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遂昌發力“未來鄉村”新變革:鄉愁可寄 未來可期

浙江遂昌發力“未來鄉村”新變革:鄉愁可寄 未來可期

蕉川村,村民愜意地在河邊散步 奚金燕 攝

中新網麗水6月1日電(記者 邵燕飛 奚金燕)中國鄉村何去何從?庚子年初,一場疫情加速了鄉村發展和治理等方面的深層次思考。

在浙西南,一座小城已率先行動。借力“新基建”機遇,遂昌搶抓數字經濟產業風口,對鄉村生態空間、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鄉村治理進行重塑,致力打造一批“未來鄉村”。

浙江遂昌發力“未來鄉村”新變革:鄉愁可寄 未來可期

蕉川村內的古民居 奚金燕 攝

“在最美的地方,發展數字經濟;以嚮往的生活,聚集有趣的人。”遂昌縣委書記張壯雄表示,“未來鄉村”不僅在於留得住鄉愁,更在於看得到未來,希望通過系統性重塑將遂昌鄉村打造成為“創新第二空間”。

浙江遂昌發力“未來鄉村”新變革:鄉愁可寄 未來可期

活化後的茶園村,人們安居樂業 奚金燕 攝

歷史與未來交疊、古老與新興碰撞、鄉愁與希望融合……當下,遂昌正以新的變革,試圖勾勒中國鄉村的發展趨勢,回應著時代之變。

浙江遂昌發力“未來鄉村”新變革:鄉愁可寄 未來可期

茶園村“新村民”重拾包粽子的樂趣 奚金燕 攝

未來鄉村之底:綠意滿目鄉愁深深

遂昌的鄉村久負盛名。十年前,遂昌廣大鄉村揮動“一把掃帚”,領全國之先,掃出了一個又一個“中國潔淨鄉村”;之後,遂昌三個小山村合辦“空氣拍賣會”,闖出了鄉村旅遊的新路子。

浙江遂昌發力“未來鄉村”新變革:鄉愁可寄 未來可期

茶園村民宿,推窗見景 奚金燕 攝

從潔淨鄉村到美麗鄉村,遂昌鄉村發展每一步都踩準了時代節點。如今站在鄉村振興的時代節點,遂昌又提出了新的目標——“未來鄉村”。

浙江遂昌發力“未來鄉村”新變革:鄉愁可寄 未來可期

山清水秀的湖山鄉 奚金燕 攝

未來鄉村是什麼?在蕉川村,或許可以看到答案。穿過一望無際的草垛,沿著河邊遊步道緩行,一邊是精緻樓房一字排開,一邊是潺潺溪水環村而過,舒心且愜意。往裡行進,巍峨的宗祠、幽深的古井,“江南糧倉”舊日風華盡顯。

一半是歷史文脈,一半是現代文明。在蕉川村,不僅從尋找自己“從哪裡來”,還可以看到“未來將往哪裡去”——這便是“未來鄉村”。

上溯歷史,明代縣令湯顯祖筆下的“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陰道上行,春雲處處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無事到公庭,農歌三兩聲”,也正是當下遂昌追求的現實樣本。

在張壯雄的構想中,遂昌的“未來鄉村”,首先生態是美的,其次,村民生活是富足的,鄰里之間是和諧的,鄉村是智慧化、數字化的。最為重要的是,產業以軟件開發、數字服務、生命健康等開源產業為主導,是一個新科技迸發、新經濟蓬勃、新要素湧流的全新空間。

為實現美好願景,張壯雄表示,遂昌正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建設鄉容、鄉愁、鄉風“三鄉”共建的生態共同體,農創、文創、科創“三創”融合的生產共同體,以及智治、智能、智聯“三智”共享的生活共同體,以“三生融合”最終實現原住民和新住民和諧共處,讓鄉村成為主客共享的夢想家園。

未來鄉村之基:數字經濟豐富內涵

暮春夏初,湖山鄉萬頃湖面之上,生機湧動。一座座5G信號塔拔地而起,地心溫泉公園蓄勢待發,環湖綠道即將串珠成鏈……作為遂昌縣首批“未來鄉村”建設試點村,湖山鄉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發展生態經濟及智慧產業。

看似“混搭”的背後實則是精心謀劃。在張壯雄看來,通過美麗鄉村建設,遂昌村莊的外在美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較為欠缺,智慧科技元素幾乎空白,“我們要把更多的科技創新元素導入到未來鄉村的界面上來。”

事實上,隨著逆城市化之風勁吹,遂昌這片綠水青山早已和發達城市產生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在北緯29度範圍內,曾在加拿大旅居的談晏回國後走過多個城市,最終把腳步停留在了湖山鄉——這裡山清水秀,是水果、藥材、茶葉的重要集散地。談晏在這裡租下了一間民房作為工坊,就地取材製作生產精油、手工香皂等產品。

憑藉純天然的品質,談晏快速俘獲了一群鐵桿粉絲;從談晏隨手拍攝的採摘視頻中,許多城裡人甚至海外消費者對湖山這個“世外桃源”充滿了嚮往。

身居群山之間,卻能精準感知世界脈動,這正是“未來鄉村”。當前,遂昌正深度研究“後疫情時代”的產業發展特徵,加快培育以分時經濟、軟件開發、數字服務、生命健康為主導的開源產業,撬動鄉村“二次開發”。

同時,積極謀劃佈局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建設,構建未來交通、未來教育、未來醫療等未來鄉村智能化生活場景,不斷提高鄉村的科技感、智慧感、未來感。

近來,這座小山城接連迎來阿里達摩院、雲彩國際和藍城集團等一批知名企業負責人尋訪洽談,未來畫卷正緩緩展開。

未來鄉村之源:“兩進兩回”注入生機

“空心化”是“未來鄉村”建設中難以迴避的問題,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著力點。

在張壯雄看來,遂昌建設“未來鄉村”,應充分發揮科技、資金進鄉村,青年、鄉賢回鄉村的“兩進兩回”機制作用,促進要素資源向鄉村集聚。

裂變正在這片土地上發酵。位於浙閩兩省交界處的茶園村是典型的“半空心村”,80歲以下在村裡都算“年輕人”。

2017年,遂昌引進了深圳樂領公司,實施了旗山俠隱活化茶園村項目,對村居重整,改造成特色民宿。步入其間,黃泥房、石板路、茶園等傳統元素舉目皆是,酒吧、無人超市等現代生活設施一應俱全。

返璞歸真的鄉村生活讓城裡人趨之若鶩,也讓茶園村的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以前呆在村裡看不到未來,現在很充實。”原本外出務工的村民羅根榮回村後,被聘為苗木主管,不僅有固定工資,還有可觀的租金收入。

荒地重耘、產業重構、村民迴流……“兩進兩回”之下,茶園村煥發出了新的風采,也演繹出了“未來鄉村”的美好。

尋得到鄉愁、看得到未來。鄉村振興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正在遂昌變得真切、可觀、可感。(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