當日越南羅布斯塔期貨交易價格便上漲了3%。

現磨咖啡採用的咖啡豆品種大類多為阿拉比卡。這個品類價位更高,品質也相對更好;而通常,速溶咖啡等包裝咖啡採用的是羅布斯塔咖啡豆,它咖啡因含量高、種植成本低。

對於包裝咖啡生產商來說,由於本身走量,毛利率也較高,比如即飲咖啡毛利率能達到70%。因此原材料的價格波動,反映到公司利潤上則會影響較大。不過目前來看,這對消費者端的影響也可以忽略不計。

此外,從長期來看,咖啡生豆的價格上漲是否會持續還是未知數。

事實上,儘管短期內人們對咖啡的需求有所上漲,但長期來說,疫情帶來的消費萎縮預計會帶來咖啡需求的下跌。國際咖啡聯盟執行董事José Dauster Sette表示,他們的預測模型顯示,GDP每跌1%,咖啡消費就會跌0.95%。

“從長期來看,人們的社交需求被壓縮,很多行為都轉到了線上,這其實對咖啡店生意和咖啡生豆價格都會造成影響。”王振東對界面新聞說。

長期角度,作為農產品,咖啡生豆價格的波動是常態。除了供應和需求問題,咖啡生豆對倉儲條件要求較高,在高倉儲成本之下,咖啡生豆往往要求儘快流轉,不能壓在手裡;還有人民幣本身的價格波動等等……這些因素都是導致生豆價格波動的原因。

“事實上,目前來看生豆價格上漲也有一定好處。”王振東說,“過去生豆價格被壓得太低了,對於農民來說很不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