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又雙叒被針對?BBC們不是蠢,而是壞

最近帝國理工反華提案的事情在英國鬧得挺大,甚至我們國內一些不在英國相關圈子裡的人也知道,《環球時報》還做了專門的報導。

這件事的具體經過大致是帝國理工的學生會出了一個建議校方停止跟華為合作的提案(此前華為和帝國理工有一個價值500萬英鎊的5G技術合作項目),然後在投票時高票通過了。而高票通過的原因,是這些投贊成票的人許多都相信華為跟所謂的“涉疆問題”關係緊密,華為的技術被用於監視和識別維吾爾族人民。

這件事看似是高校的內部新聞,實際上卻可說是英國當前輿論和官方態度的縮影,甚至是英國新一輪針對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的開端。

為什麼又是華為?

不管是英國,還是美國,在對中國公司的以各種亂七八糟的理由制裁時,華為往往是首當其衝的。

這其中,英美等國不想讓華為過多參與自身涉及信息傳輸的基礎設施建設,或者美國不想讓華為參與其他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動機當然很明顯,但除此之外,英國千方百計要算出自身最大利益的市儈嘴臉也有一次得到展現。

就像這次,帝國理工提申請時,就只點明瞭華為的項目應該停止,而與帝國理工有合作的中國機構並不只有華為,其他著名機構還有中國南車和國創中心(全稱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並未被要求不再合作。

華為又雙叒被針對?BBC們不是蠢,而是壞

明面上看,似乎是因為華為“參與”了侵犯人權的“新疆少數民族問題”,因此才要抵制華為,其他企業沒有參與,當然也就不用抵制。這套邏輯自圓其說,完整自洽,同時還體現了大帝國理工學院的公平公正,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壞人,也不會冤枉任何一個好人,實在完美。

但只要對這件事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華為並沒有參與任何涉疆事件,因為本來就沒有涉疆事件。

帝國理工學生會所憑依的所謂“BBC證據”其實也是BBC自己移花接木,無中生有造出來的偽證,比如把教導中心說成集中營。

華為又雙叒被針對?BBC們不是蠢,而是壞

帝國理工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光明高大,為百萬新疆“被迫害者”請命的形象進一步提升,直接請求學校不要繼續跟中國合作任何項目,豈不美哉。

但是他們沒有,估計他們也不會這麼做,因為他們都不蠢,只是壞。他們知道中國的軌道交通和新能源技術世界領先,英國在高速地鐵和新能源技術的發展上還有賴於中國的幫扶,因此不敢提案一併取消與中國南車、國創中心合作。

而華為在英國的5G工程參與早在去年7月就已經被封禁了,華為技術發展得再好,那也跟英國無關,英國既然撈不到好處,華為的研發製造產業鏈又基本在中國,對英國本身經濟影響不大,自然樂得賣美國一個面子,首先拿華為開刀,BBC報道優先報華為、高校抵制優先抵制華為。

//華為在英國的投資//

英國如果要開始對華為新一輪的抵制,或者制裁,那麼華為在英國的投資可能會受到牽連。我們來看一看華為目前在英國都有哪些投資,又可能會受到怎樣的牽連。

1. 華為國際光電子中心,劍橋郡

價值:10億英鎊

這是華為最可能因為英美政府刻意阻撓而失敗的投資,因為這是一個從無到有進行的房地產開發計劃。

華為的國際光電子中心選址在英國劍橋郡南部名為索斯頓(Sawston)的鄉鎮中,建成後將用於華為寬帶相關的芯片研究和製造。


華為又雙叒被針對?BBC們不是蠢,而是壞


華為基地設計圖(來源:華為官網)

華為計劃建造的這個光電子研製基地總佔地面積9英畝,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光收購周邊地塊(500英畝)就耗費了3750萬英鎊,而整個工程的價值高達10億英鎊。

而就在華為於2020年6月25日獲得了規劃許可後1天,美國政府就再次“提醒”英國政府華為所包含的“危險”,認為不能和華為這樣“不受信任”的公司進行合作。

華為又雙叒被針對?BBC們不是蠢,而是壞

而美國人的措辭也相當嚴肅,直接說了一句“作為美國的盟友和夥伴,英國必須謹慎考慮和華為合作的長期影響”。言下之意,如果英國繼續和華為合作,英國可能就不再被美國看作“盟友和夥伴”了。

華為又雙叒被針對?BBC們不是蠢,而是壞

美國這種二選一的做法很快收到了英國行動上的答覆:半個月後的7月14日,英國政府宣佈禁止華為參與本國5G建設。

而光電子基地雖然暫時沒有涉及5G(主要業務是用於光纖寬帶的半導體研究),但如果中美衝突加劇,美國繼續對英國施壓,很難保證英國不會偽造各種匪夷所思(比如不跟參與了“種族滅絕”行為的公司合作)的荒唐理由來阻礙這個工程的進展。

2. 華為英國總部辦公室,伯克郡

價值:估值313萬-720萬英鎊\年

華為在2013年將其原本位於漢普郡的辦公室移到了位於伯克郡的雷丁(Reading)鎮。

華為又雙叒被針對?BBC們不是蠢,而是壞

雷丁有一名為Green Park的園區,是眾多世界知名的互聯網和高科技公司,如思科和英偉達等的總部所在地,華為也將新總部選在此處,整個辦公室面積為139239平方英尺,約合13000平方米。

