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小電鋪萬旭成:戰略本質上是要看贏得多大規模

SEE小電鋪萬旭成:戰略本質上是要看贏得多大規模

SEE小電鋪CEO 萬旭成

葛嶺錄·人物記

撰文|管丟丟 鄭詩蘊

排版|金朝愛在

1

回憶起過去,萬旭成認為自己盲目樂觀,如果再經歷一次,未必有那樣的勇氣。

從2016年6月起,萬旭成一直在見投資人,尋找B輪融資。

有七個月,萬旭成是這麼過的。

週一上午在深圳的公司裡開會,末了他給員工打雞血,告訴他們錢就要到賬了,下午他會飛到北京見投資人。

投資人常問微信生態的趨勢,那會微信剛冒頭,沒人就能明確微信生態的未來,萬旭成有時候會被問住,不知怎麼回答。

賬上的錢越來越少了,從宣佈轉型的那天起,公司每個月都在裁人,工位不斷空出來,原本七八十人的團隊規模縮減至二三十人。

萬旭成變得焦慮, 截止到2017年1月萬旭成見了差不多120位投資人,大多數人都拒絕了他。

這對他來說不是什麼打擊,他會把這當成一種訓練自己的途徑,把問題記下來做思考,去見下一位投資人他會融合進新的思考。

一段時間之後,對於自己的模式,萬旭成越來越清晰。2017年的農曆除夕,B輪融資終於到賬。

小電鋪以小程序為輔助工具,針對微信生態中自媒體的電商變現需求,提供上游供應鏈、物流倉儲、基於內容的商品運營等服務。

早期,SEE小電鋪將公眾號自媒體轉化為渠道,通過統一的底層入口聚合更多的流量,並通過內容服務、社群運營等形式,基於不同自媒體小電鋪的用戶畫像分類,去實現人貨之間匹配的高效率。

2

創業是萬旭成不斷修復自我和追求理性的過程。

每天打車來往於公司和家之間,現在更多時候他選擇走路,希望通過生活中的小事,去重新建立耐心。

之前一直拼命工作,趨於瘋狂,現在他想要做的是把自己往回拉一點;之前他在管理時很容易附和,有時候遇到問題會很難直面。過程中,他發現這就像當初面對很多情況一樣,只是追求面子。

以前他可能會因為業績好,拿到融資,或是有很多牛人加入感到興奮,但現在他更傾向理智,他會每天對自己的情緒做監控並打分,低於3分或者高於到7分就預警,讓自己處於輕度興奮和輕度沮喪之間,保持理性。

3

經歷兩年的發展,他思考最多的是,只顧平臺增長而不梳理客戶價值是很危險的。原先在商業利他性上考慮不足,本我主義偏多。

SEE小電鋪使命是讓微信買賣更簡單。小電鋪幫助自媒體構0成本建電商銷售閉環,幫助品牌通過優質精準的自媒體渠道分發商品、內容營銷、獲取新客,更低門檻進入微信生態。

小電鋪合作媒體矩陣超過5000家頭腰部公眾號,如夜聽、她讀、時尚臨風、喜茶等。過去一年超過2000個品牌通過小電鋪進入微信生態。

拼多多的崛起證明下沉人群的生意是好生意,萬旭成對下沉調研有更深的洞察。小程序可以幫助微信拓展到淘寶所不曾拓展到的人群。

去年年底團隊成員去全國幾個典型的場做調研,有三點發現:這些人群時間充裕,需要更多遊戲化、娛樂化的消費體驗;如果在購買過程中讓他們獲得收入、激勵或是返現,他們會更積極;與父輩相比,他們更看重個性化。

SEE小電鋪用戶數超過4000萬,內容月觸達用戶5000萬,月訂單量超過百萬筆,2018年的雙十一單日突破千萬級交易額。

用戶集中為三四線的城鎮中產、一二線的中等收入、18~30 歲之間的人群,平均客單價在幾十元左右。

已經和超過2000個品牌建立合作,超過 10000 個 SKU,涵蓋了美妝、家居、零食、時尚等品類。

現階段萬旭成堅信,“通過服務別人創造價值,最終自己也能獲得回報。”

對話SEE小電鋪萬旭成

SEE小電鋪萬旭成:戰略本質上是要看贏得多大規模

SEE小電鋪CEO 萬旭成

融資過程像被投資人訓練過的算法一樣,讓我對業務的思考更清楚了。

葛嶺錄:融資進行的一直比較順利。

萬旭成:結果看是順利,過程其實很不順。我們經歷過一次轉型,從一款做圖像識別消費的APP轉型到微信生態。從2016年6月份開始,我們每個月都裁人,從七八十人裁到只有二三十人。

中間大概六個多月時間見了120多個機構的投資人,你能想到的我都見過。今天在我的微信好友裡搜投資人或者說基金,有四五百個。

葛嶺錄:現在回想起來,什麼樣的感受?

萬旭成:當年處在一種極度樂觀中,再來一次,我不知道有沒有那個勇氣。

被拒絕了119次之後,在第120次路演的時候像第一次講一樣的,或者比第一次講得更好了。

葛嶺錄:吸收能力很強?

葛嶺錄:我的融資過程,就像被120個投資人訓練過的算法一樣,讓我對整個業務的思考更清楚了。

SEE小電鋪萬旭成:戰略本質上是要看贏得多大規模

SEE小電鋪團建合影

自媒體的市場存量很大,今天依舊有很大的市場還沒有被挖掘。

葛嶺錄:SEE小電鋪比較早的切入微信生態,你覺得先發優勢的好處是什麼?

