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籟健康薛希鵬:與宿命為敵

青籟健康薛希鵬:與宿命為敵

青籟健康 CEO 薛希鵬



葛嶺錄·人物記

撰文|管丟丟

排版|金朝愛在

1


薛希鵬40歲了,關於他的評價有兩種,有人覺得他太折騰,還有人覺得他很有韌勁。

看起來毫不相干的評價,對於他,本質上是一樣的。

他不滿足現狀,他想做點和周圍的人不同的事業。

他出身中醫世家,自幼受到中醫文化薰陶,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師從著名中醫葛鳳麟、李炳瑞,賀林,學習葛氏推拿、羅氏正骨、賀氏針法。

2004年赴法國巴黎學習現代整脊醫學並追隨著名中醫學家朱勉生教授,所有的經歷加在一起,他琢磨著自己可以做個項目,把現代整脊術與中醫傳統治療相融合。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並沒有找到好的切入角度。

2014年12月,青籟健康成立,最初以上門推拿業務為主,專注脊柱健康,通過O2O平臺為個人和企業人群提供推拿服務。

2


隨著對市場的深入探索,模式出現了瓶頸,推拿按摩的需求真實存在,可是訂單量不見增長,創業者的熱情很快被焦慮替代。

他不認為新的出路能馬上想出來,“有些時候你急於做出的反應其實是錯誤的,尤其面對市場的時候。”

薛希鵬分析了原因,他認為真正有價值的市場在於大量推拿需求背後的中醫健康服務。從2016年開始,薛希鵬帶領著團隊轉型。在此過程中,因為和聯合創始人的衝突,公司陷入危機。

市場上沸沸揚揚,對他和聯合創始人都有不少質疑聲。與此同時他下定決心要發展線下,遭

到投資人的反對。

薛希鵬面臨雙重考驗,但依舊保持養生的習慣,只要不出差就會在12點睡覺。


3

2018年12月18日,青籟健康轉型成功,並獲得B輪融資。

青籟健康以臻世堂連鎖中醫館作為切入,“黃帝針”治療頸腰椎間疾病為特色,把中醫專科醫院整合進商業版圖,形成基層門診與專科醫院之間轉診,並在此基礎上形成 “醫教研”體系。

據公開資料,我國骨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我國60歲以上老人中,有55%的人患有關節疾病,56%的人患有骨質疏鬆,女性發病率高達60%~70%,其中椎間盤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痛最常見的疾病。

北京黃樞微創骨科中醫醫院是中醫特色療法“黃帝針”的唯一落地醫院,也是青籟健康整合進商業版圖的首家中醫專科醫院。

據薛希鵬介紹,黃帝針應用傳統中醫針法,可以改變頸椎、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組織間盤內壓強差。相對於比較主流的“西醫頸腰椎開放手術”和“西醫微創手術”,黃帝針具有簡便、精確、高效、低耗的特點。

目前青籟健康已經擁有1家中醫專科醫院和4家中醫連鎖門診,到2019年底,青籟健康將佈局3家中醫專科醫院和10家中醫連鎖門診。

未來,青籟健康會在北京、瀋陽、濟南、青島、海口等城市陸續併購或升級中醫專科醫院,並將專科種類拓展至中醫腎內科、中醫皮膚科等。

拐點尚未來臨,薛希鵬對自己和青籟健康都充滿期待。


對話青籟健康薛希鵬

青籟健康薛希鵬:與宿命為敵

薛希鵬接受葛嶺錄專訪

用戶不光需要輕度的健康服務,還希望得到中重度的醫療解決方案。

葛嶺錄:好像有人說過你,太折騰了。

薛希鵬:創業的誰不折騰。我還是想做點大一點的事情,想做中醫的醫療服務,這是我的一個初衷。

葛嶺錄:現在會警惕互聯網嗎?

薛希鵬:為什麼要警惕互聯網?我們一開始做的是互聯網醫療,線上下單、線下服務,只不過現在更聚焦,我們希望把門診、醫院運營好,然後再去做線上。

葛嶺錄:現在青籟健康最讓你頭疼的是什麼?

薛希鵬:團隊。我們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需要團隊裡的每一個人成長得更快一些。

葛嶺錄:上一個項目趕上了O2O的熱潮,但後續沒有更好的發力。

薛希鵬:這個也不迴避,確實走了一些彎路。用戶不光需要一些輕度的健康服務,還希望能得到中重度的醫療解決方案,所以我們意識到要做線下。

互聯網醫療想做的是患者和醫生的信息撮合,但患者的支付習慣還是到線下的醫院。

葛嶺錄:你最希望聽到別人對青籟健康的評價是什麼?

