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固始縣情資料

固始位於河南東南部,豫皖兩省交界處,北臨淮河,南依大別山,縣域面積2946平方公里,轄30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人口174萬,是河南第一人口大縣、農業大縣,同時是全省確定的五個加快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十個省直管體制改革試點縣之一。

  固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人文聖地。固始古為番、蓼、蔣等國,建縣有近2000年曆史,東漢光武帝劉秀取“事欲善其終、必先固其始”之意,封開國元勳大司農李通為“固始侯”,“固始”由此得名,並沿襲至今。楚相孫叔敖、唐初“開漳聖王”陳元光、唐末“閩王”王審知、民族英雄鄭成功、靖海侯施琅、著名植物學家吳其濬、愛國華僑陳嘉庚等先賢名人的祖籍地均在此地。固始因其特殊的地理區位和歷史因緣,曾有四次大規模移民南遷,成為中原地區向閩臺一帶移民的肇始地和集中地。千百年來,移民後裔漸次播遷至東南亞及歐美各地,固始因此成為部分海外僑胞的鄉關祖地,造就了“臺灣訪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根文化”現象,被譽為“唐人故里·閩臺祖地”。連續五年成功舉辦五屆根親文化節,持續放大根親文化效應,提升了固始知名度和影響力,成為“全球華人最嚮往的十大根親文化聖地”和“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級媒體用“一個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了重大貢獻,創造了一縣辦國事的奇蹟”來盛讚我縣的根親文化事業。固始文化底蘊厚重,河洛文化、吳越文化和荊楚文化在此交融相匯,“花挑舞”、《灶戲》《郭丁香》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書法藝術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全縣已形成10餘萬人的書法愛好大軍,被評為“中國書法之鄉”;柳編工藝馳名海內外,出口到歐美等世界各地,成為“中國柳編之鄉”“省柳編出口基地”。

  固始是一個區位獨特的門戶要地。固始是河南面向華東的東南大門,是“東引西進”的橋頭堡,受中原經濟區、皖江經濟帶和武漢城市圈交叉輻射,既處於信陽、六安、阜陽小經濟圈輻射的交匯中心,又處於鄭州、武漢、合肥大經濟圈的內腹地。滬陝高速、寧西鐵路、312國道、339省道和204省道縱橫穿境,合肥機場、阜陽國際交通港近在咫尺,京廣、京九鐵路傍依而過,淮河望崗港建成通航,初步形成了“公路、鐵路、水路一體化”的交通格局。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商貿服務業發達,半徑150公里範圍內無大中城市,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城市商務中心區、特色商務區“兩區”南北呼應,以中心城區、特色集鎮、美麗鄉村為主線的現代城鎮體系加快構建,城區已初步達到面積、人口“雙50”規模,區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顯。

  固始是一個山靈水秀的生態寶地。固始地處江淮之間,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山水兼備,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境內地形地貌多樣,山青水秀,風景如畫,西九華山、華陽大佛山、安山森林公園以及陳元光祖祠、蘇維埃縣政府舊址等自然人文景觀,風光無限。依託獨特的生態資源,加快發展旅遊業,創建了1個國家4A級、3個國家3A級旅遊景區。固始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盛產水稻、小麥、水產、柳條、茶葉等,擁有固始雞、固始白鵝、固始麻鴨、豫南黑豬等地方優質畜禽品種,糧食、油料、肉類產量跨入全國百強縣行列,連續十一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是“全國三綠工程茶業示範縣”“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國果蔬無公害科技示範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全省水產十強縣”“全省畜牧業發展重點縣”。

  固始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業高地。固始擁有縣城和史河灣兩個省級產業集聚區,水、電、路、標準化廠房等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完善,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全縣擁有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及其網點112個,成為全省“金融機構最齊全、金融服務最完善、金融市場最活躍”的縣區之一,被評為“中國金融生態縣”“中國金融生態建設最具成就百強縣”“省農村金融創新示範縣”。服務業發展欣欣向榮,成為全省唯一一家縣級服務業發展改革試點縣。發揮直管試點優勢,建立了“馬上辦”“直通車”“全程代辦制”“零阻礙”服務等保障機制,竭力營造一個硬件設施配套、軟件服務優良的投資環境,成為眾多客商的創業熱土,吸引了一大批產業項目先後落戶,以捷盛達為代表的裝備製造和以御喜地板為代表的傢俱製造等主導產業加速集聚。

  固始是一個穩定和諧的人居福地。通過加大城建力度,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先後獲得“省衛生縣城”“省級園林縣城”“省級文明縣城”“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縣”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稱號。同時,圍繞民生事業,著力改善人民群眾的出行、就業、教育、醫療、文化、社保等生產生活條件,深入推進信訪穩定和平安建設工作,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連續十二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稱號,是全省唯一一個連續十二年獲此殊榮的縣,四家工作法等信訪經驗在全省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