萬旭成:第一,涉及到內容、品牌、消費的相關一線基金很多是我們的股東,實際上極大的提升了我們在資本上的壁壘。

第二,我們把最核心、優質的自媒體,特別是是腰部的自媒體覆蓋了,這個優勢很大的。

同時,我們也引入了更多的品牌,品牌跟自媒體形成了一個雙邊的市場。最終會產生一個規模化的拐點,讓我們整個平臺的成本大幅下降。

葛嶺錄:過去許多自媒體有流量,但不知道怎麼開店。隨著市場的成熟,獲取新增用戶是不是變得困難了?

萬旭成:自媒體的市場存量很大,今天依舊有很大的市場還沒有被挖掘。對於自媒體來講,除非是特別頭部的,否則去做電商是很困難的。

需要投入一個團隊,包括售前、售中、售後、倉儲、物流、客服,這實際上是很大的考驗,我們匯聚了眾多的有電商商業化訴求的自媒體,統一向供應鏈市場進行撮合,降低成本,然後去搭建倉儲、物流,這才是我們創造的價值。

葛嶺錄: 2019年的戰略重點是什麼?

萬旭成:我們2019年核心的戰略是幫品牌構建社交營銷旗艦店,幫助品牌實現營銷跟分銷。

葛嶺錄:這當中難點在哪?

萬旭成:我們想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去實現,並沒有想一蹴而就。第一,從服務品牌銷售到服務品牌營銷、銷售對我們來講是特別有挑戰性的。

第二,要組建一個新的團隊,需要時間磨合。

第三,能不能把服務品牌營銷標準化和產品化出來,而不是通過大量人工去做,也是考驗。

葛嶺錄:SEE小電鋪會被認為是工具屬性的。

萬旭成:早期我們從0到1的過程,有一段時間把工具單獨拆出來,是為了讓我們的市場滲透力更快,但逐步在這過程中發現,我們給自媒體提供工具、供應鏈、代運營、售後、客服都沒有我們綜合起來做好,所以沒辦法我們選擇都做。

SEE小電鋪萬旭成:戰略本質上是要看贏得多大規模

我自己以前做的事情,在商業利他性上考慮不足,更多還是本我主義偏多。

葛嶺錄:C端用戶在微信上購物已經是習慣了嗎?

萬旭成:從大的數據來看是一種習慣,微信裡電商相關的交易每一年已經超過1萬億。

葛嶺錄:但穩定的復購是難的。

萬旭成:復購確實還沒有達到預期,我們希望更高一點,這個有賴於我們把更多的品牌引入,讓平臺可選擇的品牌和SKU更多,才能達到目的。

葛嶺錄:最近思考得最多的是什麼?

萬旭成:去年年底突然意識到我自己以前做的事情,在商業利他性上考慮不足,更多還是本我主義偏多,幫助別人成功來成就自己,這種思路太少。

通過服務別人,相信給別人創造價值最終你能獲得回報。我在審視自己做的很多決策,到底是追求利益還是幫客戶實現價值?如果沒有把客戶價值做好,是很危險的。應該足夠堅定地去創造價值,以前太急了。

一定要對行業和業務深入瞭解,有時候這種瞭解是反系統化的。

葛嶺錄:你現在回想起來,創業的哪個階段你覺得特別興奮?

萬旭成:業績好、拿到融資,有很多牛人加入就很興奮,年初我也覆盤過,之前興奮有點太多追求面子,面子是真正的無用之物,成績只是一個起點,不是結果。

我希望自己更理性,關注裡子,而不是面子。張一鳴之前說過一句話,我特別認同,要讓自己處於輕度興奮和輕度沮喪之間,不要過度興奮。情緒一旦突破一個閥值,就會做出糟糕的決策。

葛嶺錄:你一直在有意的訓練系統性思考能力

萬旭成:是這樣,但是你會發現系統思考能力太久之後,跟人聊天會感覺信息率太低,容易沒耐心,你吸收不了那些需要慢下來才能獲得的東西。

作為創業者,一定要對行業和業務細節的深入瞭解夠多才行,有時候它是反系統化的。長期的積累,你會有獨特的洞察,這是別人都沒有的。系統思考和獨特的洞察這兩個合在一起,才能找到真正的正確的戰略。

你必須一直往前跑,才能不斷地獲得相應的競爭優勢。

葛嶺錄:現階段,你覺得管理是一個問題嗎?

萬旭成:在增長和管理之間找到平衡,增長快管理問題相對少,但是增長慢管理問題就多。

管理核心的就是要給團隊清晰的目標,帶領他們完成,這個解決好問題可能就少很多。去年上半年我們經歷過一個瓶頸,一直突破不了一百人,一到一百人就問題就很多。

2018年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團隊和組織上,相對來講到500人規模應該問題不大。

葛嶺錄:在你看來,一個公司到哪個階段就不需要轉型了?

萬旭成:今天的互聯網公司是沒有什麼邊界的,必須很勤奮地往前跑,一直往前跑才能不斷獲得相應的競爭優勢。戰略本質上是要贏得多大,而不是簡單的輸贏。

葛嶺錄:你怎麼定義成功?

萬旭成:這個詞在今天不太好用,很多上市公司也很難叫成功。我更看重是否打造出了有自增長力的組織和產品,能夠影響足夠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