薛希鵬:青籟健康是一家有良心、有溫度的中醫醫療服務公司。

青籟健康薛希鵬:與宿命為敵

薛希鵬和父親研究中草藥

融到資後應該更加如履薄冰,因為這有可能是唯一的機會。


葛嶺錄:之前你還和你的合夥人發生了不愉快,你覺得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薛希鵬:理念。

葛嶺錄:僅僅因為理念嗎?

薛希鵬:理念包括很多,價值觀、對於錢的使用、對於未來發展的期許。我一直認為,融到資之後應該更加如履薄冰,因為這有可能是唯一的機會。如果錯過了的話,下一次就沒有了。

這當然也和溝通機制有關係,這件事情對我們兩個人的聲譽有很大的影響,當初的溝通還是很欠缺,沒有達成一致,所以造成了很多負面的新聞。

葛嶺錄:那件事之後選擇合夥人的標準,變了嗎?

薛希鵬:還是要找志同道合的,在大事上的判斷和認可是很重要的。

葛嶺錄:如果再發生這種事情,會怎麼處理?

薛希鵬:不好假設,如果再發生,我覺得是可以內部溝通清楚的。


青籟健康薛希鵬:與宿命為敵

青籟健康團建合影


競爭和管理要有強硬的一面,遇到挫折要有彈性。


葛嶺錄:有投資人對你的正面評價是有韌勁,你怎麼理解?

薛希鵬:堅和韌其實反義詞,堅是很強很硬,韌是有彈性。競爭和管理要有強硬的一面,但遇到一些問題要有彈性。

葛嶺錄:哪些是你覺得需要有彈性的?

薛希鵬:那一定是面臨挫折,艱難轉型的時候。

葛嶺錄:現在回頭看看,你覺得走過的彎路有哪些?

薛希鵬:

融資之後我們沒有及時去大規模的做線下醫療服務,轉型的決心動作過於慢。

葛嶺錄:是慢了,還是當時沒有想到?

薛希鵬:想到了,但就是不太敢下決心。其實2016年上半年拿到A輪融資之後,就開始做業務調整了,這中間還有團隊成員選擇離開,我們確實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

我和團隊裡的人都意識到,只有接通線下的現金流我們才能活下去,但很多投資人不認可。

葛嶺錄:你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那怎麼修正呢?

薛希鵬:為了省錢我們自己去裝修,花了非常少的資金去做嘗試,在北京豐臺區籌建了第一家社區衛生服務站,這是我們從線上到線下的第一步。

我們先做小規模的嘗試把模式試通,快速運營起來,有了第一家社區醫院之後去做門診、併購醫院和新建中醫院。


青籟健康薛希鵬:與宿命為敵

薛希鵬在“未來醫療100強”做分享



如果管理能力不及格的話,我們生存不了這麼久。


葛嶺錄:對青籟健康的願景是什麼?

薛希鵬:我希望將青籟健康的中醫藥服務開向全世界,為更多人提供綠色、安全、優質的中醫藥醫療服務。

葛嶺錄:對於你來說,融資難嗎?

薛希鵬:我們從天使輪、pre-A輪、A輪、到A+輪,一輪一輪都拿到了投資人的錢還是很幸運的。

葛嶺錄:你說過你們不是明星項目,不是明星團隊,而你本人也不是明星創業者,這是一種不自信嗎?

薛希鵬:創業都是從0開始的,創始人首先要有自信,但也要承認事實,我們確實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葛嶺錄:你覺得投資人對的顧慮是什麼?

薛希鵬:最直接顧慮可能就是我的成長性,這是毋庸置疑的。投資人肯定會認為我不懂經營,不懂管理,因為我創業前沒有從事過這方面的工作。

葛嶺錄:如果給你的管理和經營能力打分的話,你覺得是多少?

薛希鵬:一個創始人往前走,能力一定是迭代的。

葛嶺錄:你好像很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在你心中自己還沒有到及格分嗎?

薛希鵬:如果不及格的話,我們生存不了這麼久,但是我永遠不會給自己打太高分

葛嶺錄:剛才說投資人對你的顧慮是這兩方面,怎麼打消投資人對你的顧慮?

薛希鵬:實際行動就是最好的回應,盯好經營、開源節流,在過程中不斷修正,業務發展起來了投資人的顧慮自然就打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