華為的辦公室是與當時的Green Park擁有者Oxford Properties租的,但是租金究竟是多少沒有透露。根據一間有多年Green Park出租經驗的中介行Hicks Baker的透露,同期簽約的思科的租金大約為22.5英鎊每平方英尺每年,而遲些簽約的英偉達等公司的租金水平從26英鎊到56英鎊不等。我們基於這個數據估計華為的年租金在313萬到720萬之間;由於華為租賃體量大,租期長,估計租金不會去到700萬(即每平方英尺每年56英鎊)的水平,大概率在400萬英鎊(每平方英尺每年28英鎊)左右。

如果華為在英國的業務受到了英國政府的阻撓,那麼業務量縮減的情況下原本的僱員就有可能被辭退,進而導致辦公室實際需求的減少,華為可能因此而白交大額租金或者被迫支付一筆違約金從新簽約,縮減辦公面積。

3. 布里斯托及薩福克研發中心

價值:合計超過2000萬英鎊

華為除了在上文提到的位於劍橋郡的光電子研發中心之外,還擁有另外兩個研發中心,分別位於布里斯托和薩福克(Suffolk),其中布里斯托研發中心投資額1250萬英鎊,薩福克郡投資額不詳,據說超過1000萬英鎊,因此兩個研發中心合計超過2000萬英鎊。

這其中,布里斯托的研究中心是ICT的芯片和軟件,薩福克郡的研究中心以華為收購來的光電子公司Center for Integrated Photonics Ltd (CIP) 為核心,進行光電子相關的研究。

4. 與各個教育機構的合作

價值:估計超過1600萬英鎊

華為長期與英國高校保持合作,比如這次我們文章的導火索帝國理工學院,與華為的合作項目就價值500萬英鎊;除此之外,華為過去在劍橋、牛津、曼大和愛大等著名學府的投資也已經超過600萬英鎊,在薩里大學興建的5G創新中心價值也達到了500萬英鎊,加上各類數額較小的高校合作投資(比如華為在LSE的贊助大約不到20萬英鎊),估計總額超過1600萬英鎊。

華為又雙叒被針對?BBC們不是蠢,而是壞

5. 華為自己的統計

到2018年,華為在英國的投資總和為2.87億英鎊,而在2017年英國政府出臺其工業振興計劃後,華為在2018年設立未來5年大幅開拓英國市場的目標,把總投資額提高了超過10倍,達30億英鎊(這應該包含了上文列出的所有投資)。

華為又雙叒被針對?BBC們不是蠢,而是壞

只不過現在由於華為受到的壓迫,未來是否還會有如此大額的投資就無法得知了。

順帶一提,華為在英國還有一類不會受到英國壓迫的資產,是其總數超過8000個的各類專利,其中包含了大量的5G相關專利。正如美國目前在做的一樣,即便政府不讓華為參與5G建設,但華為仍然可以從中收取專利費(目前華為從美國收取的5G相關費用已經接近或者超過百億人民幣)。

我們該對英國採取何種態度?

英國官媒BBC抹黑我國,無端造謠,英國政府配合美國政府,對我國企業無故打擊,我們是不是應該就此放棄跟英國往來,不到英國投資,不到英國留學,讓英國人賺不到我們的錢呢?

這種想法是正常反應,但卻不是合理做法。

不論留學還是買房,幫助英國經濟發展只是附帶的效益,根本目的是提高我們自己。

假如在英國投資能賺錢,在英國名校能夠提升自己的就業優勢,我們為什麼不去?這就好比華為為英國GDP的增長貢獻了17億英鎊,並不代表華為就是個助紂為虐的公司。

師夷長技以制夷,這是早在清末就有的想法,華為在英國建立研究中心,政府歡迎特斯拉來上海開超級工廠,都是這個理由。

如果我們現在的眼光退回到清朝,那麼實在是愧對了百年來的文化教育與思想革命。

此外,英國反華不過是無奈之舉,反觀建國以來的我國和英美外交時間線,在對中國示好於英國本身更有益處時,英國往往不會選擇跟美國沆瀣一氣,比如撒切爾時代,中英兩國在就香港迴歸問題緊密談判時,美國和中國的關係卻因《與臺灣關係法》(the Taiwan Relations Act)的出臺以及1982年美國恢復對臺軍售而急劇下跌。當然,目前的英國基本上已經無法與美國持相反政見,在英美兩國共享軍事基地,共享關鍵信息,甚至英國的核武器都是由美國製造的前提下,英國能夠抵抗住美國的施壓,那才是怪事。

因此,要想讓英國服輸認錯,或者閉嘴緘默,關鍵不在於英國怎麼樣,而是在於美國怎麼樣,以及我們自己的發展夠不夠強大。

參考來源

中國網(2020)多項目密集簽約, 國創中心構建多重產學研深度融合“生態圈”

華為(2020)華為宣佈將在英國建立光電子研發與製造基地

CNBC(2020)U.S. issues fresh warning on Huawei after Britain approves £1 billion chip research facility

Telegraph(2018)MPs warn on Huawei's 'disturbing' ties to UK universities amid security fears

華為(2021)Connectivity unite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