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開進貧困村 鐵路駐村書記“點亮”山鄉

新京報訊(記者 曹晶瑞)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為帶動鄉村旅遊、方便百姓出行,鐵路部門增加了旅遊列車的停靠,位於京原鐵路線上的奇峰塔火車站就是其中之一。

奇峰塔火車站原來只有一趟“公益性慢火車”停靠,每天,北京西開往大澗的6347次列車,全程7個小時10分鐘,沿途要經過30個站。列車運行4個小時之後,就會停靠在奇峰塔火車站。這個站因建在奇峰塔村而得名,而奇峰塔村曾是河北易縣貧困村之一。這村既無奇峰也無塔影,傳說中村裡曾經有座“震虎塔”,不過早已消失數百年。這個村是鄉道422的盡頭,三面大山環抱,一面臨河,交通閉塞。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的京原鐵路穿村而過。

這裡山多地瘠,長期以來,村民主要靠種植玉米維持生計,看老天爺臉色吃飯。2016年初,這個村共150戶計485人,建檔立卡60家貧困戶205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2.2%。村裡年輕人基本外出打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直到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石家莊鐵路辦事處駐奇峰塔村第一書記張明的出現,讓這個偏遠的小村莊悄然發生了改變。

火車開進貧困村 鐵路駐村書記“點亮”山鄉

奇峰塔火車站見證這個小村發生的變化。李溢春 攝

村民把縣裡發放的養殖羊吃了

“窮得超乎你想象。”4月21日,駐奇峰塔村第一書記張明告訴記者他當時剛剛駐村扶貧的場景。用報紙糊窗戶、支火爐時的場景,張明至今記憶猶新。

翻開村裡的臺賬,張明眉頭鎖得更緊了。全村150戶485人,建檔立卡60家貧困戶205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2.2%。原因是怎麼?接下來工作怎麼開展?一系列問題在張明的腦袋中環繞。

火車開進貧困村 鐵路駐村書記“點亮”山鄉

奇峰塔村村貌。李溢春 攝

一家一家敲門,一家一家聊,張明開始挨家挨戶調查走訪,想嘗試從村民那找到奇峰塔村貧困的根源。然而,村民們對這個扶貧幹部滿是冷漠和懷疑。“大家好像都覺得這事兒跟自己沒有太大關係。”張明說,奇峰塔村村口有個石碑刻著幾個字,“河北省整體扶貧開發工作示範村”,可當時村民卻依然過著窮日子,或許這也是大家對自己如此冷漠、懷疑的原因之一。

“有一年,縣裡給奇峰塔村每戶村民家發了兩隻羊,那是縣裡實施的對於山區貧困村發展養殖的扶貧舉措。可發到手裡沒多長時間,大部分村民就把羊賣了、吃了、涮了,只有少數幾戶人家把羊養起來了。”

拔掉根深蒂固的“窮”根子

隨著走家入戶的調查與摸底,奇峰塔村貧困的根源逐漸浮出水面。

“如果把貧困問題看作一種生命體的‘貧血’狀態的話,解決貧血問題應該不僅僅著眼於‘血’本身,還要關注打造一個更加‘健康強壯的身體’,從整體上提升肌體的造血能力。”張明向新京報記者說道。

扶貧先扶志,拔掉窮根子;心裡先有數、強基抓幹部。為了確保脫貧工作紮實有效推進,駐村不久的張明便充分發揮在鐵路從事宣傳的本行優勢,在村裡掀起了宣傳風暴:一個月內,他先後與村兩委班子主要人員談話溝通28次,召開“兩委”班子會議6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和全體黨員大會各一次。

“交通閉塞,觀念不能閉塞;自然環境惡劣,思想決不能惡劣”——張明駐村四個月的時候,曾經在易縣縣委精準脫貧駐村幫扶交流及扶貧政策培訓會議上發言,一語道出了他拔掉奇峰塔村根深蒂固“窮”根子的秘籍與關鍵所在。

重整兩委班子重新摸排建檔立卡貧困戶

村民思想意識如此,村“兩委”班子怎可能逃得了關係?其實,剛一進駐到奇峰塔村,張明就發現了村兩委班子的問題。

入戶調查過後,強抓基層幹部被張明提上日程。他迅速恢復村級黨組織活動,強力抓黨支部建設,按期開展黨課學習教育,在村裡選拔勞動致富能人和積極為村脫貧做出貢獻的人優先列為入黨積極分子;他指導“兩委”班子制定村規民約挨家挨戶徵求意見;按照“兩不愁、三保障”、“五看、五不錄、六優先”的標準,重新對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摸排核實,全部進行公示。隨著問題癥結的找準,張明開始按方抓藥大刀闊斧地行動。

