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紅旗渠”——巧家鬆樑村龍潭溝人飲管網惠民記

當代“紅旗渠”——巧家松梁村龍潭溝人飲管網惠民記

“以前我們吃的水是從大溝裡引來的,由於溝路太長,水裡常會有羊屎疙瘩等多種雜質,要關在地窖裡用石灰澄清才能用,喝起總有一股羊羶味,現在家家戶戶都拉通了自來水,方便又衛生,擰開水龍頭淌出白花花的水就像礦泉水一樣甘甜。”巧家縣白鶴灘鎮松梁村木廠灣子村民陳發雲說起拉通自來水的事臉上笑開了花。

當代“紅旗渠”——巧家松梁村龍潭溝人飲管網惠民記

松梁村最低海拔1600米,最高海拔2300米,地勢陡峭,一匹樑子兩面坡,地表之下是寡白沙,對雨水存儲量極少,轄區內沒有水源,常年缺水,飲用水艱難,生產用水只能是靠天吃飯。人飲管網未建成之前,該村黃泥堡、邵家包包、徐家灣子、木廠灣子、包家塘子、爛泥灘、火幹樑子、唐家坡八個村民小組一直飲用的是1953年建成的作坊小堰引到村裡的溝水,不僅不衛生,而且枯水季節還沒有水,村民們要到處去找水,近的要到五、六百米的地方挑或背,遠的要到一兩公里之外去挑,連村委會用水也要開車到隔壁村核桃村去拉。

由於缺水,該村發展嚴重滯後,15個村民小組408戶1728人就有卡戶240戶942人。

近年來,巧家縣為不讓一人在脫貧路上掉隊,家家戶戶都能喝上安全飲用水,加大了人飲管網建設力度,農村飲水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當代“紅旗渠”——巧家松梁村龍潭溝人飲管網惠民記

龍潭溝人飲管網是松梁村6件管網中最大的一件,全長6.3千米,覆蓋該村8個村民小組184戶932人,也是建設難度最大的一件,被當地人稱為當代“紅旗渠”,修建過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難。首先,水源不在本村,在鄰村水塘村,村三委負責人多次上門協調,水塘村村三委才同意用此水源。其次,管道鋪設要經過六道懸巖,施工難度極大,在這段施工,要技術精湛、膽量大、身體素質好的施工人員才敢去操作。他們用保險繩拴住自己緩慢滑到半巖上,用衝擊鑽在岩石上打孔,插上鋼筋,把鋼筋固定穩後,上面的人又用繩子吊鋼管下去安裝,安裝好用電焊把水管焊了固定在鋼筋上,一節一節艱難地推進,懸巖地段2000米左右用了20多天才安裝完。

當代“紅旗渠”——巧家松梁村龍潭溝人飲管網惠民記

為了讓管網儘快完工和施工安全,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還組織村小組長、黨員和熱心群眾協助施工隊運送鋼管和施工,投入義務工200餘個,參與者沒有一個人發出怨言。最艱難的地段陳發雲都參與了鋪設,用他的話說就是:只要自來水能安到家,天天都有水吃,再危險也不怕、再辛苦也值。龍潭溝人飲管網於2019年7月25日16時30分正式通水,結束了村民們吃大溝水、地窖水和到處找水吃的歷史。如今,隨著脫貧攻堅的推進,路通、水通、電通,太陽能、洗衣機逐步走進了松梁村尋常百姓家,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缺水,我們這兒從二月到六月份就只有吃年前曬乾的白菜和酸菜,現在交點水費大家都捨不得浪費水,飲用不完還可用餘水輪流灌滿各家各戶的地窖,菜園幹了大家就從地窖裡抽水出來澆菜,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蔬菜的感覺真好。”陳發雲開始憧憬著有水帶來的美好生活,“幹活累了、汗了用太陽能裡的水洗個澡,我們也過上像城裡人一樣的舒服日子”。

當代“紅旗渠”——巧家松梁村龍潭溝人飲管網惠民記

農戶逐步安起了人飲管網三分建七分管。松梁村村三委、村民都深知缺水的滋味,都想把水管好用好。特邀請了縣水務局和鎮水管站業務骨幹指導該村成立了白鶴灘鎮松梁村管網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建立了管網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章程、工程管理制度、供水保障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水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獎懲辦法,對每一條管網都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機制,明確了管理人員,收取水費支付管理人員報酬和常規維護費用,以水養水。如今,該村包括龍潭溝人飲管網在內的6條人飲管網覆蓋13個村民小組358戶1605人,每一條都運行良好,不僅滿足了人飲需求,還可適當兼顧生產用水。

“水是生命線,沒有水就沒有發展。我們村以前嚴重缺水,我們到處找水、拉水,現在安通自來水了,我們要加強管理,每一屆村委班子都應把管理水的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談起水的事,松梁村黨總支書記、主任何志福語重心長地說。

來源:微巧家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張麗青

審核:馮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