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勳復辟失敗被通緝,全國上下罵他是逆賊,孫中山的評語很公道

張勳復辟失敗被通緝,全國上下罵他是逆賊,孫中山的評語很公道

他戎馬一生只為了能夠光復大清;他反時代而行誓不剪辮,被稱為"辮帥";他雖為馬上將軍,但是仍心繫百姓,關愛士兵,在民眾之間有良好的口碑。

他雖然復辟失敗,但是卻被網開一面,最終在天津經商,並且仍有許多政客邀請他,但他一一回絕。他就是"辮子軍大帥"——張勳。

他處於清朝末年,是中國近現代的北洋軍閥。在那個許多清朝官員紛紛剪去辮子加入國民革命的年代,他毅然決然的擁護滿清的旗幟,一心效忠滿清皇室,堅決不剪辮子,以至於他的軍隊被稱為"辮子軍。"

戎馬一生的張忠武

他雖然在這件事情上表現得十分愚鈍,不聽教化,不懂得時局變遷,但是他確實一個十分有能力的武將。

張勳復辟失敗被通緝,全國上下罵他是逆賊,孫中山的評語很公道

張勳曾在甲午戰爭時期,駐守奉天;後來到被調配到山東鎮壓義和團運動;還曾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隨從侍衛;溥儀即位後,任江南提督。可見此人的政治手段和軍事地位都是不可撼動的。

他為什麼對清朝如此念念不忘呢?張勳本是許家少爺的一個奴僕,但是被許家少爺推薦去當兵,於是從此發跡。後來的張勳一路往上爬,沒有辜負那些幫助過他的人。

張勳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豪爽之人,他後來想要去感謝當初的許家少爺,但是那人淡泊名利,他也就只好作罷。

但是他一直沒有忘記那個讓他成長的並且登上高位的清朝朝廷,所以他堅持擁護清朝統治,他認為清朝是好的,是保護他的地方,所以他一直寧願與歷史的車輪作對,也不願意承認清朝已經成為歷史。這是他的個人經歷影響他而來的。

同樣的,張勳也是有私心的。如果說他的一系列行為使得其他人也有同樣的做法,如果最終清朝復辟成功,他張勳無疑是開國功臣,是這條食物鏈的頂端。

這樣他就可以繼續坐擁他所得到的榮華富貴,但是如果清朝滅亡了,那麼他就不可能在民主的社會中再得到以往的好處。因此不論是出於客觀原因還是主觀意願,他都希望並且支持清朝復辟。

張勳復辟失敗被通緝,全國上下罵他是逆賊,孫中山的評語很公道

張勳復辟

1917年夏天,張勳帶領自己不足一萬的"辮子軍"衝進了紫禁城,將困在城內的溥儀重新扶上皇帝的寶座。張勳復辟就此開始。

那時的大總統黎元洪並沒有實權在手,反而總理段祺瑞有兵有權,因此兩人總是水火不容。兩人就是否與德國開戰一直僵持不下,各自堅持自己的觀點,為此還產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府院之爭"。

黎元洪想要罷免段祺瑞的總理職位,為此段祺瑞借張勳之手想要除掉黎元洪,因此支持張勳的復辟。因此張勳在段祺瑞的幫助下,非常順利的進入京城,而後又有許多遺老遺少的支持幫助,才讓張勳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攻破紫禁城,復辟成功。

隨後張勳致電各省,要求"遵用正朔,懸掛龍旗"。那時候已經是民國年間了,那裡還能夠尋得大清的旗幟,但是沒有辦法,只能夠東拼西湊用紙糊的旗幟來充數。京城內,一時間出現了許多有著大辮子的軍人,讓百姓們錯愕不已。

張勳復辟失敗被通緝,全國上下罵他是逆賊,孫中山的評語很公道

但是張勳的復辟就如同那紙糊的清朝龍旗一樣,一陣強風襲來,就破滅不在了。張勳復辟僅僅維持了12天,如同泡影一般的。但是它的影響確實是巨大的。但是當時民主共和的觀念已經深入民心,突然的復辟讓民眾的反抗聲音越來越大。

那時候各個軍閥割據一方,已經不可能再聽從這突然而來的清朝復辟。果不其然,在全國的呼聲下,各省的軍隊從擁護復辟變為了保衛共和。

張勳進京將黎元洪趕了出來,清除了段祺瑞的障礙,這時也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段祺瑞的了。因此在天津的段祺瑞就在這民生的呼喚中起軍了,前往京城討伐張勳。

最終張勳終究拗不過時代的步伐。張勳躲入了東郊民巷的荷蘭大使館,才得以逃過一劫保存了自己的性命。但是大清的復辟終究是失敗了,僅僅存在了12天。張勳的復辟更像是一場鬧劇,就像是在順流的河水中有一粒沙塵想要從下游衝向上游。但是他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自從張勳復辟後,北洋集團的利益化更加的明顯。還造成了兩黨之爭,更甚至於更多的有志青年嶄露頭角。

張勳復辟失敗被通緝,全國上下罵他是逆賊,孫中山的評語很公道

身為鬧劇,卻有善終

張勳復辟失敗後,一直被當做笑料。按說這樣的人在當時情況下,應該會被所有人討伐,但是他卻被網開一面,最終落腳在天津,還靠經商發家,直到終老。

之所以有此善終,只因家中有賢妻——曹琴。這位曹夫人可謂是有大智慧。當她知道張勳想要復辟大清時曾多次勸誡,可是無奈張勳並不聽從曹夫人的意見,因此曹夫人只能夠另做打算。

曹夫人曾暗中買通了國民革命軍政府,為了給自己和張勳能夠留條後路。正所謂"家有賢妻夫禍少"。正是她的先見之明,以至於後來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的理由特赦了張勳。那以後,張勳也就老老實實的跟著他的妻子曹夫人安家在天津。

當然,這一點並不能夠完全說明張勳為何最終能夠有個好下場,還在於他自身的品性。

前面也說過,張勳這個人雖然對於復辟這件事有著愚忠的潛質,但是他非常的會做人做事。

張勳復辟失敗被通緝,全國上下罵他是逆賊,孫中山的評語很公道

他對於自己的軍隊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有士兵重傷,他都會過問關心,以至於所有人都對他非常感激。

並且當張勳復辟失敗被通緝以後,他也再沒有掀起什麼大風大浪,全國上下罵他是逆賊,他也沒有做出什麼強烈的反映,任人說道。正因為他可能是沒有力氣,也可能是隱忍,所有人都認為他不能再掀起大風大浪,也就不過多的關注他了。

孫中山的評語很公道:"清室遜位,本因時勢。張勳強求復辟,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自可憫。文對於真復辟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之也。"十分的中肯。

我們在現在看張勳的事情覺得十分的可笑,但是回頭想想有多少人能夠像他一樣。他心中嚮往著清朝。於是無論有多少人阻礙,都一往無前想要復辟。雖然最終註定失敗,但是仍想要拼死保護自己心中的信念。

如果我們心中也有一份這樣的信念,會不會也變得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