火車開進貧困村 鐵路駐村書記“點亮”山鄉

張明在村裡開會。李溢春 攝

“張書記你怎麼總是開會啊,這半年給我們開的會,超過了過去的幾十年”,一位村幹部在張明駐村半年之後曾經向他發牢騷。隨著脫貧工作的強有力推進,這位村幹部終於明白了張明“總開會”的重要意義——脫貧能致富並且守得住,就必須培養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扶貧隊”,選出村民們信得過、靠的住的村“兩委”班子領頭人。

於是,一名大學生村官、村裡幾個頭腦靈活善於經營的致富帶頭人,進入了張明的視野。以集體產業脫貧為牽引,他們加強村集體造血功能;以加強基層組織脫貧為保證,發展充實一批新黨員。

村民們結束了祖祖輩輩靠老井吃水的日子

最讓村民驚訝的是,多年沒有動靜的村裡,在張明到來之後終於有動靜了。

一年多的時間,籌建“光扶發電”集體產業,修建全新的現代化的村“兩委”辦公室和農家書屋,新建兩處公共文體活動場所,村裡多年的擺設大喇叭終於響了起來,黨的聲音、扶貧的政策、生活小常識等內容,村民足不出戶就一清二楚。

讓鄉親們看到希望,摸得到、享受到日子改變帶來實惠,雖然興建集體產業、飲水、修路、照明等等一系列脫貧規劃與藍圖在張明腦海日漸清晰起來,但事無鉅細,哪裡才是真正的突破口?張明根據村裡實際情況,在產業上做起了文章。

他在縣政府的安排下,利用村“兩委”辦公室地點及部分村民屋頂建設的20千瓦分佈式光伏扶貧電站,僅此一項每年就為村集體可穩定增加收入2.2萬元。而他又指導村“兩委”利用這筆資金,實現了對村民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全覆蓋,全體村民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紅利。

“轟隆隆……”打井機轟鳴聲將整個奇峰塔村莊喚醒。僅僅5個月後村民們就喝上了兩口100多米深水井湧出來的安全放心水,告別了祖祖輩輩靠吃老井淺水艱難度日的時代。與此同時,94盞光伏路燈也陸續安裝到位,奇峰塔村的夜空就此被點亮。村民們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的村莊也可以如此美麗。

“奇峰塔村最美的就是夜晚的星空。這裡遠離都市、空氣清新,每到晚上數星星,有種很美的意境。”張明對記者說。

火車開進了奇峰塔村

村民心裡想的事,張明裝在心裡,並積極想辦法解決。“要想富、先修路。”這對於在鐵路工作多年的張明來說有著更深的體會。

奇峰塔村地處拒馬河中游,雖然在這裡生活比較艱苦,但是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和清新的空氣,與下游人們耳熟能詳的十渡、百里峽等著名景區景點本就是山水同體,開發旅遊資源實現脫貧致富有效的措施。

火車開進貧困村 鐵路駐村書記“點亮”山鄉

奇峰塔站。李溢春 攝

在張明的積極努力下,原來因鐵路被分隔的村莊與田地最後一百多米的斷頭路也被打通。另外,五一到十一期間,旅遊列車也會在奇峰塔站停靠,極大方便了村裡村外鄉親們出行。

而今,從北京西站出發,只需花上9.5元,4個小時就能抵達奇峰塔村。

此外,奇峰塔村20千瓦分佈式光伏扶貧電站、2口深水井及其鋪設入戶主管路、新修的三條道路、500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6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以及運動器材、農家書屋和多功能廳等項目都已完成。

依舊惦記村裡的山山水水和父老鄉親

“張書記,吃了沒?”“張書記,又忙去了!”“張書記,到家坐會兒吧。”走在奇峰塔村的路上,村民不斷向張明打招呼。“張書記在村裡沒有他不知道的事,雖然離開了兩年了,但我們村民念念不忘,田間地頭、茶餘飯後經常提起他”,一位村民說。

火車開進貧困村 鐵路駐村書記“點亮”山鄉

村民和張明(右)。李溢春 攝

時間定格在2018年3月20日,農曆二月初四春分的前夜。儘管,山裡的積雪還未消融,但畢竟春天的腳步已經來臨。帶著“河北省扶貧脫貧先進駐村工作隊”與“河北省扶貧脫貧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的榮譽,張明正式告別了這個他戰鬥工作生活了兩年多的小山村。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人們對鄉村生活的美好願景。歲月不居,一轉眼離開奇峰塔村也快兩年了,張明話裡話外依舊惦記著那裡的山山水水和父老鄉親。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柳寶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